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授合作研究揭示地球大陆地壳成分演化历史
中新网合肥3月24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Roberta L. Rudnick教授合作,揭示地球大陆地壳成分的演化历史。
据悉,科研人员通过冰碛岩和火成岩的钒同位素研究,确定长英质成分主导的陆壳形成于距今30亿年之后。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自从45.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分异。现今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拥有长英质大陆地壳的类地行星。大陆地壳最初的成分是来自地幔的镁铁质岩浆,而板块运动使得大陆地壳进一步演化,并形成大面积的长英质陆壳。大陆地壳的化学成分变化与地球演化、板块运动和行星宜居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几十年来,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方法得出两种相反的认识。其一是太古宙早期以来大陆地壳就已经是长英质成分主导;另一种认识是太古宙中晚期之前大陆地壳成分仍然是镁铁质成分主导,从镁铁质向长英质成分的转变发生在太古宙中晚期-元古宙早期。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的地球化学指标具有多解性,V同位素则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科研人员首先通过分析俯冲带钙碱性火成岩的钒同位素组成,并进一步测量了冰碛岩钒同位素组成。
冰碛岩常被用来研究大陆地壳组成,但是冰碛岩受到胶结物质以及风化改造的影响,其主量元素不能直接用来指示大陆地壳成分。作为国际上少数实现高精度钒同位素测量的团队之一,黄方团队前期的研究表明,钒同位素组成不易受到风化、蚀变改造的影响。
结合相关研究,科研人员重建了古老大陆上地壳成分,发现在中太古代(距今~30亿年前)时大陆上地壳依然以镁铁质成分为主,而从镁铁质到长英质地壳的转变发生在距今~30亿年之后。这个成分转变可能标志着全球板块构造的开始,表明全球板块构造运动的启动不可能早于30亿年前。(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电影史》英文版在西安首发
- 菲律宾一警察遇袭身亡 警方悬赏百万比索缉凶
- 日媒:香港国泰航空客机与大韩航空客机在日本北海道机场相撞
- 海峡两岸湖南研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 合作共创未来
- 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遗址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
- 队列研究、十年随访 专家研究发现:屏幕暴露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多多
- 广交会刮“绿色旋风” 中国低碳产品走俏海外
- 广州:汤圆销售同比增长25%
- “中日旅游合作峰会2022”在日本成功举办
- 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
- 广西48条河流79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洪水
- 春运路上有“锦囊”妙计 民警倾“囊”相授
- 因出现技术性问题 韩国自研火箭“世界号”推迟发射
- 新能源汽车“出海”加速 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 武汉市江岸区:加速构建设计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新格局
- 湖南长沙县深化河湖治理保护 提升现代化治水能力
-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最新发声:中国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积累
- 加沙面临脊灰疫情风险 伊合组织召开特别会议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房?
- 热门推荐
-
- 携程于新加坡召开全球合作伙伴峰会 梁建章强调三大创新
- 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企业如何“站好岗”?
- 日本转嫁核污染风险违反国际法
- 国家统计局启动2024年常规统计督察
- 山西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助推乡村振兴
- 中国考古博物馆今天正式开放!快来抢先预约
- 中国驻拉瓦格领事馆举办2023年新春招待会
- 台湾学子甘肃天水寻根问祖 大地湾伏羲庙文创受热捧
- 组建消防站、招募服务队 青海消防撑起地震安置点“防护伞”
- 美国外交“二号人物”即将退休 曾领导美国对华事务
- 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 频上热搜的这种药究竟怎么用?
- 受部分地区降雨影响 重庆火车站停运22趟列车
- 老人染新冠,基础病用药不能停
- 西藏吉隆:中秋假期吉隆口岸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35%
- 屏蔽同事、已读不回……你对“职场微信礼仪”介意吗?
- 哈萨克斯坦一地发生95辆汽车连环相撞事故
- 多次瞒报财务信息 民主党要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 中新教育丨由“输血”到“造血” 北京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
- (新春见闻)皖北固镇:台资集聚发展效应渐显
- 聚算成势 青海应用绿色算力赋能“四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