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预测获证实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16亿至8亿年前原生类固醇分子
艺术家对“原生类固醇生物群”中浮游干群生物的想象,约16亿-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图源:论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一期发表一篇演化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在古岩石中发现的一类新的类固醇——16亿至8亿年前原生类固醇的分子,从而确认复杂真核生物久远的史前史,并证实了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布洛赫(Konrad Bloch)近30年前关于存在原始类固醇分子的预测。
该论文介绍,真核生物被认为已存在了20亿年之久,但这类生物的化石很罕见,所以研究人员只能寻找分子化石——比如真核生物留在岩石上的类固醇代谢物。不过,寻找这类化石的难度很大。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约亨·博劳克斯(Jochen Brocks)和同事与合作者研究认为,这些生物标志物一直在那里,只不过存在形式与之前预想的不同。他们报道了在古代沉积岩中发现的被称为原生类固醇的分子,证实至少在16亿至8亿年前,早期真核生物就在水生环境中占据了生态优势。
据了解,康拉德·布洛赫在1994年首次预测了这类分子的存在,他提出在从羊毛固醇到胆固醇的漫长生物合成途径中,每个短暂存在的中间体在几亿年前都曾是完全适应的最终产物,而且这些产物的每一个都是在其前体基础上的演化进步。不过,他的结论是,这些介于中间的原始分子永远不会被发现,因为它们无法在地质记录中存活下来。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称,最新发表论文的研究说明事实并非如康拉德·布洛赫的结论所言,也表明原生类固醇的痕迹能在岩石中保留超过10亿年。(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滴滴参加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用大数据创新安全管理
- 男子踩到电箱附近水坑触电昏迷
- 中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 海南省东坡文化旅游促进会成立 促进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
- 最高限速上调至120公里每小时 山西调整优化27条高速公路限速值
- 青海省光伏产品及盐湖化工产品出口呈高速增长态势
- 四川卧龙:发现并命名5个植物新物种
- 前“东家”提供背调信息侵犯劳动者个人信息权吗?
- 广西桂林防汛二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应急响应
- 中国成品油价迎年内第五次上调
- 新能源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34% 2023年能源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 《荒漠里有一条鱼》国际传播研讨会举办
- 米袋“撞脸”,合法维权还是恶意诉讼?
- 魔幻新杂剧《造梦师之秘境》将跨年首演全网直播
- 6G进展到什么程度?它离我们普通人还有多远?一文了解
- 华南东部江南东部仍有较强降水 东北将有较明显降水
- 从国之重器到日用百货 各行各业由大变强挺起发展脊梁
- 北京国际音乐节携手青年音乐家共探马勒精神为传统注入新意
- 这块蓄电池成本更高,为何比亚迪还要用?
- 新疆阿勒泰:“一瓶水”何以走天下?
- 热门推荐
-
- 欧洲旅行商参访丽江 携手拓市场谋共赢
- 受台湾地震影响的赣闽铁路陆续恢复运输秩序
- 广东将防风IV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中国贸促会:上半年贸法通网站全球浏览量达247.9万次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重返黑海运粮协议现实可行 乌总统称今年应启动“入盟”谈判
- 台湾台南市发生4.2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岸田内阁支持率跌至25% 连续三个月处于“危险水域”
- 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 百年中越米轨铁路: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 港股周二大涨 恒生指数急升766点
- “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 山西成立电力气象研究中心 提升电网应对灾害水平
- 江西组建93个县域医共体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中国文旅专家为山西文旅发展分享“锦囊妙计”
-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浙江青田举行刘基廉洁文化研讨会
- 烟台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开幕:海外客商看好中国市场
- 全国麝类产业联盟在重庆成立 助力林麝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推动安理会讨论共同发展促进持久和平
- 云南警方严打经济犯罪 今年前10月挽回损失11.96亿元
- 航拍新疆|江布拉克之美 从空中视角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