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肆意扩大债务规模,是在玩“庞氏游戏”
美国政府债务违约,本质上是由资不抵债的财政现实引发的,而不是由国会债务上限“拉锯战”引发的。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博弈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2013年,债务上限谈判陷入僵局,导致政府关门半个月。今年的债务上限博弈预计更加激烈,将导致更大混乱。
美国政府对外举债的逻辑,与其他国家不同。这是因为,美国拥有全球霸权,其国家信用是和霸权捆绑在一起的。看似是美国国会就债务上限搞“拉锯战”、玩“胆小鬼游戏”,实则掩盖美国债务的本质——美国用低利率美债向全球融资,然后把筹集的资金投资到全球,可以赚取“超特权”收益差。这样的买卖谁不愿意做?
1月19日,美国债务已达到2021年12月16日确定的31.4万亿美元限额。不到半年时间,美国财政部就顶不住了,急需筹措新款项,于是提出多借债。借债主要用于:一是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导致美国财政赤字超过10%,举债基数提高,需要堵窟窿;二是通货膨胀导致各项支出成本上升,需要转嫁给投资者;三是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等要花钱,需要筹资;四是美国在全球多地增加军事部署,需要大幅度扩大支出;五是硅谷银行等倒闭,需要大笔救助资金,也需要扩大债务规模。按照美国的霸权逻辑,借你没商量、不借白不借,继续多借债仍是美国政府的核心考虑。而国会山上的争吵,其实多半是“政治加戏”——议员们借机提出一些个性化要求,最终还是会批准多发债的。
不过,美国举债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国际投资者持有美债占比呈现长期下降趋势,2020年达到阶段性低点31.5%。2023年3月底,这一比例基本在1/3左右。同时,美债的国际投资者中,官方投资者占比跌破50%。这预示着美债国际信誉下降。美国政府即便能进一步抬高债务上限,但投资者不一定照单全收。
当然,美元仍主导着全球货币体系,占据着全球外汇储备的约60%、全球贸易结算的约40%。美债规模还将扩大多少,其实并不重要,而应当未雨绸缪,加快研究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美债危机和美元危机。
由于美国拥有全球霸权地位,其债务成本总体上是很低的,即美国债务的大量成本是由其他国家来埋单的。目前,美国31.4万美元的国债,美国国内投资者持有70%左右,国外投资者持有30%左右。这只是一个显性债务结构,而隐性债务关系就更复杂。因为,美国的跨国企业、跨国银行,以及跨国军事部署,都是在全世界配置资源、攫取利润。美国还通过控制石油、天然气、铁矿石、贵金属、粮食等的价格,降低美国经济的运行成本,增加竞争对手的运行成本;通过技术上“卡脖子”、品牌渠道抢夺利润,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盘剥,而其他国家无力做到这一点。就是说,无论美国借多少债,都是划算的。
美国债务逻辑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已经发生变异,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财政治理问题,而变成了一个“庞氏游戏”。全球任何一家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只要赚到美元,都不得不拿出大部分交回美国财政部。就是说,外国企业只要进入美国控制的产业链、供应链,就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收益了,而只能与美国的经营体系绑定,只能坐上美债这架战车。美国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大到了不能化、不能碎,也不能拆解的地步。
按照一般的债务逻辑,既然是借债,终归是要还的;即便可以借新还旧,即便期限结构可以优化,也应总体上遵循借方创造的增加值能够覆盖债务规模这一基本原则。美国过度举债,不仅将销蚀其政府信用,也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隐患。美国经济模式和霸权生存方式已经导致一系列麻烦,形成了“美元困境”。美方不从自身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上找问题,而继续搞以邻为壑、蚕食他国利益这一套,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美国应尊重债务本质,不要继续肆意扩大债务规模,而应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举债,切实提升自身经济运行质量,同时与其他国家一起维护全球经济公平秩序。
(中国网 董少鹏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审:华章 安然 宇馨)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7月运输生产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 6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2056 下调261个基点
- 优合集团亮相链博会 发布全球优顶特产业网APP
- 新疆文化艺术节 | 美丽新疆之夜 奏响民族乐章
- 王某,已被执行死刑!
- 湖北取消住房限购 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不低于15%
- 住建部罕见要求编制“两年计划” 如何“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 备战汛期 厦门消防水域救援训练锤炼“水中蛟龙”
- 昆明-琅勃拉邦直飞航线首航成功
- 林芝巴宜区鲁朗镇:旅游小镇里“沸腾”的石锅鸡
- (新春见闻)百年非遗江西城南龙灯迎“本命年”
- 中国驻南非临时代办会见南社会发展部长和西北省副省长
- 一名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阪被刺伤 警方正以抢劫伤人案调查
- 法国马赛再度发生枪击事件已致3人死亡 嫌犯在逃
- 新疆姑娘米娜的浙江情:把温暖传递给更多民族同胞
- 九部门:到2025年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
-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愿与中方开启两国各领域合作新局面
- 比起花式养生,健康生活更有性价比
- 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意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
- 热门推荐
-
- 非油炸不一定更健康
- 浙港澳台青年走进千岛之城:以镜头记录风景展海岛文化
- 竹键盘、竹鼠标、竹吸管…… “以竹代塑”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 冰雪消费场景升级 浙产装备“破冰而行”出口忙
- 中外政企代表齐聚新疆 探讨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 阿富汗首都发生爆炸事件致3死4伤
- (中国这十年)西藏调查登记各类文物点4468处
- 进入11月浙江现罕见晴暖天气 多地最高温冲击30℃
- 调查:德国1/4受访企业考虑搬迁,1/2看好中国
- 科幻现实主义舞台剧《独角兽》将于广州开演
- 中欧班列(皮亚琴察-成都)抵蓉
- 夏季达沃斯论坛热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 西湖“端午”限定船票将亮相 再现皇家欢度端午情景
- 华为超充上珠峰 318川藏超充绿廊全线贯通开启绿色出行新篇章
- 李克强院士“把脉”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产业化五个问题
- “年轻人爱上老年人生活方式”不是坏事
- 金融论坛观察: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何需要“耐心资本”?
- 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7年“连升” 近八成民众理性看待诊疗结果
- 从首届的1个增长为如今的64个——分会场展现文化产业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