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反华外交政策在美结出“恶果”
“今日俄罗斯”网站1月28日文章,原题:美国的反亚裔仇恨犯罪是华盛顿外交政策的直接结果 56岁的比莉·戴维斯1月11日在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等待公交车时,朝一名印第安纳大学亚裔学生的头部连刺数刀。戴维斯毫不避讳自己的袭击是出于种族主义动机,因为(她认为受害者)是中国人,她这样做是因为这意味着“少一个人摧毁我们的国家”。这起袭击并非孤例,它折射出美国外交政策的险恶性,以及美国媒体不断炒作(仇视)中国,助长了滋生险恶行为的条件。“停止仇恨亚裔”组织记录了超过1.14万起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
拜登政府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促进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社区的公平、正义和机会的国家战略。新闻稿列举政府和联邦当局的一系列举措,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没有宣布针对中国的任何重大措辞转变。当然,对美政府的中国政策进行180度大转弯是不可能的,也超出该战略范围。但它忽略了一个事实——正是“对华强硬”的分裂性言论,造成(美国的)政客们争先恐后展示反华姿态。
美国两党一致认为中国是个“邪恶、卑鄙的国家,想要结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尽管说美国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创造”也不夸张。他们不断通过针对北京的两党立法,增加军费开支以应对潜在军事对抗,即使是最进步的一些美国人也未能在基础设施、扶贫或绿色技术等方面给予中国一些应有的肯定。
这种针对一个国家的疯狂敌意,转化为针对一个民族的恶毒仇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针对亚裔和太平洋岛民的犯罪激增。美国越是加强反华的外交政策,相关的仇恨犯罪就越多。
不知何故,有些人真的认为每个亚洲人都想看到美国衰落。为什么?因为美国媒体就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是福克斯新闻的观众,就会相信中国以及追随政府的中国人想要杀死每个美国人。
这种论调必须结束。如果我们不改变对待与中国竞争问题的方式,美国的亚裔将永远不得安宁。总而言之,事情需要改变,而且现在就要。袭击事件的细节绝对可怕,嫌疑人的话更让人恐惧。这完全要怪(西方)右翼媒体和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它们继续为最暴力、最不人道的观念提供土壤。(作者布拉德利·布兰肯希普是美国记者、专栏作家和政治评论员,陈俊安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 (新春见闻)中非医生共度除夕:家的温暖是相通的
- 以军称打死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
- 青海扁门高速公路峨堡至盘坡段运营 祁连县结束不通高速史
-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国际儿童时尚周开幕
- 广东西江干流全线出现洪峰
- 一季度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
- 人民网评:以健康防护守住健康防线
- 中新健康|当心“泳池热” !专家:选择消毒严格的泳池,避免感染腺病毒
- 解锁新场景新玩法 各地“秋冬档”特色文旅活动掀起消费新热潮
- 汽车“盲订”可以有,但别盲目下单
- 虾兵蟹将上演“江湖争霸” 浙菜以舌尖共鸣讲述创新故事
- 文物“出差”,有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 辽宁省人社厅赴新疆“一地两师”开展业务交流 推动辽疆深度交融
- 南京迎来第五批“城市国际化紫金友好使者”
- 陕西聚焦黄帝陵文化资源 立法保护桥山古树名木
- 中国援柬埔寨东北地区首所公立大学二期项目开工
- 研究发现“超级蓬松”行星 密度堪比棉花糖
-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你好!中国”——“豫园灯会美食夜”活动
- 福奇:美国虚假信息和阴谋论盛行 对国家未来感到担忧
- 热门推荐
-
- 7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 仍保持平稳增长
- 仙侠古偶剧走向下坡路
- “车主喊贵、险企叫亏”新能源车险需创新求解
- 中国证券基金业首席经济学家例会:中国经济向好要素不断积聚
- 二手车“黄牛”非法入侵电子平台篡改信息获刑 检察官提示谨防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草莓“甜蜜”上市 强村富民有奔头
- 中汽协:8月汽车销量258.2万辆 同比增长8.4%
- 透过多维度数据看活力 中国经济“争春夺秒”向“新”奋进
- 勇救“落水者”的夜跑者:凡人善举传递温暖之光
- 《金砖国家产业合作案例集》发布
- 宁夏银川:南美白对虾抢鲜上市
- 关于滁河水体污染处置进展情况的通报
- 广西沿海出现特大暴雨 6小时雨量打破当地历史极值
- 海派艺术家俞晓夫长沙举办个展 300余件佳作回顾艺术生涯
- 印尼央行维持基准利率在6%
- 三卷本《梅兰芳菲》出版
- 中国最大铁路口岸一季度进出口运量首次突破500万吨
- 专家学者共探儿童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
- 柴达木盆地冬春季旅游景区免门票
- 梁汝波:2024年字节要“逃逸平庸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