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称,全球珊瑚礁和淡水湖广受塑料污染
这片轴孔珊瑚(属于对较高温度最敏感的物种群)被渔网完全覆盖,影响其生长(图源Luiz Rocha)。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环境论文,研究人员通过展示珊瑚礁和淡水湖中广泛的塑料污染的证据,揭示出全球水体塑料污染的程度。其中,珊瑚礁相关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塑料都是较大的碎片(大多数碎片来自渔业),深水珊瑚中这些大塑料尤其多;评估淡水湖和水库的研究发现,所有受评估水体都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
据论文介绍,人类造成的塑料污染是水系统中一个新出现的威胁。虽然这是个全球尺度上的问题,但污染水平非常受区域和本地因素影响,意味着需要综合数据库来为缓解和管理政策正确地提供信息。
论文之一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Hudson T. Pinheiro和同事与合作者一起,调查了全球珊瑚礁84个研究点,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盆,研究珊瑚礁大塑料(大于5厘米)和其他碎片。他们研究了浅水(深度少于30米)和深水(30-150米)珊瑚礁,后者的资料记录较少。他们在84处位置中的77处发现了碎片,大塑料占所发现碎片的88%。大塑料的水平在深水珊瑚礁中最高。在大多数调查区域,发现渔船是主要的塑料来源,如线和被丢弃的网。
在另一项独立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Veronica Nava和同事与合作者一起,对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23个国家的38个湖泊和水库表层水进行取样。他们在所有取样点都发现了微塑料(大于250微米)。其中,接近人口密集的人类定居处和表面积大的湖泊和水库,塑料污染浓度最大;表面积小的湖泊有更高比例的聚酯纤维,而较大较深的湖泊主要是聚丙烯和聚乙烯;纺织纤维作为一个已确定的塑料污染主要来源,在人类少有涉足的偏远区域也有发现。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这两项研究共同表明塑料碎片对水体的广泛污染,强调迫切需要对塑料污染进行协调、系统的监测。(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南登封何以提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 湖南首届“内外贸交易会”7月12日至14日将在长沙举行
- 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 报告:中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79个
- 第四届“如此瑞士”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
- 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展开幕 “八音和鸣”中听·见湖湘
- 专家研讨:AI背景下翻译人才如何培养
- 宁夏银川:大地艺术节引游人
- 最美跑道,真正实现人车分离
- 中新真探:家里双燃气灶的左边不能炒菜吗?
- 朝鲜披露导弹试射情况,称显示战略遏制力的现代性和可靠性
- 新疆电网前11月售电量突破1600亿 已超去年全年
- 一线调研丨聚焦未来产业核心技术 陕西打造光子产业创新高地
- 文旅新“贵”,如何四季长红
- 机器人大会一批“医生”秀绝活
- 中企生益电子拟赴泰国投资新建生产基地 计划投资金额约1亿美元
- 老年人如何老有所乐、乐有所为
- “一带一路”金枢纽| 外籍达人打卡宁波舟山港:连接世界的货运动脉
- 经典复排版彩调剧《刘三姐》在京上演
- 《外婆的新世界》:一个异类的可能性
- 热门推荐
-
-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态支持博尔内继续担任总理
- 贵阳警方:两人上坟祭拜引发山火 其中一人被刑拘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弃选下届自民党总裁
- 中巴财金分委会项下中巴金融论坛在京召开
- 大雾黄色预警:京津冀等6省市有大雾天气 局地有强浓雾
- 江西抚州汤显祖戏剧节启幕 再续“三翁对话”新故事
- 渝西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 湖北长阳清江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
- 甘肃调整优化高校逾200个学科专业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 农业合作助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互利共赢
- 吉林榆树雨水不断: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全力抗洪
- 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我国海水利用规模呈加速趋势
- 英媒:英国为硅谷银行倒闭波及的企业准备“救命钱”
- 第33届北极光节启幕:找北兴安岭 乐享清凉夏日
- 联合国秘书长苏丹问题特别代表福尔克·佩尔特斯宣布辞职
- 直击武汉雪后早高峰:路面车辆减少 多部门应对
- 黎以停火协议接近达成 以军向加沙城发布新疏散令
- 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 张艺谋获最佳导演奖
- 四年来首次!澳贸易部长访华冀推动中澳经贸全面解冻
- 桂林机场国际航线添新航司 执飞桂林至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