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德国1/4受访企业考虑搬迁,1/2看好中国
中新网7月10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网报道,根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凯度”(Kantar Public)的一项调查,大多数德国企业对德国作为商业地点的评价持负面看法:四分之一(26%)的企业正在考虑将产能转移到国外。
对德国能源因素的评价最负面
来自德国《世界报》网站的报道说,Kantar要求受访企业按照1-6分对德国作为商业位置进行评分,其中1分为最好,6分为最差。德国的得分为3.3,即“3-”。该研究是受管理咨询公司FTI-Andersch委托进行的。
德国作为商业地点的声誉受到了很大损害。大多数受访公司(61%)认为在德国本地生产“吸引力较低”(46%)或“没有吸引力”(15%)。
半数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具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40%的公司已经制定了迁往亚洲的具体计划。许多企业希望在中国建立产能。
“50%的受访公司将中国视为具有吸引力的地区。”FTI Andersch负责人索伯利希(Christian Säuberlich)解释道。8%的人甚至认为它“非常有吸引力”,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几年。
索伯利希表示,尽管本地公司看到了在海外投资的潜在风险,但“公司还是决定在亚洲扩展业务”。因为对于许多德国公司而言,想要在全球竞争中立足,进一步多元化和国际投资是必要的。公司规模越大,越是如此。在员工超过1000人的公司中,多达36%的公司目前正在考虑搬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实际生产搬迁方面排第一,企业通常会在其他亚洲国家看到更好的风险回报率。
据此,40%的工业公司正在向远东转移,另有35%的企业计划在东欧和西欧建设产能,21%的企业计划在美国建设产能。同时,40%的公司也计划扩大在德国的生产。
“德国和欧洲作为销售市场仍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德国想继续对投资保持吸引力,政策和行政部门必须从根本上为德国创造更好的框架条件。”索伯利希警告说。要抓紧时间,否则会陷入缺少投资和供应链转移的恶性循环。如果这一目标不成功,德国人将不得不面对中长期繁荣的巨大损失。(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在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见证矿山变“绿山”
- “抢票软件”页面上“有票”是真的吗?权威回应来了!
- 从大动乱到大融合:专家讲魏晋南北朝各民族“三交史”
- 八月份国民经济多项数据公布 专家解读→
- 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释放发展“热效应”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一路“繁花”!文旅消费拉动经济“上春山”
- 逆行刀山火海的拳头尖刀——记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
- 东西问|胡超: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有何开创性意义?
- 广铁集团加大运力 满足暑期旅客出行
- 恶行不断!有3起驻日美军相关性犯罪案件未被公布
- 穿越火线电竞公益进行中 与全明星携手保护地球家园
- 中蒙签署合作备忘录 深化妇女儿童发展合作
- 广西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
- 这种卡片为何让孩子上瘾?有家长称“花200万还没集齐”
- 这条短片在海外热播:什么是北京中轴线?
- 加沙停火谈判有进展?哈马斯代表团前往埃及会谈
- 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出口退(免)税操作指引公布
- 中巴家庭农业机械化科技小院在巴西利亚大学揭牌
- “嵌入式”养老为何受青睐
- 中储粮人:“收满粮关仓门,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 热门推荐
-
- 共话美食传承发展 第二届丝路美食发展交流会举办
- 印尼雅加达成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 总统考虑迁都
- 黑龙江上游全线开江 “跑冰排”景观吸引游客
- 散装飞天批发价单日跌破2300元,茅台本周蒸掉的市值,接近一个青岛啤酒
- 广州地区烧伤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项目启动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2.2%
- 汇丰研究: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生产重要引擎
- 100万亿元!建行英国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量实现新突破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古朴与现代相遇 京城背街小巷“靓变”激活城市记忆
- 中国证监会召开国际顾委会第21次会议
-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救援最后一名失联人员被找到 已无生命体征
- 中新健康|内控失守、业绩滑坡,九芝堂迎来国资“救兵”前景几何?
- 【一线调研】福建石狮:当纺织遇上“智造”
- 浙江龙港新型城镇化:撤镇设市五周年 有何实际触感?
- “不知情”的颅内手术致患者死亡 医院一审被判担责40%
- 智利发生一起直升机坠机事故 致1死3伤
- 红色研学、亲身讲解,高校学生参与首都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启动乡村碳汇公益项目试点 助力乡村减排固碳
- “你好 中国”国家旅游形象亮相2023日本国际旅博会
- 培养“诗心”,开启孩子的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