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广西乡村发展中药材种植 民众致富有“良方”
中新网贵港11月10日电 题:广西乡村发展中药材种植 民众致富有“良方”
作者 岑记华 苏蕊花
近日,走进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太兴村的乡间田野,放眼望去,一片片芡实种植基地映入眼帘,芡实叶片犹如墨绿圆盘铺满水面,长势喜人。
“我们村从2018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芡实,既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庆丰镇太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加西说。
近年来,太兴村在低洼地区种植芡实,发展生态农业。
芡实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多生于池沼、湖塘等浅水之中。中医认为,芡实有益肾固精,补脾除湿之功效,是珍贵的中药材和天然绿色补品。
据了解,太兴村通过“合作社+村集体”的种植模式,种了680余亩芡实。其中,该村流转500余亩土地给庆丰镇祥源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芡实,又以村集体为单位种了180余亩芡实。如今,小小的芡实已经变成了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我在太兴村种了500余亩芡实,在青岭村种了200亩,在大圩镇新建村种了395亩,预计亩产芡实300斤至400斤,亩产值2200元,总产值可达242万元。”庆丰镇祥源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伟祥介绍。
与传统农作物相比,中药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民众种植积极性高。在管护、采收等农忙期间,基地务工需求比较大,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港北区武乐镇逢宜村藿香种植基地里,工人挥舞着镰刀将成熟的藿香连株割下,整齐摆放在田垄旁晾晒。
“现在还没到农忙季节,听说藿香基地招人,我就约上村民一起来这里干活,每天干8小时左右,一天能挣100余元。”藿香采摘工人冯庚英说。
据藿香基地负责人林仕文介绍,今年基地种植了100亩藿香,现在已经成熟了,产量预计有30吨至40吨,每天需要5名至6名工人采收,目前已经采收了50亩。
小小中药材,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也是增收致富的“良方”。目前,港北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万余亩,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有10个,其中种植有穿心莲1700亩、芡实1100亩、艾草279亩、紫苏227亩等。(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识局:普京宣誓就职!未来六年如何应对“硬核”挑战?
- 宁夏固原马铃薯迎来丰收季 全产业链发展“链”出富民路
- 宋朝“全民皆商
- “深化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 第七届闽台文创周在福州启幕
- “脆皮大学生”受热议 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怎么了?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出访老挝
- 折扣零售风生水起,消费市场再涌波澜
- 新疆和静县举办首届“筝舞蓝天”风筝文化节
- 亚美尼亚议会议长:亚方尚未就是否参加COP29做出决定
- 【寻味中华|饮食】北方春味近 闲烹泰山茶
- 河南一农民自家地头捡到青铜器 捐赠给当地博物馆
- 世界石狮同乡恳亲大会举办 海外侨胞畅叙乡谊共谋发展
-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 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 绿皮列车上热心肠的“小班长”
- 俄乌局势进展:世界银行将出资助乌修复能源设施 俄称黑海运粮协议延长“前景不佳”
- 浙江发布中考全省统一命题征求意见稿 将于2024年起实施
- 暨南大学成立首届医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 北京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
- 热门推荐
-
- 千年古运河焕新颜 湖南常德穿紫河“灵动”一座城
- 蓝皮书:预计2024年国际油价运行在每桶70-85美元
- 广东遇春运期间第一波冷空气 最低气温或跌至-4℃
- 下班后穿过别家公司“作业区”受伤,谁的责任?
- 《融合之光》交响与国乐专场音乐会举办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中国财政部表遗憾
-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地区海域7.0级强震引发局地海啸
- 云南武定壮鸡野生菌美食季来临 邀全国游客共飨盛宴
- 第32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正式启幕
- “BMW美丽家园行动”守护“地球之肾” 助力可持续发展
- 山西大同数智赋能农业发展 丰富京津冀地区“菜篮子”
- 马来西亚一警局遇袭 致警员2死1伤
- 首届“嘉德观澜国际艺术图书嘉年华”在深圳启幕
- 韩国国会通过行政安全部长官李祥敏弹劾动议案
- 中国平安2024年上半年归母营运利润、中期派息保持稳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6.8%
- 湖北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土耳其今年前八个月接待外国游客同比增长7.1%
- 徐工超大型塔机XGT55000-800S再次刷新纪录
- 云南龙陵: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椰子狸“集体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