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谈茶、话敦煌 外籍人士畅谈东西方文明交流
中新社敦煌9月6日电 (记者 丁思)伊朗的茶叶与历史、莫高窟壁画《舍身饲虎图》、老子《道德经》、中国古诗词、汉字解读……6日在甘肃敦煌举行的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上,来自印度、埃及、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谈东西方文明交流,共探开放合作新路径。
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有“汉字叔叔”之称的美国学者理查德·西尔斯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敦煌文化,他首先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下“敦煌”这两个汉字。他一边说文解字,一边给记者讲解此行他所希望探访的佛教文化。
“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串起了中国历史。”理查德·西尔斯说,在全球化的当下,文化更不应该有“边界感”,汉字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今后他还将通过视频等新媒体的形式,让更多人通过汉字来了解真实的中国。
丝绸之路以中国出产的丝绸贸易而闻名,但相比丝绸本身,瓷器与茶叶这两个后来居上的名牌更具有生命力,促进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交往交流。
伊朗语言中心汉语专业创始人、“80后”汉学家巴阿明通过“茶叶”来讲述伊朗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往。他说,伊朗的茶,从字面、药材功效和种植加工上直接受中国影响,又完全被伊朗文化接纳,融入了伊朗人生活,变成了伊朗人“茶逢知己千杯少”的饮料。如今,日新月异的茶文化成为伊中文明互鉴的新途径。
谈及当下东西方文明交流,克罗地亚前副总理司马安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在思想、人员及项目等多方面开展友好交流。像建立丝绸之路的先驱一样的那些人们,将产品、发明、工艺、传统以及生活方式传播到广阔的远方,将我们的世界连接起来。正如中国唐代诗人王勃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安说,正如莫高窟中那幅标志性的壁画《舍身饲虎图》所体现的那样:自唐代以来一直被颂扬的利他之爱,至今仍是全人类珍视的财富。历史一再提醒我们,当合作的势头强劲时,解决方案就会出现。
司马安建议,要善用科技力量,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战争、贫困和不平等等影响所有人的问题。我们共同应对这些挑战的核心,是对全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这一追求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智慧不谋而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A股贵金属板块周四走强
- “曙光展翅4.0”交流团结营 助力川港两地青年交流
- 在老挝街头感受中老铁路出境游热潮
- 江苏无锡携270余个岗位跨省招揽山东“千里马”
-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赴山东寿光一企业中毒事故现场
- 北京798艺术区全面升级改造
- 日本东京建物与中国企业合作投资贵州
- 2024年江西检察机关帮助追讨欠薪2519万余元
- 肺癌变成慢性病? 专家:需多方携手实现目标
- 水立方:场馆外围市政供热管道突发爆裂 部分业态暂停营业
- 韩国消防:除2人获救外 预计事故其余人员全部遇难
- 山东首条TIR运输通道“中俄专线”由青岛发往莫斯科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你关心的这些问题在这里
- 挺过洪灾迎丰收 “稻城”舒兰又飘稻香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诉美《通胀削减法》补贴措施答记者问
- 将县城特产中老年棉服推上“云经济”的内蒙古青年
- 夜宿海洋馆 与白鲸同眠
- 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 上海专家云南开展公益项目 城乡协同助癫痫患者获高质量诊疗
- 以三大“联通”拓展共赢新空间——新疆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观察
- 热门推荐
-
- 危急!以军极限施压黎伊 中东距离全面战争近在咫尺
- 昂山素季将出狱?
- 中新网评:回望正能量时刻 用青春绘就新时代奋斗图谱
- 工业生产保持恢复态势
- 中美各界人士共同纪念两国建交45周年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禁止气液双相瓶
- 旅游“急刹车”后:北海疫情单日再创新高,总感染人数破2000
- 边城呼玛进入冬季流冰期 呈现“满江推”美景
- 海外华文媒体人的“海南印象”:绿色、开放、健康、活力
- 澳大利亚东海岸各机场航班连续三天大面积延误
- 英国警方指控一名保守党议员犯有严重种族歧视行为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江西:持续深化细化“1269”行动计划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北京为古桥“减负” 万宁桥一期修缮工程完成
- 铁路12306提醒:春运购票最重要的三件事!
- 苏丹武装冲突双方同意停火72小时 冲突已致420余人死亡
- 家居以旧换新 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打通痛点堵点?
- 央行:将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并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中管理
- 浙江衢州水亭门城墙局部坍塌:初判系持续强降雨所致
- 瑞典率先打造世界首条永久性充电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