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美大学枪案后建围墙 安保升级难除枪支暴力痼疾
中新网10月13日电 综合报道,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频发,马里兰州摩根州立大学日前发生枪击事件,该校随后宣布将建造围墙以加强校园安全。新泽西州律师琼斯对此表示,枪击事件并非是该大学的问题,而是美国的社会问题。一道围墙可以用来阻止外人进入校园,却难以根治美国枪支暴力的痼疾。
枪案再现
迫使校园安保升级
据美媒报道,本月3日,马里兰州摩根州立大学举行的返校庆典活动中发生枪击事件,造成5人受伤,其中4人为该校学生。此次枪击事件,再次引发外界对校园枪支暴力和安全问题的关注。
枪案发生数日后,摩根州立大学校长威尔逊就在校园礼堂发表声明称,学校将投资2200万美元用以加强校园安全保障,包括建造一座8000英尺(2400米)长的围墙。威尔逊称,这堵围墙将围起90%的校园,并能够有效地杜绝校外人员随意进出校园。
他还表示,“这样做不是为了把我们的邻居和社区成员隔绝在外,而是为了防备坏人。”
枪案发生前不久,摩根州立大学刚刚发布了年度安全报告。报告中写道,“当你查看这些数据时,你会发现摩根州立大学是一个安全的校园。” 而两天后,该校就发生了枪击案。这不仅让该大学“精心打造的安全形象被打脸”,同时也让美国人民不得不再次面对校园枪支暴力这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据《华盛顿邮报》最新报道,从1999年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大屠杀至2023年9月,全美校园共发生389起枪击案,已有约35.7万学生在校内经历了枪支暴力。
痼疾难除
“建墙”治标难治本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枪支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并不断向校园蔓延,已逐渐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头号杀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截至10月3日,全美2023年已发生58起校园枪击事件。此外,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收集的数据显示,与上一学年相比,2021-22学年因枪支暴力而在学校死亡的人数翻了一番。
此外,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美因枪支暴力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33000人,其中未成年人超过1300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前援引美国家庭医生学会主席伊罗库-马利兹的话称,“我们需要认识到,枪支暴力是一种公共卫生流行病,这很重要。”
美国枪案频发,枪支暴力作为社会难以根除的沉疴宿疾,需要的处方灵药远不止一道围墙。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护士夫妻“医”路同行 成患者“最亲近的家人”
- 山西省“百校百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会召开
- “吴氏止园家族书画艺术展”在港举行
-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提醒游客:谨防“演唱会门票诈骗”
- 未来三天北京晴朗干燥持续 最高气温将升至28℃暖意明显
- 中蒙农产品“绿色通道”出口果蔬突破8亿元
- 拉萨市搭建银政企沟通对接平台 达成贷款意向项目73个
- “文学新浙派”发展研讨会举行:在召唤中求得文学新变
- 安徽肥西基层林长:保护山林二十载 守护百姓心安宁
- 高温旺季“日入千元”,空调安装师傅的苦与乐
- 十九大以来中国公安机关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5000余名
- 报告称中国民众更注重体验式消费
- 宁夏大学:初步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
- 10月11日起中国铁路实行第四季度运行图
- 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如约而至 以诗为媒展示运河文化之美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德宏 感受和谐安定大美边疆
- 迎五一假期 福建森林消防实战演练灭火救援
- 中新健康|“手”到病除:他为新加坡防长带来“相当不凡的经历”
- 三峡电站34台机组全开运行 助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 山西曲沃县通报“400人赴喜宴近百人中毒”:61名患者均已痊愈
- 热门推荐
-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探访中国首个大模型社区:厚植AI发展沃土
- 业界人士齐聚广西贵港 探讨电动车产业链“下南洋”
- 让人才安心省心暖心 江西吉水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 中新健康丨晚睡晚起但睡够时长,算熬夜吗?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4万亿美元
- 网友建议火锅统一辣度标准,四川火锅协会回应
- 中国5年期以上LPR连续3个月不变 专家称年内或仍有降息可能
- 春运前的返乡者:有人千里带药回乡,有人回村排队就医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 “对对联”抒发真情实感
- 日本又有76人疑因服用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死亡
- 中非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将于6月8日启动
- 快递“不告而投”怎么破?山东今年已开出118张罚单
- 外媒:以色列定居者在约旦河西岸大规模纵火
- 天津首家区级退役军人就业促进会成立
- 山东威海兴起海上休闲运动 为夏日旅游添活力
- 5月份钢铁业盈利转正 钢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 建立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
- 现场交易额逾亿元 “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搭平台拓宽陶瓷发展路
- 餐馆饭店小菜单 藏着多少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