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在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西侧,一座庄重典雅的高台式建筑引人注目。这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10层。入口处高大的铜门上装饰着三角六棱窗纹,两侧竖立的米黄色洞石仿佛徐徐打开的奏折,外立面散布镶嵌着明清皇家玉玺纹样。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2021年7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今年7月,新馆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档案,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珍藏民族记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孙森林介绍,馆内藏有明清档案共77个全宗1000多万件(册),记录了明清两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系统的中国古代文书档案集合。馆藏最早的档案是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直隶徽州府祁门县民谢允宪户口帖”,最晚的档案是1943年“发去静园元煤合洋数目票据”,时间跨度570多年。从文书种类看,分为皇帝诏令、臣工奏章、各衙署或各国间来往文移、史官记载及官修典籍、皇族谱牒等5大类100多种,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其中,汉文档案约占80%,满文档案近20%,还有蒙文、藏文等其他少数民族文字档案和英、法、德、俄、日等外文档案。
“这些档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孙森林说,馆藏“清代内阁秘本档”、清代科举“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大明混一图》等11件(组)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管理使用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史宬。皇史宬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正殿、东西配殿、宬门、御碑亭等组成,总占地面积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
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设了3个常设展览:“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史展”。同时,中央档案馆与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也在新馆展出。
“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秉承“以档证史、资政育人”的理念,分为明朝掠影、清朝肇建、康乾盛世、帝国秋凉、抗争求索5个部分,从馆藏1000余万件明清档案中甄选出200余件(组),涵盖了明清两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
纵观天文地理
走进“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一幅雄阔的古代地图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是《大明混一图》,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远、幅面尺寸最大的彩绘世界地图。图绘范围东至今日本、朝鲜,西达西欧及非洲西海岸,南到爪哇,北至贝加尔湖以南。图中首次绘出非洲,标注亚、欧、非各洲有关国家、地区及主要城市。名山大川、湖泊海洋、岛屿以及镇寨堡驿等地理要素绘制详实,标注地名多达5000余处。《大明混一图》展柜后电子屏上播放的视频,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图中的细节。
《乾坤一统海防图》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时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徐必达、主事董可威根据郑若曾《万里海防图》摹绘而成,绢本设色,共包括10幅,采用“计里画方”绘法,各图方位不一,分别标注。全图山川详尽,绘制精细,政区地名及沿海卫所城寨标注详实,海岸线与岛的相对位置大体准确,是一幅非常实用的海防图,对研究明代沿海历史地理、海防军事制度有着重要价值。“此图描绘了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朝鲜、琉球的沿海地区,还绘出了台湾,钓鱼岛也明确标注在大明海疆海防范围之中,有力证明了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孙森林说。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历经数百年仍色彩鲜艳,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此图绘制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明代礼部尚书徐光启和来华传教士汤若望、罗雅谷等人合作完成,体现了当时天文学的最高水平,是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主图以赤道为界,绘出南北两幅半球星图,图中详绘一等至六等星共1812颗,其中351颗是传教士来华途中观测补充的,四周还绘有赤道图、黄道图等12幅小星图和4幅测绘仪器图。
《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是迄今所知存世尺幅最长的中文古地图,全长77.4米。“这是清乾隆年间云南总督张允随上报金沙江疏浚工程奏折所附的图卷,细致描绘了金沙江云南至四川段沿岸的山脉地形、城池口岸、风土人情等,既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孙森林说。墙上大屏幕播放着此图的滚动影像,营卫兵弁、行船纤夫、马帮驮商等栩栩如生,观者仿佛乘舟穿行于蜿蜒的金沙江上,两岸景致尽收眼底。
感受历史细节
除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图卷,档案中的文字记录也为观众揭示了历史的细节。
明成祖颁发给藏区喇嘛失家摄聂的敕谕是馆内现存最早的明代档案之一,形成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以汉、藏两种文字书写,主要内容是要求西藏地区官民为喇嘛失家摄聂的修行提供便利。明代延续了元代对西藏的治理与管辖,在西藏设乌斯藏都指挥司,通过下属卫所进行管理。明成祖即位后,强化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教事务的管理,召见、封赏教派领袖,确立“法王僧官制度”。这份敕谕是明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理制度的实证。
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藏着怎样的秘密?一个黄色长方形木匣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清代从雍正开始建立秘密立储制度,由皇帝亲写立储谕旨两份,一份存于寝宫,一份封藏于匣中,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在位皇帝去世后,开乾清宫秘储,与宫中谕旨核验后,方可生效。”孙森林介绍,道光帝秘密立储匣是现存唯一一件完整的清代秘密立储匣,内贮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十六日立奕詝为皇太子、封奕訢为亲王的诏命以及道光临终遗命。
金榜题名是什么样的体验?馆藏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文科大金榜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清代科举考试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最高规格的考试是在皇宫举行的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其成绩排行榜即大金榜,以皇帝诏令形式发布。在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后,文、武科大金榜分别于东、西长安门外张挂3天。大金榜开首为皇帝制文,随后墨笔书写满汉两种文字:一甲3人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汉文从右向左写,满文从左向右写,两种文字的年月日落款相汇于中间,榜中写有大大的满汉文“榜”字,每处接缝和年月日上钤朱红色的“皇帝之宝”印玺。
在“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展厅,可以看到明清皇家最具代表性的档案装具——金匮和龙柜。金匮为楠木材质,外面包裹鎏金铜皮,镌刻云龙图案,专门用来收藏实录、圣训等珍贵典籍。明清两代新帝即位后,即开实录馆,由纂修官收集整理前朝史事,以时间为序,编纂成卷。实录修成后,从中摘录部分上谕内容,分类汇编,形成宝训(清代改称圣训)。实录、圣训内容详实,装潢考究,是研究古代帝王言行、重要政事、典章制度乃至古籍装潢的重要资料。目前存世金匮共152座,原陈设于皇史宬正殿汉白玉石台上,在新馆中展示120座,其余32座在皇史宬陈列展示。
龙柜用于收贮宗人府玉牒馆编纂的皇室宗谱,以杉木、松木为主要材质,表面髹漆以阴刻描金绘制二龙戏珠纹、云纹及海水江崖图案,精美华贵。贮藏宗室玉牒的龙柜漆为黄色,觉罗玉牒柜漆为红色。
“我馆展览通过实物陈列、图文展板、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生动展现历史的‘底稿’,引导大家感受14世纪以来国家、民族的发展演进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动交流的过程,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努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孙森林说。
新馆六层还设有电子阅览室,配备114台查档电脑,向公众开放44个全宗468万件数字化档案图像。第一历史档案馆官网有《清实录》《清会典》两个全文检索数据库,供有需要者免费使用。
孙森林介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在深入开发馆藏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要时间节点等,适时推出主题临时展览,并策划推出更多小型特色展览,满足社会各界的文化需求。此外,还将拓宽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方式,开展系列公益讲座、研学体验等活动。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太原启动寒潮Ⅳ级应急响应
- 新疆阿克苏市近14万亩“冰糖心”苹果进入采摘期
- 建行助企快速“通关”,轻装“出海”
- 最新成果、创新之举、与时俱进!中秘经济高度互补
- 共植友谊树 中柬合作促柬乡村焕新颜
- 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开幕
- 用超细线缝合直径0.3毫米血管 上海专家成功为小伙保住手指功能
- 一句话一间房 浙江缙云两代人接力守护红色老宅83年
- 新增卡利博和芽庄航班 宁波机场国际(地区)通航点达10个
- 12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7点 物流时效指数创近3年新高
- 选择职业赛道 他们为何从本专业“出逃”
- 研究指北京是数字金融“独角兽之都” 行业现十大新趋势
- 韩媒:韩国海军火箭炮测试发生走火事故
- 北京节前交通指数“飙高” 9月9日15时起城市路网交通压力大
- 今年前5月柴达木有机枸杞出口同比增长20.08%
- 河北省书博会将发放50万元优惠券 惠民力度历届之最
- 天津东疆综保区完成中国首单“交付监管”飞机跨境交易
- 全球青年相聚妈祖故里 探讨传播传妈祖文化
- 中华艺术宫举办新展“发现贺慕群”
- 好风景中催生新经济 浙江第十六届安洽会签约331亿元
- 热门推荐
-
- 石峁遗址申遗稳步推进
- 掌握这些控盐小技巧,不再谈“盐”色变
- 甘肃普法“轻骑兵”: 奔走在草原上 “乌兰牧骑”文艺队
- 安徽积极推行电子健康码 今年以来“一码通行”就医2.7亿人次
- 民俗创意齐上阵 北京网络普法走“形”更走“心”
- 山西返乡牛倌“犇”富记:情系桑梓 带富乡邻
- 上期所:上市铅、镍、锡和氧化铝期权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品种序列
- 美元下行之路仍坎坷,人民币再度逼近7.2关口
- “老虎进村伤人”之后:如何防范?谁来赔偿?捕获后要不要放归?
- 巴西总统宣布11月将正式成立全球反饥饿与贫困联盟
- 中国驻宋卡总领事吴冬梅 :中国与泰南合作前景广阔
- 贵州加快融入RCEP“朋友圈” 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 身体无缘无故出现异常 警惕冠心病
- 《风吹半夏》好看不只“生意经” 商战大戏背后激荡人情冷暖
- “中国食用菌之都”福建古田:将食用菌文化“种子”扎根校园
- 行进中国·创新山西|记者体验300米地下智慧矿井什么样
- 上海临港厚植科创“沃野”
- “海归”女硕士成都“种菜记”
- 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释放发展“热效应”
- 土耳其总统:地震已造成该国1654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