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称,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
中新网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显示,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研究人员称,虽然某些情况下,短期热事件之后确实会出现生物量减少,但这不是规律而是例外,令人好奇的是这种变数出现的原因。
该论文介绍,气候变化被认为与极端温度事件有关,这类事件对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组成有较大影响。海洋热浪会造成一系列下游影响,包括珊瑚白化、物种取代和受影响生境的种群变化。不过,海洋热浪一般在多大程度上对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或是这些影响是否能与自然和抽样变异性区分开来一直不清楚。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Alexa L. Fredston与合作者一起,分析了1993年至2019年的248次海底海洋热浪对北半球大陆架生态系统中海洋鱼类的影响,涵盖的气候范围从亚热带一直到北极。其对海洋热浪的定义为海底温度异常值超过该地区季节变化的第95个百分位以上至少5天的一段时期。本项研究期间共开展超过2200万次观测,观测结果来自包含1769种底栖鱼类群的8.2万次单独渔获。这些数据采集自18次长期科研拖网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了大西洋西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太平洋东北部的纬度45度。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这次研究发现,虽然一些物种的生物量会在海洋热浪后显著减少,但整体鱼类生物量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就算调整了纬度、深度和个别物种性状这些因素,这些改变也很难与自然和抽样变异性区分开来。此外,这些热浪与热带化(获得热相关物种)以及去寒冷化(丧失冷相关物种)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影响有很高的变异性,个别物种会受影响但不存在整体上减少的情况。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理解为何海洋热浪对某些物种的影响看似大于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从而能在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保护好这些生态系统。(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省委书记、省长指挥调度梅大高速塌方应急处置
- 美国向联合国提交巴以暂时停火的决议草案
- 重拳出击反催收 构建金融新生态 微博借钱等平台打击违规代理投诉黑灰产初见成效
- 西宁铁警:让火车站变身“禁毒课堂” 守护无毒旅途
- 广西工业城市续写“护河故事” 绘就水清岸绿生态画卷
- 兴业银行信用卡多措并举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
- 中国驻美使馆举办开放日活动 吸引众多美国民众参加
- 部分自媒体误读入学政策 北京市教委回应
- 每周质量报告丨“快餐式美容”能变美还能轻松挣钱?揭开背后乱象
- 四川都江堰警方通报:散布大熊猫谣言嫌疑人被依法移送起诉
- 嗨在边城界江畔 同江中俄欢乐冰雪旅游季开幕
- 什么样的人忍心在这里扔垃圾?
- 海内外青年共论“中华诗教”:创新传承善作善成
- 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揭牌仪式暨哈尔滨创意设计节启动 启龙粤合作新篇章
- 财政奖补中小企不“撒胡椒面”
- 《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发布:宁夏资源环境全国第一
- 当食盐遇到这些药物 浓烹淡调有讲究
- “沪港最美书海报大展”呈现400余幅书海报佳作
- 日本福岛渔民:绝对不相信所谓的“处理水”安全
- 同城游近郊游成假期优选 需挖掘更多“游在近处”新IP
- 热门推荐
-
- 全球市场持续向好 1200余名海外客商相聚第六届徐工国际客户节
- 国泰集团:2024年下半年业绩表现理想
- 人均预期寿命77.3岁: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 尼加拉瓜对中尼自贸协定生效充满期待
-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推出“三大行动计划”
-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资链接世界 开放共赢未来
- 专家学者齐聚东北大学共话“大思政课”建设
- 湖南南县一集贸市场因积雪发生局部垮塌 被困人员全部救出
- 北京门头沟:109应急通道仍存较大风险 山区供水得到基本保障
- 沈阳集装箱小镇“开箱” 奉出一道潮流文化大餐
- 建馆114周年之际国家图书馆推出“夜读”等多项服务
- 拜登回应机密文件调查结果:“很高兴不对我提出任何指控”
- 中国驻英使馆就英澳联合声明涉华言论答记者问
- 面对暴雨天气的安全常识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 南非两大机场入围“全球十大最佳机场”
- 各领域人士聚焦“来听中国故事Discover China”:更多元的中国精彩
- 河南鲁山县对“牛郎织女爱情主题雕塑”事件展开全面审查
- 安徽合肥首届大学生反诈主题情景剧大赛落幕
- 德国汉堡一教堂突发枪击事件 至少7人死25人伤
- 2024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年会将在廊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