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论文:热探测新技术让夜晚“亮如白昼”或助力自动驾驶导航
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技术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包含热探测的新技术,能增强计算机视觉和测距系统。这项被形象称为让夜晚“亮如白昼”的技术,能提高机器对夜间物体感知和辨认,未来或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导航。
该论文介绍,机器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关乎人类与机器人(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助手)的社会互动,能让这些机器能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其中,相机视觉依赖照明,因此许多机器会通过使用声呐、雷达和激光雷达这类非可见信息的传感器来增强相机视觉。热信号也能用于辅助对某个场景的感知,但因为物体会不断释放和散播热辐射,所以热视觉一般缺乏材料特异性,容易产生模糊、不清晰、弱纹理的图像。
基于此,论文通讯作者、美国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Zubin Jacob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开发出利用热物理学和机器学习提升夜间感知的“热辅助探测与测距”(HADAR),HADAR使用的技术能消除杂乱的热信号。他们证明HADAR能在黑暗中感知纹理和深度,而且能感知物理特性。HADAR在夜间的感知准确度超过了目前使用的热测距技术,在日间的感知准确度堪比传统的基于照明的彩色立体视觉。
《自然》同期发表国际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虽然HADAR仍面临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如实时数据采集、动态模糊和成本问题),但在自动化导航和野生动物监测方面或有广泛应用。(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舞蹈硕士生成了非遗的“忘年交”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蓝皮书(2024)》
- 春节长假深圳湾口岸出入境旅客达101万人次
- 多姿多彩大河之北 海岳崇深壮美燕赵
- 浙江文旅观察:淄博烧烤出圈,浙菜被评“荒漠”委屈吗?
- 中外市长共话“世界文旅名城建设”
- 南方强降雨持续局地有特大暴雨 北方高温缩减
- 眼镜店验光室配置应该有标准
-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调队员一天偶遇3只野生大熊猫
- 到2025年,中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
- 第五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开幕 中外嘉宾冀以影视增进交流合作
- 专家:美国应遵规守诺 为工商界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 巴西前部长:卢拉访华是两国关系重要里程碑丨世界观
- 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报告:超四成选择考研
- 网上中国:家电转型升级,激发消费潜力
- 7月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权威发布)
- 放榜!10余省份公布2024公务员省考笔试成绩
- 外媒:以色列全国大罢工 主要机场暂停起降
-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 老艺人话福州雕漆“新”传承
- 【2024打卡中国】神奇的中国药草!“洋网红”爱上“中国香”
- 热门推荐
-
- 王毅会见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
- 中欧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座谈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 有好电影才会有观众
- 国际观察:“产能过剩”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又一话语陷阱
- 应对强降雪 太原铁路万余名职工清雪除冰
- 浙江上线“检察+”协同共治平台 促跨部门大数据办案
- 2022年以来内蒙古破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46起
- 中国剧出海收视飘红 “Hi+”上线助阵影视拉美版图
- “2024年青年博士太原行”吸引2000余名海内外青年博士参与
- 美国广播公司前副台长:中美改善沟通渠道利好世界 | 世界观
- AI要抓住你的胃还不太容易
- 坦桑尼亚媒体:全球发展倡议赋能坦中多领域合作 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
- 上海高校成立航空学院 探索打造应用型航空宇航学科体系
- 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第五次市长会商会在江苏盐城召开
- 民警郑兆瑞:行走在中缅边境的缉毒“百科全书”
- 俄罗斯一客机降落时起火 原因或为“飞机猛烈撞击跑道”
- 电动车为何易起火 这些充电习惯危险重重
- 石家庄“闺阁绣”绣娘:劈线成丝 最细可随水蒸气上下翻飞
- 电子导盲犬、智能仿生手…“黑科技”让残障人士开启“无碍”生活
- 舌尖论技艺 山西举行品酒师职业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