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南橘北枳”,美国应该反思
【鸣镝】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向国会提交报告将中国认定为所谓“主要毒品来源国”。
这多少有些意外。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毒贩最忌惮、只能绕道走的地方。
从数据上看,美国人口仅占世界5%,却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可谓全球禁毒事业的黑洞和乱源,是一家独大的主要毒品需求国,实在是没有资格对中国的禁毒努力说三道四。
然而,美国将自身的毒品问题与中国挂钩又不奇怪——美国只要生了病,通常想让别国吃药。
当下,美国国内芬太尼危机愈发严重,有关芬太尼致死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
今年5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有三名女学生为了考试服用过量“聪明药”而抽搐不止,而其中致死的两位学生并不是什么“傻白甜”,是实打实的学霸。一人正在攻读神经科学学士学位,另一人已拿到了谷歌的入职通知。
惋惜归惋惜,这一幕在美国却极其常见,她们只是每年10万死于药物过量者中的两个。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自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药物过量使用夺去了超过10万人的生命,其中约三分之二由以芬太尼为主的阿片类药物造成。
要怪芬太尼吗?似乎也怪不着。
这是芬太尼版的“南橘北枳”——在中国只是普通的医学用品,在美国却成了祸害上百万人的毒物。
2021年,美国服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阿片类药物致死的人数激增至超过8万人,比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的10倍还多。
在中国,美方宣称的“芬太尼前体”绝大部分只是普通化学品,从未成为问题。这得益于中国一直对毒品持零容忍态度。
2019年5月,中国在全球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截至2022年6月,中国已列管449种麻醉品、精神物质,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
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等禁毒执法部门通报,2019年9月至今,美方未再查获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
美国将芬太尼危机甩锅给中国,纯属恶意抹黑,却根本治不了自己的病——毒品问题的根本在于其自身监管。
现实中,美国政客从制药企业获得大量政治献金,作为交换,在制定相关药物的管控政策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药品监管沦为摆设。
美国专家安德鲁·克洛尼曾表示,美国制药企业淡化阿片类止痛药的成瘾风险,在游说组织的推动下,在25年前放宽对处方类阿片药物的开具限制,成为此类药物成瘾的源头。
相关数据显示,此前十年间,制药商投入近25亿美元用于游说和资助美国国会议员。
国会约90%的众议员、100名参议员中的97人都曾接受制药企业的竞选捐款。
一些政府监管机构的离职官员经常马上加入制药行业,几乎没有“空窗期”,“政商旋转门”旋转不停。
在芬太尼危机之前,奥斯康定也曾造成美国21世纪最深重的公共卫生灾难。
从1999年到2017年,累计20万美国人死于与奥斯康定和其他处方阿片类药物有关的过量服用。生产商普渡制药最终被起诉,并于2019年提出破产申请。
奥斯康定为何由止痛“灵药”变为致命“毒丸”,看看普渡制药的市场推广秘籍就明白了:
一是把监管者变成“广告商”。在不可言说的公关努力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奥斯康定上市,并放任普渡制药向公众暗示其成瘾风险低于传统止痛药。在内部报告中,普渡高管称FDA批准的该企业声明是“营销的绝佳工具”。
二是把医生变成“销售员”。普渡又花重金游说医疗行业,招募数百名医生为其宣讲,成功说服更多医生抛开对成瘾性的担心,给患者开更多的奥斯康定处方。
前者无疑是根本原因。不管是之前的奥斯康定,还是现在的芬太尼,其从正常的医学药物变成“毒丸”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监管的缺位。
对症下药,美国政府要做的应该是摆脱药企政治献金诱惑,加强国内处方药监管,减少国内需求和供给。
美国甩锅中国,最多如嗑药一样,带来片刻的解脱和愉悦,实则损伤身体肌理。
药劲过去后,本就内嵌于美国政治中的结构性病症将愈加积重难返。
(作者:新鸿)(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夜经济如何释放城市活力?专家:深挖文化内涵 塑造特色品牌
- 装备制造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新方位)
- 探索“中国乐派”的历史渊源 这部图书有何特点?
- 院士谈科普教育:来去皆在生活
- 中俄专家齐聚哈尔滨 共谋黑龙江小浆果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 以色列袭击加沙多地 第二轮脊灰疫苗接种工作启动
- 北京本周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 气温波动中回升最高可达7℃
- “大运河-海河”项目新建首座 “津湾码头”开启试运营
- 理想表现不理想,股价大跌!
- 台风“格美”在东南沿海掀强风雨 中东部高温天气明显缩减
- 中亚及俄罗斯媒体人参访乌鲁木齐德汇万达
- 2023·新丝路物流论坛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
- 六大券商火线解读印花税减半:提振市场情绪,短期首选券商,中期关注顺周期板块
- 山西中南部普降大到暴雨 电力部门全力应对严防电网灾害
- 二十四节气指证着礼乐文化
- (上海自贸区十年)问答|上海自贸区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压力?
- 海口往返越南河内客运航线开通
- 2023·国际面孔 | 登场与谢幕
- 美政府将敦促民众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以应对新一轮感染
- 13日22时后北京降雪预计再度加强 14日白天仍有中到大雪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塔吉克斯坦青年司马言的第六个中国年
- 中国女导演人生蜕变记:配音起家 凭《祈祷》屡获殊荣
- 一叶连东西:中非人士国际茶日品清茗叙友谊
- 日本4个在野党决定提交对石破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
- 柬埔寨员工:在中企就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记者手记:在巴西里约塞拉隆阶梯上寻找“中国印记”
- 报告:抽水蓄能产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 上海口岸俄罗斯海蟹进口进入高峰期
-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260万亩农田升级 甜蜜产业致富一方
- 中新健康丨专家解惑:一边熬夜一边吃护肝片有用吗?
- 新版大型古装粤剧《梁红玉》在广州上演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世界的香格里拉”走进美国
- 专家:青海枸杞产业发展应延链条、树品牌、强科技
- 特色养殖“五花八门” 助力新疆民众增收致富
- 京冀携手打造“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
- 英国机场电子门故障导致大量入境旅客延误
- 在这件事情上,欧盟“内讧”了?
- 北京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 “小片”逆袭史:谁捧红了《隐入尘烟》?
- 内蒙古智能建造行业发展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