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称,全球珊瑚礁和淡水湖广受塑料污染
这片轴孔珊瑚(属于对较高温度最敏感的物种群)被渔网完全覆盖,影响其生长(图源Luiz Rocha)。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环境论文,研究人员通过展示珊瑚礁和淡水湖中广泛的塑料污染的证据,揭示出全球水体塑料污染的程度。其中,珊瑚礁相关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塑料都是较大的碎片(大多数碎片来自渔业),深水珊瑚中这些大塑料尤其多;评估淡水湖和水库的研究发现,所有受评估水体都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
据论文介绍,人类造成的塑料污染是水系统中一个新出现的威胁。虽然这是个全球尺度上的问题,但污染水平非常受区域和本地因素影响,意味着需要综合数据库来为缓解和管理政策正确地提供信息。
论文之一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Hudson T. Pinheiro和同事与合作者一起,调查了全球珊瑚礁84个研究点,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盆,研究珊瑚礁大塑料(大于5厘米)和其他碎片。他们研究了浅水(深度少于30米)和深水(30-150米)珊瑚礁,后者的资料记录较少。他们在84处位置中的77处发现了碎片,大塑料占所发现碎片的88%。大塑料的水平在深水珊瑚礁中最高。在大多数调查区域,发现渔船是主要的塑料来源,如线和被丢弃的网。
在另一项独立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Veronica Nava和同事与合作者一起,对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23个国家的38个湖泊和水库表层水进行取样。他们在所有取样点都发现了微塑料(大于250微米)。其中,接近人口密集的人类定居处和表面积大的湖泊和水库,塑料污染浓度最大;表面积小的湖泊有更高比例的聚酯纤维,而较大较深的湖泊主要是聚丙烯和聚乙烯;纺织纤维作为一个已确定的塑料污染主要来源,在人类少有涉足的偏远区域也有发现。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这两项研究共同表明塑料碎片对水体的广泛污染,强调迫切需要对塑料污染进行协调、系统的监测。(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观察)金融如何助解经济“转型之痛”?
- 综述:枪支暴力问题已成美国无解顽疾
- 口罩“霸屏” 创意打造新潮流单品
- 共享单车竟成“城市牛皮癣”新宿主?
- 尺素金声|突破1200亿件,“小包裹”如何折射中国经济活力?
- 闽北持续暴雨 全市中小学停课
- 国家气象中心: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国大部分天气比较平稳
- 张家口冰雪经济全链条发展 冬奥场馆利用成效显著
- 呼和浩特交警“十八般武艺”迎风战雪 保障路畅人安
- 发展特色产业 新疆兵团这家家庭农场如何实现“南果北种”?
- 广西汽车城绘制新能源产业链全景图
- 开学后 北京早高峰提前至6点半
- 养元饮品荣膺第二十届中国慈善榜·年度慈善榜样企业
- 专家:短视频拓展公益半径,全民参与微公益时代或来临
- 这个国庆假期,如何享受免费通行政策?
- 天津东疆综保区完成中国首单“交付监管”飞机跨境交易
- 湖南民乐走进联合国 《千里潇湘》流淌中华文化之美
- 日本火山列岛地区发生5.8级地震 震源深度60千米
- 广东梅龙高铁全线52座隧道全部贯通
- 贵州2023年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0.8%
- 热门推荐
-
- 桂林永福县“状元坊”揭牌开街 打造传统状元文化
- 先进大容量电池混动客滚船2号船今日交付
- (新春走基层)“列车工厂”春运调度忙
- 山西省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逾1300亿元
- “普盛海洋牧场6号”在广州南沙交付
- 从无人机“小白”到全国冠军 这名“00后”是如何做到的
- 首届泛珠三角海事模拟法庭活动在珠海举行
- 湖南东安能人返乡激活“归雁经济”
- 一无人机在俄罗斯沃罗涅日州坠毁 3人受伤,楼房受损
- 福建平潭“蓝眼泪”爆款IP如何变“流量”为“存量”?
- 首届国际工程大会开幕 冀工程合作共建美好未来
- 洪灾后的河北涿州,复耕开始
- 本科生“回炉”读职校增多呼唤普职融通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
- 中原交通枢纽创新发展推介会郑州启幕 聚焦枢纽经济发展
- 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8.5亿千瓦
- 立足优势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 重庆中心城区发布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运力远超需求
- (身边的变化)江西高安早稻抢收忙 收割机成“主角”
- 【中国有约】外籍博主打卡龟兹小巷 感受南疆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