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 “对对联”抒发真情实感
中新网昆明11月1日电 题: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 “对对联”抒发真情实感
作者 缪超 罗婕
“对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是流行千古的文人雅趣。“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活动近日走进云南昆明、保山、德宏多地,来自世界六大洲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人士效仿中国古代文人“对对联”。他们的每一句对联,都蕴含着对祖(籍)国的真情实感,都来源于此次活动中一次次耳闻目睹的鲜活事实……
“侨乡侨情念国恩风雨同舟”
云南是中国第五大侨乡省,有海外云南籍华侨华人约250万,分布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保山腾冲的和顺古镇是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名镇,也是云南著名的侨乡,至今完整保留着100多所百年宅院、8个宗祠、9座寺观、9座石桥、6个洗衣亭、9座牌坊、13道闾门、24个月台都堪称建筑经典,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在这些古建筑之上,有600年历史荟萃的大量诗词、牌匾、对联、著作。“和顺绵世泽半耕半读半贾,南服寄游踪亦儒亦商亦侨。”这是和顺小巷走夷方馆门前的一副对联,道出了和顺的历史过往。
荷兰一网首席执行官兼总编辑黄锦鸿表示,“令我感受颇深的是,每一个建筑物前都有对联,由此看出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
在保山昌宁,代表们走访了柯街镇华侨社区。1978年,共有2400多名越南归难侨先后安置到柯街镇华侨社区的前身——云南省为安置越南归侨成立的柯街华侨农场。经过40多年发展,这里已成为“蔬果飘香”的美丽富饶、和谐安宁新侨乡。
看到归侨侨眷在此生活安定富足,代表们感触良多。“这里的农家小院跟江苏、浙江一带的小院差不多,想象不到这是在云南的大山里。”在海外时就对华侨社区有所耳闻的澳大利亚联合时报总编辑单宝明感叹,“归侨们现在已经是当地人了,他们回归祖国怀抱,找到并建设真正的、美好的家园,这一点很令人钦佩,也很令人感动。”
“民富民福展新貌七彩云南”
云南是民族“大观园”,中华民族56个成员中,26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生活,因多样的风光和文化谓之“七彩云南”。
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保山腾冲清水镇,有着500多年历史。“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冷风吹”,是昔日司莫拉的真实写照。在脱贫攻坚战中,司莫拉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利用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彻底摆脱贫困。
代表们走进司莫拉看到,干净的石板路连起整个村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亮丽整洁,房前屋后草木茂盛、绿意盎然,不远处的青山延绵、碧波荡漾,村民们谈笑风生、怡然自得……咖香书香伴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弥漫在整个村寨。
司莫拉从一个贫困山村“蝶变”为如今的美丽乡村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毛里求斯《华声报》社长杨蓉深受鼓舞,“我想把村寨风貌和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通过报道传播到毛里求斯。”
龙安村,地处中缅边境的德宏陇川县。全村辖共567户2532人,景颇族占全村人口总数的44.38%。近年来,龙安村突出边境文化、民族文化和土砖文化特色,同样将村寨打造成了农旅、文旅融合的边境民族特色乡村。
一段热烈的景颇族歌舞、一席长桌“绿叶宴”,让不少第一次来此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对这里多彩的民族风情有了实感。《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表示,“我是满族,来到这里的民族聚居区感觉特别亲切,切实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
“强边强省为百姓国富民强”
云南是中国的西南边陲,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80年多前,这里是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位于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详细记录着这一段悲壮历史:
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曾联合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烽火中保存了中华民族教育精华;1938,云南各族民众组成的20万筑路大军,筑成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后来中国远征军由此路入缅与日军激战;1941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首次在昆明上空迎敌,此后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浴血长空。
抗战时期的云南,满是海外侨胞爱国爱乡、出钱出力、共赴国难的身影:南洋侨领陈嘉庚先生组织华侨机工3000多人回国运送抗日军需,1000多名机工为国捐躯;保山旅缅侨领梁金山,动员华侨,捐资修建惠通桥,捐献汽车80辆……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后,阿根廷《新大陆周刊》副总编吴军说,“这是我们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时付出最惨痛代价的地方之一,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他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海外华侨华人更应凝聚中华民族的团结力量,不能再让悲壮历史重演。
离开历史的天空,代表们走进中缅边境德宏瑞丽。站在与缅甸相连的银井村,《非洲时报》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梁铨说,从村民们的家园建设能看到,祖国边疆的生活和发展越来越好。
“在村里我看到当地政府为村民办事的清单,道路修建、幼儿园建立等一条条事项都清晰地列出。”澳大利亚聚澳国际传媒集团总裁秦凌表示,从这个细节能看出当地做实事的心,“村中很多傣族民居上挂着五星红旗,我想这是当地人对国家的认可,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回应。”
瑞丽被誉为“东方珠宝城”,珠宝商店遍布大街小巷。白天的线下市场中,除了常规的翡翠饰品,来自缅甸的精致工艺宝石画也让大家目不暇接。到了晚上,瑞丽“夜经济”的活力在直播带货的声声呼喊中激发出来,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直观感受到边城的经济活力。
捷克《捷华通讯》总编陈学东直呼震撼,“能感受到珠宝玉石行业中年轻人创业的朝气蓬勃和向上的力量,相信有这样的热情,瑞丽的各行各业发展会‘样样好’。”
“华媒华人写云南含英咀华”“云卷云舒聚云南今世难忘”“华媒华声颂山河赞我中华”……此次活动中,代表们兴致盎然,一次次玩起对联“接龙”,不吝对大美边疆的赞赏之辞。正如美国《明州华人世界》主编邓晴所说:“云南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文化遗产众多。此行我们将以海外华文媒体的角度记录云南,向海外‘华二代’讲述这里的故事。”(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外导演共创计划|吴哥守护者
- 既不“与粮争地”又能带动增效 小荠菜如何长成数十亿元大产业
- 农业银行大力支持流域防洪减灾和农田水利建设
- 新西兰潮属总会开设英歌舞培训班
- “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系列活动举办
- 中国长江中游三省气温断崖式下降 赣湘鄂启动应急响应
- (聚焦中非合作)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将启 中非领导人将出席并致辞
- 中国志愿者走进柬埔寨乡村小学传递爱心
- 最新民调:韩国总统尹锡悦施政差评率达58%
- 韩国执政党召开议员全体会议:反对弹劾尹锡悦
- 长了“青春痘” 这些食物不要吃
-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非国大将寻求组建联合政府
- 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 鸿蒙在京加快落地 多家企业启动内部办公应用原生鸿蒙化
- 国际最新研究:过去十年间英格兰戒烟者吸电子烟比例大幅升高
- 2024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博览会开幕 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 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因何惹争论?
- 淡季不淡旅游市场尽显活跃 银发人群成出游主力消费更多元
- 特朗普上任在即 北约从美国手中接管波兰防空系统
- 韩国客机碰撞起火事故已致62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墨西哥总统:绝不接受美国以打击犯罪为由干涉内政
- 新疆喀什经济开发区如何成为南疆经济增长极?
- 深中通道开通首周车流量超72万车次
- 2024年携手东盟“10+1”统计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
- 2000年前的一封判决书中却藏书法珍品
- 中新健康丨专家:单克隆抗体是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发展方向
- 2023中国科幻大会5月29日晚开幕
- 外媒曝以总理拒绝同意巴勒斯坦建国 联合国秘书长敦促各国支持“两国方案”
-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覆盖人工智能等十大主题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工业上楼 让工业用地“寸土”生“寸金”
- 浙江金华20余位非遗传承人进京推介“婺风遗韵”
- 【世界说】美媒:有意为之!美国严重且普遍的贫富文化是制度设计造成的
- 专家学者聚焦云南曲靖 探讨黑颈鹤等候鸟迁移与生态保护
- 国产电影为何老是在“套娃”
- 透视2024年旅游业:情绪旅游成新动力,跨境游持续升温
- 全球仅千只!在哀牢山邂逅“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 未来五天北京市最高气温仍在30℃以上
- “95后”山城女骑手:让梦想之“花”开在飞驰的车轮之上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杜甫故里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掘金城市“矿山” 中企“变废为宝”产品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