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时代落幕 德国能源转型何处觅解?
(国际观察)核电时代落幕 德国能源转型何处觅解?
中新社柏林4月15日电 题:核电时代落幕 德国能源转型何处觅解?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对德国而言,2023年4月15日必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随着该国最后三家核电站伊萨尔2号、内卡韦斯特海姆2号和埃姆斯兰核电站当日午夜前停止运营,德国60余年的核电时代将落幕。
长久以来,德国各界对于“关停核电站”争议不断。当下乌克兰危机未解、能源价格居高,德国为何执意全面关停核电站?此举会对德国能源安全及全球气候造成何种影响?“后核电时代”,德国能源问题又应何处觅解?
关停核电站“使德国更安全”
根据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时期制定的核电退出计划,德国本应在2022年底全部关停在运核电站。然而因乌克兰危机及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2022年,德国政府决定将最后三座核电站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023年4月中旬。
德国环境部长施特菲·莱姆克在向德媒撰述的文章中为全面关停核电站辩护。她指出,退出核能使德国更安全。她以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和2011年福岛核事故为例,表示如果类似灾难发生,其后果和代价将比任何其他形式的能源生产方式更具破坏性。即便是现在,世界上也没有一家保险公司为核事故担保。
在莱姆克看来,因核电站运转需大量冷却水降温,核能也并非气候友好型能源。同时考虑到铀矿开采、处置和保险成本,核电并不便宜。与核能相比,太阳能和风能等更具可持续性、对气候更友好,也更经济实惠。
全面关停引发能源安全忧虑
德国退出核电在欧洲是特殊之举。乌克兰危机使比利时全面退出核电时间推迟10年,荷兰、英国和瑞典正在建或在规划新的反应堆,波兰最近宣布进入核电领域,计划建设6座核电站。
在能源危机背景下,许多德国人对该国全面淘汰核能存有疑虑。与此前其他调查结果类似,德国电视一台“德国趋势”栏目近日调查显示,59%受访者认为全面关停核电站是错误之举,只有34%的人支持关停。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担心,向更加气候友好型的能源过渡将导致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鉴于此,作为工业大国,德国大多数企业恐怕将面临高昂能源成本。
退出核电是否会影响德国能源安全?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对此保持乐观。他表示,充裕的天然气储备,新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可确保德国能源供应。
波鸿鲁尔大学环境经济学家安德烈亚斯·洛切尔表示,能源储备有助于度过下一个冬天,但局势会紧张。特别是在缺少风力和阳光的时期,德国必须进口电力,并加强燃气和燃煤发电。
“短期来看,退出核电很可能将通过更多燃煤和燃气发电弥补。”斯图加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塞斯指出,这将为德国气候保护承诺带来压力。据其团队研究,德国最后三座核电站关停后,全球气候每年将额外承受15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压力。
退出核电或促德国能源转型
近年来,核能在德国发电能源中的重要性持续下降。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22年传统能源发电占德国总发电量53.7%,其中燃煤发电占33.3%,核能占6.4%;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德国总发电量46.3%,其中风能占24.1%。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指出,从中长期看,德国核能发电将被可再生能源发电所替代。至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达到80%,到2035年将达到100%。
在德国缺少风能和太阳能的情况下,作为传统能源的燃煤和核能常成为发电安全的重要支撑。目前德国全面退出核电,政府还计划到2030年逐步淘汰燃煤发电。对此,天然气行业协会“未来天然气”主席蒂姆·凯勒指出,德国必须尽快建造能够使用氢气的燃气发电厂,并且进一步打造灵活可控的电容设备。
目前来看,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不足以使其高枕无忧,而相关发电项目的规划、审批、实施等更非“朝夕之功”。德国的能源转型能否如期实现,成为对政府及民众的双重考验。(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京港携手“拼船出海” 共同开拓合作新商机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诉美《通胀削减法》补贴措施答记者问
- 亚太经合组织(APEC)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开幕
- 东北文旅:亲兄弟,明着“卷”
- 相声表演艺术家陈涌泉去世 享年92岁
- 循环化、减量化水平稳步提升 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0%
- 湖北神农架发现新记录鸟种栗背短脚鹎
- 江西锂电相关产品进出口近五年年均增长61.1%
- 这场交通运输重磅会议,为何反复提“韧性”?
-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启幕 台港澳元素更加浓厚
- 它,远不止一座帝王行宫那么简单!
- “韩美林艺术展” 在哈尔滨市博物馆开展
- 美国总统拜登首次访问加拿大 两国承诺在多领域推进合作
- (进博故事)在“四叶草”实现“三级跳”
- 旅台黄陂乡贤爱心接力 30年助学桑梓情动两岸
- 国家医保局公布价格招采信用评价“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评定结果
-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走俏”海外 新链“引”来全球平台
- 中国财政部官员谈专项债:全年发行规模仍然符合预期
- 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北京推出10条艺术之旅主题游线路
- 以色列定居者闯入约旦河西岸村庄 致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学术圆桌 | 新型工业化,为什么是“关键任务”
- 2023年吉林省完成50项民生实事 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
- 福建三明:逾千名两岸同胞共度“金九艾粿节”
-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举办2025年春节招待会
- 港资企业在赣扎根 冀与江西发展同频共振“一路繁花”
- 悠扬的马头琴旋律在彩云之南“驰骋”
- 深圳机场口岸今年以来通关总量突破500万人次
- 试飞过程发现问题,美国波音777X客机结构出现裂缝
- 海南文昌航天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 《越喃汉英四文对照新辞典》在贵阳发布
- 观众期待“退改方案”更加完善
- 广西友谊关公路口岸浦寨通道首票进境粮食顺利通关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正式启动
- 武汉沉湖湿地生态持续改善 护佑数万羽候鸟迁飞
-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京开幕 一展新生力量
- “体卫融合”浙江探索:运动何以成“良医”?
- 哪些菜肴是加糖“刺客”?控糖减肥的人要小心了
- 提升12条重点产业链 江西发布“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
- 灿彩山水绘就自然万象 高振恒从艺75周年作品展在天津举行
- 玉渊谭天丨“去美元化”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