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增八成
世卫组织: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新变异株EG.5感染病例;没有迹象表明EG.5会导致更严重疾病
近一个月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增八成
三个月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是“既定的持续的健康问题”,并警告称,新冠病毒将继续传播和变异,导致确诊、住院和死亡人数偶尔激增。
事实也确实如此,近一个月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确诊病例明显增长。根据世卫组织数据,从7月10日至8月6日,各国报告了近150万例新病例,比此前28天增加了80%。
最近几周,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北半球国家的夏季病例都有所增长。全球病例激增是由多重因素导致,专家认为,夏季聚会旅行、免疫力下降以及变异毒株的出现都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新增病例多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区
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预警,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年多时间过去了,鉴于新冠住院、重症、死亡数字都在下降,而人群免疫处于高水平,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建议向“新冠大流行的长期管理”过渡,世卫组织随后接受该建议,为新冠摘下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帽子。
但由于新冠病毒的进化等因素,新冠确诊病例仍偶有激增。在最新发布的世卫组织每周报告中,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又出现了明显增长,从2023年7月10日至8月6日,各国报告了近150万新病例,相较此前一月增加了80%,死亡病例下降了57%,降至约2500人。
从区域情况来看,近一个月以来,世卫组织六个区域中的五个区域报告的新病例数都有所下降,而西太平洋区域的病例数增加了137%,其中韩国是新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其间报告了约120万新病例,每10万人中新增2492.9例病例。
但这些数字也不能反映全球感染全貌。世卫组织警告称,报告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并不能反映真实数字,部分原因在于各国开展的检测和监测工作远远少于疫情早期阶段。
专家认为,夏季聚会旅行、免疫力下降以及变异毒株的出现都可能导致病例激增。鉴于检测量普遍下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韩国局部新冠病例的激增对于全球形势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韩国和其他国家都在应对一种迅速传播的新冠病毒变异株EG.5,此变异株可能导致确诊病例上升。
新变异株EG.5总体风险较低
根据世卫组织报告,EG.5是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9.2谱系的一个后代谱系,于2023年2月首次被发现,病例一直在稳步增加。自6月至7月,在所有通报的病例中,感染EG.5变异株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已从7.5%上升至17.4%。
根据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和变异能力等,世卫组织将变异株分为“监视下的”变异株(VUM)、“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OI)、“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C)三个类别。
大约一周前,世卫组织将EG.5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OI)。根据今年3月更新的定义,“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OI)指的是预测或已知会影响病毒特性的变异株,并且在一个以上的世卫组织区域内被确定为比其他流行变异株更具有增长优势。随着时间推移,相对流行率不断增加,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或有其他明显流行病学影响表明其可能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新风险。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8月初,包括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在内,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EG.5的感染病例。
从现有证据来看,世卫组织官员表示,没有迹象表明该变异株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部分测试表明,EG.5的免疫逃逸能力比某些流行变异株更强,但没有导致人们患上更严重的疾病。
虽然总体风险较低,但基于其遗传特征、免疫逃逸特征和增长速度,世卫组织估计EG.5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导致发病率激增。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未来出现一种更危险的变种的风险仍然存在,可能会导致病例和死亡人数的突然增加。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对新冠进行长期持续管理,督促各国继续开展协作检测,以及时发现病毒的重大变化、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人群的免疫力趋势,呼吁各国政府继续提供疫苗接种,确保各个群体公平获得疫苗、检验和治疗。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变异株EG.5仍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家族的一员,其对人的毒力没有增强,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更强,因此其传播范围相对较大。总体来看,变异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围内,我国尚不需要担心EG.5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疫情影响。
赵卫表示,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仍需要持续开展新冠症状监测,尤其是观察统计变异株EG.5感染者的症状。一旦发现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或伴有新的临床症状,应及时提升防控级别,尽可能在早期降低变异株的传播和扩散水平。官方应对公共卫生机构的监测结果中的重大变化组织研判,及时通报。个人尚无需担心变异株EG.5的影响,可以适当关注官方通报。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近半数受访青年希望农村彩礼在10万元以内
-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无进展 拜登可能取消G7行程
- 北京科博会将聚焦未来产业 首设东盟展区
- 韩国宪法法院今日将举行总统弹劾案会议
- 国际最新研究提出一组评估指标 整合地球系统安全与公平边界
- 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稳健
- “换肝”手术是怎样成功的
- 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 福建宁德立法保护木拱廊桥 将建立保护名录
- 俄国防部称俄南部军区将举行非战略核力量演习
- 学贷问题积重难返:美国高等教育的“债务陷阱”
- 德专家警告:与中国脱钩对巴伐利亚州是“致命的”
- 湖南祁阳农业抗旱保灌施“凉”策
- 去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 专家:“城市矿产”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又“经济”
- “江城”吉林木匠世家传承技艺:展浪木文化和“船厂”历史
- 特朗普就任在即,韩企提钱进步!| 国际识局
- (两会速递)殷墟考古人讲述“亚长”牛尊发掘故事
- 948件马王堆藏品高清数字化采集完成
- 闻令而动、紧急驰援 他们向着危险挺进全力支援抗洪救灾一线
- 热门推荐
-
- 内蒙古文博会成交总额破9000万元
- 深圳机场口岸去年出入境人次创近五年新高
- “俄罗斯政商人士龙江行”活动在哈尔滨开幕 中俄双方共话合作
- 超强台风“万宜”来袭 菲律宾多地发布最高级别预警
- 总投资超32亿元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花滩子水库开工
- 沈阳将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 助推“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上海:医疗机构探索全新布局 以“疾病”为中心助老人更便捷就医
- 美国国务院前科学特使:希望美中深化气候合作 | 世界观
- 2023年我国铁路投产新线3637公里 其中高铁2776公里
- 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工程成功跨越大渡河
- “京剧发祥地”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推两条线路发扬国粹
- 税惠“落袋”添实力 “广东货”走俏“一带一路”市场
- 斯洛伐克国防部宣布已向乌克兰提供4架米格-29战机
- 郑和航海、布达拉宫等入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纪念封
- 墨西哥总统:美国对锡那罗亚州贩毒集团暴力事件负有责任
- 普京哀悼莫斯科近郊恐袭遇难者 烛光中祈祷(图)
- “中国贸促”(法国)创新合作展览会在巴黎举办
- 女摊主摆摊被欺负?实为女主播摆拍博流量
- “舞”出中国好故事 传统文化题材舞剧频频破“圈”
- 老区向“新” 振兴提“质” 江西赣州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