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炒作中国人口被印度“超越”,西方又想借题发挥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日发布《2023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印度将在年中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是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但在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却变了味儿。所谓“世界‘重心’发生转移”“全球秩序出现重大变化”“人口不利因素让中国实现复兴目标更困难了”……一段时间以来,西媒抛出一连串耸人听闻的报道,潜台词是:中国的发展要碰到大麻烦了。
其实,西方媒体拿中国人口说事,并不是新鲜事。这些年,从人口生育政策,到老龄人口增加,再到出生人口减少,它们不断地找由头、造话题,目的就是炮制这么一个叙事逻辑:“人口红利”消失了,中国就会衰落,世界经济也会跟着遭殃。但结果呢?他们一路唱衰,中国一路发展,创造了以巨大人口规模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奇迹。
但那些患上“中国发展焦虑症”的人心有不甘。在美方加紧遏制中国发展、鼓吹“脱钩断链”的背景下,他们从联合国报告中找到了新的炒作点。他们刻意忽视中国发展模式和道路优势是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原因,将人口规模与发展成就之间简单地划等号,试图利用 “第一人口大国易主”话题来唱衰中国,怂恿相关产业从中国转移,给“脱钩断链”推波助澜,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
这样的炒作,缺乏对人口发展规律的基本认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出生减少、生育意愿下降,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与经济发展阶段、人们的观念意识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就普遍面临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对此,西媒为何不说“人口不利因素阻碍经济增长”这样的话呢?这难道不是又在玩弄 “双标”?
再看人口规模。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能否真正转化成经济增长力,要看这个国家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实施。过往经验一再证明,人口增长既可以成为一国的发展优势,也可能成为沉重包袱。很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人口多,但受制于教育程度、产业薄弱、营商环境等因素没有发展起来,就是这个道理。印度总理莫迪2019年曾对印度“人口爆炸”表示担忧。他说,“如果人们不接受教育、不健康,那么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不会幸福”。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口红利”得到充分显现: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世界也获得了共赢机遇。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从长期看,中国告别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迈进,是一个必然趋势。
可见,判断中国的发展前景,不能只盯着人口规模这个单一指标,而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成色。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4.5%,超出外界预期,就说明了问题。
同样,看待中国的“人口红利”,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目前,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见,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与此同时,针对老龄化、少子化等人口结构性变化,中国正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分析认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变化,推动“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升级的动力,世界也会继续分享红利。
过去,西方一些人拿中国人口问题做文章,被现实屡屡“打脸”;这一次,他们的炒作同样带不了节奏,借题发挥不会成功。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加拿大儿童呼吸系统病例激增 看急诊最长要等11小时
- 避坑高考志愿填报“天价咨询”,QQ浏览器AI工具及公益服务免费用
- 专家呼吁关注全球粮食安全与人权保障
- 山西通报3起违法占地典型案:涉旅游公司、村民、经开区
- 六集纪录片《归来》首播 全景展现上世纪五十年代2000多名海外科学家一片赤诚向祖国的故事
- 专访南非文达大学副校长罗伯特·马丁:孔院是汉语教育平台,更是技术合作纽带
- 我国近海海域有大风 东北地区雨雪趋于结束
- 多国暂停对近东救济工程处资金支持 以色列空袭加沙致平民死亡
- 德专家警告:与中国脱钩对巴伐利亚州是“致命的”
- 前5月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6亿元
- 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关注气候变化与人权
- 优化疾病诊疗管理模式、创新治疗方案亮相进博会
- 发挥乳制品营养改善作用
- 山东青岛营造多元支付环境 全面提升外籍人士等群体支付便利
- (乡村行·看振兴)从守业到传承 “木工之乡”清丰“蝶变”
- 周末到沈阳逛中医药文化市集 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健康邂逅
- 中华慈孝文化节,是个什么“节”?
- 爱出汗就是“虚”?还可能是“湿”和“热”
- 广西“三月三”期间出入境旅游热度高涨
- 海口“三港”待渡场已饱和 出岛小车延后5小时到港
- 热门推荐
-
- 3天100公里 内蒙古“90后”牧民的游牧之路
- 中国顶尖神经内镜专家厦门传授前沿技术
- 杭州推出新春消费“大礼包” 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
- 术后进补三原则:久服、气血兼顾、易吸收
- 未来产业如何向“新”出发? 学界专家共论发展机遇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秋团圆”烹饪课
- 2024年澳大利亚流感病例数创历史新高
- 游客朝熊猫兰香扔饮料瓶 园方:肇事游客已交警方
- 美媒:经济衰退风险冲击美国 投资者转向新兴市场
- 2024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8.6亿人次
- 英国欲向乌输送贫铀弹 俄外交部再发警告:后果严重!
- 日韩领导人在东京举行会晤 将重启“穿梭外交”
- “她为什么换了导师”有趣题材背后是严肃议题
- 德国萨安州经济部长: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的密切合作非常重要
- 全球洞察|瑞士学者: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
- 韩媒:韩警方确认演员李善均死于车内
- 巴育宣布退出政坛 泰国新总理花落谁家仍未知
- 一个好点子 三方共增收——探访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共富茶食工坊丨新春走基层
- 美国史上任期最长的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宣布将辞职
- 包装简单气味难闻 “网红毒玩具”为何会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