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去年气候灾害致亚太地区经济损失约达570亿美元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刘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对亚太地区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与气候灾害有关的损失巨大。仅在2022年,该地区就发生了140多起灾害,导致7500多人死亡,6400多万人受到影响,经济损失估计达570亿美元。
这份题为《亚太灾难2023》的报告预测,在假设升温2摄氏度的情况下,与灾害有关的死亡和经济影响每年将造成近1万亿美元的损失,占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的3%。若不立即采取行动,气温上升将导致灾害风险超过警戒线,危及可持续发展。报告进一步显示,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等最脆弱的次区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
报告指出,自2020年以来,亚太地区近几十年来的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也在下降。将2020年以后的平均水平与过去十年(2010至2019年)相比,死亡人数减少了63%,受影响人数减少了57%,经济损失减少了38%。报告称,这一下降是该地区加强灾害预测、提高认识和增强抵御能力的结果。
尽管与最近十年相比,2022年亚太地区发生的气候灾难事件较少,但报告强调,其带来的巨大危害不容忽视。其中,洪水在亚太地区造成了最多的死亡人数和最多的经济损失。同时,洪水也是2022年影响人数最多的气候灾害,仅巴基斯坦就有超过3000万人受到影响。(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千年学府探文明丨文脉悠悠白鹿洞
- 别让过期药品成为健康隐患
- 5G信号翻山越岭 助革命老区山西吕梁“智”焕生机
- 国家能源局声明:《中国能源》杂志社与我局无隶属关系
- 2023创交会参展数量创新高 首日签约10.18亿元
-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从未动摇过”
- 记录《长津湖》幕后的纪录片热映 “个十百千万”包含每个电影人的名字
- 韩国济州机场一客机故障抛锚跑道 航班一度全面中断
- 秘鲁近海发生7.2级地震 震源深度28公里
- 西班牙专家谈“北溪”事件:越来越相信是美国所为
- 聚焦数字经济创新驱动 助力科技革命产业变革
- 第29届上海电视节定于6月24日至28日举行
- 河北廊坊187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开学
- 益生菌加速本土化,勾勒产业新蓝图
- 今年前5个月中老铁路发送旅客量同比增长17.5%
- 别把研究生换导师想得那么敏感
- 四川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深化川渝科技创新全方位合作
- 澳区福建省政协委员建议发挥中葡平台优势助推闽澳深度合作
- 12月14日天津站部分列车停运
- 俄媒:美官员称特朗普将直接对话普京 特朗普未回应
- 热门推荐
-
- 多元消费的“青春进化”延伸链条、释放活力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动力足
- 福建厦门“火焰蓝” 开展防火宣传活动 守护国庆假期安全
- 韩国首尔景福宫外墙遭遇恶意涂鸦 一嫌疑人投案自首
- 在档案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 专家学者献策山西绿色低碳转型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 复旦大学考古队对烈士墓地进行独立发掘 科技手段助吕梁烈士“回家”
- 中外学者: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 广州白云区龙卷风造成5人死亡33人受伤
- 阿里巴巴:网传裁员为谣言 今年预估新招15000人
- 福建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Ⅰ级 福州机场取消80余个航班
- 马克龙:如果普京来电,我会接
- “哈铁”设备车间:“五一”晨光里的“黄金40分”
- 中老铁路“跑”出新变化
- 联合国报告:世界人口预计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
- 北京本周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 气温波动中回升最高可达7℃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兵团:食用菌种植开辟增收新“钱”景
- 今夏高温天气为何频现?
- 懒人变厨神 复合调味品受热捧
- 桂林“桂花”市民聚会:做桂花糕品桂花茶
- 财政部: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