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揭示早期地球海洋维持漫长缺氧原因
中新社成都6月1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6月1日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沉积与生物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李超教授研究团队利用能够直接追踪古海洋磷含量的碳酸盐结合态磷酸盐(简称CAP)技术,重建了地质关键期埃迪卡拉纪(距今约6.35亿年至5.39亿年之间)古海洋溶解磷含量波动,发现了埃迪卡拉纪海洋生命营养元素磷含量和海洋氧化程度之间具有不同于现代海洋的解耦关系,提出了外部因素是埃迪卡拉纪海洋乃至早期地球缺氧海洋实现氧化的原始驱动力假说。
这一成果揭示了占地球历史超过80%的前寒武纪海洋维持漫长缺氧状态的根本原因和早期地球缺氧海洋最终实现氧化的根本机制,极大深化了人类对于地球宜居性演化的理解。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文章以《解密埃迪卡拉纪磷循环》为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
据了解,很多研究表明,前寒武纪海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缺氧分层为主,氧化可能仅存在于海洋的表层浅水等区域。但由于人们缺乏能够直接追踪古海洋溶解磷含量的定量指标,因而无法准确定量古海洋中溶解磷的时空波动。
李超教授团队在2021年研发了能够直接追踪古海洋磷含量的CAP技术指标。CAP技术指标的研发成功为上述重大科学问题的回答提供了可能。
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相关研究人员帮助下,李超教授团队收集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墨西哥4个不同古大陆6条不同地区典型埃迪卡拉纪地质剖面样品并分析了相应的CAP记录。这些剖面和样品记录了早期地球海洋一次重要的氧化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当时古海洋中磷含量的变化与海洋的氧化程度是解耦的,这与显生宙氧化海洋中磷-氧循环耦合关系截然不同。
李超教授表示,本研究观察到的早期海洋内部磷-氧循环的解耦或者极弱的耦合关系很可能存在于整个前寒武纪,这一机制将把前寒武纪海洋系统锁定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缺氧状态,而海洋的氧化则需要海洋外部的因素驱动才能实现,这就解释了为何漫长的前寒武纪能够一直稳定处于主体缺氧状态,而依赖于氧气生存的复杂生命要经历漫长的前寒武纪,在距今5.39亿年以来的显生宙才能出现大爆发。(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二十一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签约超340亿元
- 人民论坛漫评 | “短视频拜年”成为新年俗
- 中非数字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
- 生态环境部发布1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 (“八八战略”观澜)浙江之心“破局突围” 八婺合力建设现代都市区
- “金融茶”变种暗箭难防
- 长三角地区首家全场景医保刷脸智能就医应用在合肥上线
- 新疆和静百万头牲畜开启秋季转场 当地政府保障转场安全
- 一分钟救援!学生被卷车底 热心群众合力抬车
- (第20届东博会)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
- 国内首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进出口货物超1.7万吨
-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座谈会举办
- 外媒: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正式开始
- 8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2.5点 公路运输市场平稳运行
- 韩美核咨商小组会议被推延 韩媒:或因韩国局势变化
- 多地集中开行务工专列 送务工旅客及时返岗
- 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附近区域连续多次拉响防空警报
- 春运集中返程时段来临 上海警方多措应对返程高峰
- 垃圾分类正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 Web3.0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业界专家建议积极布局
- 热门推荐
-
- 2023年辽宁省城镇新增就业47.9万人
- 2023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21万亿元
- 春节档票房飘红,电影市场如何持续“热辣滚烫”?
- 引导合理依法表达诉求 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
- 网友热议北方多地积极应对高温天气 出“凉策” 送清凉
- 华为常务董事张平安:盘古大模型不写诗只做事
- 中国国家统计局谈制造业PMI回落:多数企业较乐观
- 深情回眸中的大地之歌 长篇小说《阿娜河畔》推出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中国消费市场平稳恢复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提供新动力
- 五、七、八、九……中国外贸底气更足,亮点频现!
- 宁夏移民村里,有个农民合唱团
- 突降大暴雨8区县内涝30余人被困 贵阳消防紧急救援排涝
- 巴黎圣母院大火四周年:修复工程仍在紧张进行
- 中国驻俄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
- 新舟60增雨机执行四川雅江森林火场增雨任务
- 国际航运巨头继续暂停红海航运引全球通胀担忧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中物联:11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1.3%
- 海南探索耕地“电子身份证(二维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