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业百年沧桑
俄罗斯是大国。大,首先体现在领土面积大,1709.8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横跨欧亚大陆;大又体现在耕地面积大,121.78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前列;大还体现在农业实力大,基于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支持,俄现已成为全球农业大国,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粮食市场获得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从自然条件来讲,俄农业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俄罗斯可耕地面积广阔,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俄坐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土壤肥沃。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肥沃的土壤为俄罗斯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强大”对于俄罗斯农业来讲只是当下的现实,却不是历史的常态。
早在20世纪初,俄生产的粮食就可以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大量出口。1909年至1913年,粮食出口量达到最大值1190万吨,其中小麦420万吨,大麦370万吨。在国际市场上,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8.1%。
好景不长,俄农业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的破坏。据1917年全俄农业普查,农村男性劳动人口比1914年减少47.4%,牲畜数量和播种面积也大幅减少,农作物产量断崖式下降,粮食危机开始蔓延至整个国家。
苏联时期,农业集体化路线带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这个时期,苏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同时增加农业人口,保证了基本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194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41%,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1978年,粮食收成达1.27亿吨,创造了苏联时期最高纪录。尽管如此,但由于苏联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投入和对农业的投入存在巨大差距,农业生产依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大量进口粮食成为常态。
20世纪90年代,政局剧烈变动带来的影响波及经济领域,俄罗斯农业也经历了一场严重危机。在1998年经济衰退的高峰期,俄罗斯农业产量仅为1989年的53%,约三分之二农田被弃耕,粮食大幅减产,畜牧业下降尤为严重,肉类产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可以说,整个俄罗斯农业陷入谷底,一个坐拥大面积耕地的国家居然无法保障民众的面包供应,不免让人痛心。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农业开始触底反弹,农业产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在2001至2002农业年度,俄罗斯开始大量出口粮食,出口量超过700万吨,并进入小麦出口世界前十名行列。
21世纪头10年,俄罗斯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粮食产量大涨57%,畜牧业全面复苏,农业生产结构整体改善。
2016年对于俄罗斯农业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年。当年,俄粮食产量刷新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达到1.19亿吨。同年,俄小麦出口2500万吨,比上年增长14%,出口量时隔一个多世纪再次领先美国和加拿大,回归世界第一。也是在这一年,俄农产品和食品收入首次超过了武器出口收入。次年,俄罗斯收获了1.341亿吨粮食作物,再次刷新纪录。2020年,俄罗斯的食品出口量在俄近代史上首次超过进口量,食品出口约占俄罗斯出口总收入的10%。
以上数字表明,从绝对数量上看,俄罗斯已经重回农业大国行列。
数量之上还有质量。
近年来,面对新的外部形势,实行进口替代、保障自给自足成为俄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2020年,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在向国家杜马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俄罗斯的粮食自给率达到155%,有粮食出口的潜力。同时,俄罗斯糖的自给率达到125%,肉制品达到97%。
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近几十年来最惊人的变化是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后,农业是国内经济中“内伤”最严重的领域。然而,在短短30年时间里,俄罗斯农业一改颓势,从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变成了世界最大小麦供应国。就连西方媒体都在感叹,俄罗斯农业近年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除了先天条件优渥,国家重视和政策加持功不可没。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高层高度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锐意推行改革,不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如在生产方面,启动“农工联合体发展”国家优先项目,旨在通过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大规模国家支持刺激农业发展。该项目至今仍在实施,已累计拨款超过2.3万亿卢布。在出口方面,对粮食、肉类等农产品出口实行配额制度,在保证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开拓国际市场。俄还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20年普京批准新版《粮食安全学说》,从国家层面统筹粮食安全。为预防可能出现的国内和国外风险,新版《粮食安全学说》全面考虑俄在主要农产品方面完全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同时提升高质量食品的经济适用性。此外,《粮食安全学说》还纳入了蔬菜、水果以及种子自给自足方面的指标。
较强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俄罗斯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注入更多底气。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一样,粮食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2023年2月,普京在讲话中指出,2022年俄罗斯农民实现了创纪录的收成:粮食收成超1.5亿吨,其中小麦超1亿吨。到2023年6月30日,俄粮食出口总量将达到5500万吨至6000万吨。普京表示:“在10年到15年前,这似乎还是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完全不切实际的计划……以前,6000万吨是整个年度的收成,而现在只是出口指标。”
农业领域的成就让俄罗斯人心生自豪。俄粮食专家表示,小麦是俄粮食出口的主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俄小麦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没有“我们的小麦”。俄农业部预估,到2024年,粮食仍将是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量将增长1.5倍,约占农产品出口的25%。当前,摆在俄罗斯农业面前的要务已经转变为确保种子安全和出口运输通道畅通。
回顾过往,俄罗斯农业已经实现了从小到大;展望未来,俄罗斯农业更需要由大到强。
李春辉(来源:经济日报)
李春辉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印尼塔劳群岛发生5.8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智利发生6.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0千米
- 广东51个县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 全省组织提前转移86524人
- 北部降雨南部高温 江苏梅雨季尾声“水火两重天”
- 德国一旅游大巴发生事故 致2人死亡
- 可靠电力服务助力新疆粮食秋收
- 《广东省商标代理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发布
- 韩国GDP缘何跌出世界前十
- 玩密室逃脱被“女鬼”吓傻摔骨折打起官司 被判自担部分风险
- 弘扬锣鼓文化 山西太原800余人同台竞技擂战鼓
- 2024天津海河龙舟赛揭幕 50余个国家近百名外籍选手参赛
- 恺英网络首次发布中英双语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
- 江苏细化13条举措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
- 黑悟空遭“第八十二难”,谁来“降妖除魔”
- 今年以来北京累计6106家企业利用电子营业执照开展政府采购
- 广告屏蔽软件治不了弹窗广告乱象
- 外媒:马里首都巴马科传出枪声和爆炸声
-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①】发展好职业教育 把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
- 【专家学者话新年】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新引擎
- 美国北加州发生枪击事件 致4死1伤
- 热门推荐
-
- 牛奶收购价连续27个月同比下跌 行业复苏进程面临推迟
- 感悟湖光山色 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庐山西海旅游发展
- 复旦大学推动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打造三级圈层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
- 广西凭祥市浦寨—新清货运通道实现新车出口“零的突破”
-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残渣试提取工作完成
- 卢森堡宣布向加沙地带紧急追加250万欧元人道主义援助
- 餐饮住宿、家电汽车都便宜啦!各地推出优惠政策促进消费
- 中国-东盟“Z世代”青年共赴云南,感受非遗魅力共促文化交流
- 西藏边坝县双项世界纪录认证成功
-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助力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假期越长,这个症状越严重?5招踢走节后综合征!
- 暑期“文博场馆热”,如何更加吸引青少年
- 欧洲多国收紧“黄金签证”政策
- 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
- 国家能源局9月核发绿证4.77亿个
- 台胞在大陆“家门口”摆摊:推广台湾美食 分享闽台好物
- “三十而立”的浙江台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 (乡村行·看振兴)柰果香飘270余年 福建古田聚力推进“甜蜜产业”发展促振兴
- 云南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水产品总产量超7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