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授合作研究揭示地球大陆地壳成分演化历史
中新网合肥3月24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Roberta L. Rudnick教授合作,揭示地球大陆地壳成分的演化历史。
据悉,科研人员通过冰碛岩和火成岩的钒同位素研究,确定长英质成分主导的陆壳形成于距今30亿年之后。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自从45.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分异。现今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拥有长英质大陆地壳的类地行星。大陆地壳最初的成分是来自地幔的镁铁质岩浆,而板块运动使得大陆地壳进一步演化,并形成大面积的长英质陆壳。大陆地壳的化学成分变化与地球演化、板块运动和行星宜居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几十年来,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方法得出两种相反的认识。其一是太古宙早期以来大陆地壳就已经是长英质成分主导;另一种认识是太古宙中晚期之前大陆地壳成分仍然是镁铁质成分主导,从镁铁质向长英质成分的转变发生在太古宙中晚期-元古宙早期。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的地球化学指标具有多解性,V同位素则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科研人员首先通过分析俯冲带钙碱性火成岩的钒同位素组成,并进一步测量了冰碛岩钒同位素组成。
冰碛岩常被用来研究大陆地壳组成,但是冰碛岩受到胶结物质以及风化改造的影响,其主量元素不能直接用来指示大陆地壳成分。作为国际上少数实现高精度钒同位素测量的团队之一,黄方团队前期的研究表明,钒同位素组成不易受到风化、蚀变改造的影响。
结合相关研究,科研人员重建了古老大陆上地壳成分,发现在中太古代(距今~30亿年前)时大陆上地壳依然以镁铁质成分为主,而从镁铁质到长英质地壳的转变发生在距今~30亿年之后。这个成分转变可能标志着全球板块构造的开始,表明全球板块构造运动的启动不可能早于30亿年前。(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川—鄂—沪”长江班轮首航
- 辛鲍姆宣布赢得墨西哥总统选举
- 美国国防部:过去一年美向乌提供超320亿美元军事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提升大型游乐设施质量安全水平
- 4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79 下调12个基点
-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洪灾后的河北涿州,复耕开始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游子归乡创新创业 一抹“乡愁”激起乡村文旅“千层浪”
- 土耳其灾害应急管理局:地震灾区的搜救工作即将结束
- 卡特夫人进入临终关怀 在家中和美国前总统共度时光
- 金观平:持续完善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 合肥:开展商品住房“卖旧买新”活动
- 张小泉三名实控人中两人被“限高” 董事长将换人
- 专家“解码”哈尔滨出圈:以创新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 Sora全网爆火,影视行业在瑟瑟发抖?
- 新意升级 《2023年元宵晚会》将播出
- 沿边省份吉林打造“国家边境1号风景道”
- 江汉黄淮四川盆地有强降雨 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持续高温
- (国际观察)石破茂当选自民党新总裁,日本政局将走向何方?
- 黑龙江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热门推荐
-
- 河南拼经济:今年以来项目建设超5700个
- 影视作品“繁花”何以盛开
- 北京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启动
- 2024“双城杯”围棋交流赛首次以线下方式举行
- 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七年增43倍
- 药食同源商品首次从中越边境河口口岸入境
- 韩最大在野党党首被起诉 检方求刑2年
- “洋弟子”学做小烧饼 一口饼香与中国文化“对话”
- 玉树州副州长郭虎春:“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 司法部:正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
- 印度在G20不愿意遵循美国议程
- 雅万高铁安全平稳运营一周年:累计发送旅客579万人次
- 中国证监会发文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
- 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水果集散中心
- 谢锋访问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 拎包就走即将实现?中泰游客“双向奔赴”近在眼前
- 韩媒社论:勿让韩美日峰会成为核污水排海正当化的舞台
- 中欧班列门户网站上线运行
- 乌方: 巴赫穆特战斗已减少 乌军仍控制部分区域
- “四好农村路”,铺就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