俄乌冲突两周年:欧盟挺乌“上心” 农民受损“上火”
2月24日,俄乌冲突迎来两周年。为体现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比利时首相德克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亲赴基辅以示团结。七国集团领导人当日还与乌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了视频会议,以期向乌克兰民众传递出“他们并不孤单”的信息。
然而,欧洲民众希望传递的信息似乎完全不同。近期,欧洲多国接连爆发农民抗议示威活动,抵制乌克兰农产品倾销正是抗议人群的主要诉求之一。可以说,欧洲民众与欧盟在对乌态度上唱起了对台戏。
政治挺乌又加码
当前,意大利担任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比利时则是欧盟轮值主席国。欧洲三位重量级政治人物在俄乌冲突两周年之际同时访乌,其中的政治意味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次访问,欧乌双方就乌克兰加入欧盟议题达成重要共识。泽连斯基当日在与冯德莱恩和德克罗举行三方会谈后表示,已就启动乌克兰欧盟成员资格谈判达成政治决定,乌克兰可以在比利时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做到这一点。冯德莱恩当天也表示,欧委会预计在3月中旬提供有关乌“入盟”的总体谈判框架。
近期,在对乌资金援助上,欧洲走到了美国的前面。2月1日举行的欧盟特别峰会,已就向乌克兰提供额外500亿欧元财政援助达成协议。美国总统拜登此前承诺提供600亿美元对乌援助,在国会遭到共和党人阻挠。
据俄媒报道,冯德莱恩在24日对基辅进行访问时表示,欧盟计划于3月向乌克兰提供既定的500亿欧元援助中的首批资金,金额为45亿欧元。但是,欧洲在援乌资金上先行一步“将鼓励美国尽其所能(援助乌克兰)”的愿景目前尚未看见希望。
军事上,欧盟也计划与乌克兰实现更紧密的合作。2月24日,冯德莱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周后欧委会将提出一项新的国防工业战略,为乌克兰提供支持,并计划在基辅设立国防办公室以加强合作,“这是将乌克兰纳入欧盟国防工业计划的第一步”。近几个月来,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国纷纷与乌克兰签署安全保障协议,以体现对乌克兰的全方位支持,同时进一步向美国释放信号。24日,加拿大、意大利也参考法德,与乌签署了安全协议。“我今天希望向全体乌克兰民众传达的信息是,他们并非在孤军奋战。”梅洛尼在与泽连斯基签署10年期双边安全协议时说。
欧盟提供的安全保障是否有效,西方媒体对此存疑。很明显,当前在加强对乌军事援助方面,更出现了能力与意愿的错配。《纽约时报》报道称,如今美国有能力向基辅提供武器、技术和情报以帮助其抵御进攻,但欧洲多国都认为美国已经失去了援乌意愿。相比之下,欧洲有意愿援乌,但在击退俄重新发起的对乌攻势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农民抗议再升级
如果只看高层的官方表态,似乎欧盟成员国已经统一思想,即便是在欧洲自身经济深陷泥潭、社会问题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也要毫无保留地“力挺”乌克兰。但欧洲民众似乎已跟不上欧盟的挺乌节奏。
2022年5月,欧盟为解决乌克兰粮食外运问题,专门设立了所谓的“团结通道”,然而该通道却逐渐演变为乌克兰对周边国家进行农产品倾销的通道,使相关欧盟国家农民利益受损。时隔近两年,乌对欧粮食倾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叠加《欧洲绿色协议》以及通胀加剧导致的农业成本提高,欧洲农民的抗议活动近日迎来集中爆发。
2月24日不仅是俄乌冲突两周年,也是2024年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农博会)的开幕日。当天,大批农民在总统马克龙抵达农博会前强行闯入会场,抗议欧盟的环保政策以及廉价进口农产品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同时,也有民众指责法国政府在援乌上挥金如土,对农民进行补助时却极为吝啬,“在乌克兰问题上花费了巨额资金,但我们却只能得到一些残羹冷炙”。据法媒报道,仅在今年,法国就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30亿欧元的额外军事援助。
客观而言,相较于与乌克兰临近的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法国农民因援乌而遭受的利益受损还相对有限,因此在波兰等国发生的农民抗议示威活动更为激烈。2月22日,波兰的农民联合中东欧多国及波罗的海国家农民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坚决抵制《欧洲绿色协议》和乌克兰农产品的倾销。《欧洲绿色协议》要求到2030年化学农药和抗菌剂的使用量减少一半,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五分之一,这无疑将极大提高欧洲农民的生产成本,并削弱欧洲国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波兰一农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担心支出比收入还高,粮食根本卖不出去,因为粮食市场已全部被乌克兰农产品占领”。
在欧洲领导人组团访乌当日,波兰、乌克兰两国在农业上的矛盾进一步升级。24日,在波兰多罗胡斯克边境检查站,一列货运火车上的乌克兰大豆被倾倒丢弃。据报道,该事件造成了约5吨大豆的损失。尽管近日波兰总统杜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波兰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为自由而战”,但是波兰农民似乎并不这么想,在过去的几周中,波兰农民试图封锁两国边境以抗议乌克兰免税农产品的流入,称这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民众广泛吁和平
俄乌冲突已经迈入第三个年头,欧洲在援乌过程中经济增长承受了更多压力,社会矛盾更易爆发,地缘安全形势更加恶化。在这条看不到尽头的路上,“自度”本已不易,何况拿真金白银“度人”。
战争对欧洲带来的危害早已反映在各项经济数据上,以及欧洲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月15日,欧委会发布经济预测,将欧盟2024年增长预期由1.3%下调至0.9%,经济增长势头远低于预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使是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之一的德国也不能幸免,随着俄乌冲突延宕,德国国内能源价格暴涨,广大民众日常开销也显著增大,购买力明显收缩。一家德国酒店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价更贵了,水更贵了,食物更贵了,一切都更贵了。”
另一方面,虽然西方国家领导人仍在向乌克兰承诺将继续制裁俄罗斯,打击其收入来源,但不少欧洲人已经发现,原本旨在让俄经济陷入瘫痪的制裁已经失去了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经济将大幅萎缩”的预测显然没有成为现实。在军费开支的巨大刺激下,俄经济增速超过了德国,而且其石油出口收入比冲突发生前更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思考,如此这般援乌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特别是看到以暴制暴难以实现欧洲安全后,人们反而更加期待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2月21日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只有10%的欧洲人认为乌克兰能够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同时,有41%的人认为应该推动和平谈判。
事实上,欧洲民间期待和平的声音不绝于耳。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举行期间,上千名德国民众在慕尼黑举行反战示威活动,呼吁美西方国家停止对乌提供军事援助,争取早日实现停火止战。示威者表示,部分西方国家执意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其目的是通过战争为自己牟利。“我们希望通过抗议呼吁慕安会的(西方国家)与会人员摆脱军事思维和手段,用和平思维来解决冲突。”一名示威者道出了反战民众的心声。
(本报记者 孙铁牛)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英国正式将瓦格纳集团列为“恐怖组织”
- 儿童剧《土狗老黑闯祸了》月底首演 讲述童年纯真与美好
- 精彩民俗“闹”元宵、红红火火消费旺 “烟火气”里的中国发展动能强
- 美媒:美国经济不平等状况日益加剧 两党政策成幕后推手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 古今辉映多元包容 文化擦亮西安城市“底色”
- 春晚等着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首次彩排
- 墨西哥一水井发现4具遗体 其中3具疑似失踪外国游客
- 装包子的袋子要收1.8元打包费
- 沪港合作最新成果:上海杨浦滨江逾18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投资项目签约
- 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1.16万公里
- 关累港获批国家级口岸后迎来首次客运通关
- 《月亮姐姐当妈妈》首发 月亮姐姐、凯叔、孙茜畅聊育儿心经
- 春节上榜!世界“非遗”总数第一,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 西班牙洪灾致2名中国公民遇难2人失联
- 2023年黄檗文化与中日民间友好学术研讨会福州举行
- 广东今年将建设100个省级森林乡村
- 演唱会买到“柱子票”如何维权?一审判决阶梯式退还票款
- 科技激发小红果大能量 宁夏枸杞产业向千亿产值迈进
- 吉林白城滑冰馆“11·18”坍塌事故原因公布 系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引发
- 热门推荐
-
- 重庆“开往春天的列车”来了!游客打卡“一路花香”
- 突发!日本小林制药公司会长和社长辞职
- 杭州西湖进入冰冻模式 冰凌垂挂展现别样风采
- (文化新纪行)杭州河坊街“四拐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这里拐弯
- 谱写大爱无疆!中国援外医疗队: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 阿联酋迪拜一在建工地发生火灾
- “一带一路”跨山海丨总投资73.4亿欧元!欧洲最大动力电池工厂中国造
- 打造中国加工贸易“2.0”
- 中国新职人|全进华:流量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希望被称为三农博主
- 汽车运输船租金涨幅10倍,中国车企大手笔“买船出海”
- 如何避免“指鼠为鸭”之类事件重演?
- “距乌克兰1100多公里”,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多地遭空袭!
- 福州港江阴港区首季“开门红” 比增双超20%
- 山西太原东山煤业李家楼煤矿透水事故救援结束 3人遇难
- 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打死一名巴勒斯坦人
-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四大银行深夜公告!汇金公司增持超1亿股
- 韩国首尔地铁两轨道检修车相撞 已致2死1伤
- 知识产权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 多项“硬核”数据支撑北斗系统“广泛认可”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