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皮肤被低温灼伤了!小心“取暖神器”变伤人“凶器”
一觉醒来皮肤被低温灼伤了!小心“取暖神器”变伤人“凶器”,冬季取暖电器该怎样正确使用?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进入采暖季后,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各种暖宝宝、电热毯、发热器等一系列“取暖神器”出现了。这当中有拿在手里的,有贴在身上的,还有放在身旁发热的,但是使用时的不当操作,造成低温烫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近日,江苏盐城一位周女士直接把暖宝宝贴肚皮上睡觉,醒来时感觉很烫,结果把暖宝宝揭开时皮肤出现了严重损伤。避免“取暖神器”变伤人“凶器”,应该如何识别?
记者搜索发现,用暖宝宝、电热毯等自发热的“取暖神器”时,事故时有发生。“取暖神器”使用不当,轻则灼伤留疤,重则酿成火灾悲剧。今年10月8日,北京市顺义区一居民住宅楼卧室内电热毯未关,引发火灾。北京市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二科中级专业工程师庞威介绍,尽管火势被及时控制,但火灾仍导致卧室内的床褥、室内装修、照明灯、窗户窗帘以及空调等物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过火烧损。
庞威表示:“消防人员在现场发现了电热毯的残留物,以及被火烧毁的被褥,插线板仍连接着电热毯的插头,且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经调查走访,该住户于10月7日晚,在东南侧卧室床上使用了电热毯,但第二天早起上班时,忘记关闭电热毯的电源开关,从而埋下了火灾隐患。卧室内的电热毯持续加热,导致被褥逐渐过热并引发火灾。”
庞威说,市面上常见的电热毯,其发热原理通常为毯体内的加热丝在连接电源后,快速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在使用电热毯时,会存在使用不当的安全隐患。
庞威介绍:“大多数的电热毯火灾,是由于加热丝发生断裂,或接触不良产生高温导致的,温度可能达到800℃以上,可以轻易地烫穿加热丝的绝缘皮和电热毯毯面,再将被褥里棉花、羽绒等引燃。由于冬季居民使用的被褥普遍较厚,当电热毯发生电器故障,导致加热丝温度过高引燃被褥后,因氧气不足,往往一开始会长时间处于阴燃状态,此时居民也大多处于睡眠之中,较难察觉到被褥表面的温度异样。若是过上一段时间再抬起被褥,会有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散出,同时随着被褥下阴燃面积的逐渐扩大,一旦被褥被掀开接触到大量新鲜空气,火焰就会迅速蹿升,直到吞噬整床被褥。”
“取暖神器”的伤害是不知不觉的,由于温度并不是高得离谱,所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忽略了低温烫伤的危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宁丽告诉记者,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到50℃之间,皮肤接触时间越长,损伤越重。
王宁丽说:“低温烫伤的温度在44℃到50℃之间。如果是44℃,在皮肤持续接触大概6个小时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如果是49℃,持续3分钟皮肤就会损伤,9分钟皮肤就会坏死。”
王宁丽说,近期接诊的低温烫伤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暖宝宝、电热毯或热水袋等“取暖神器”使用不当导致的。
王宁丽表示:“低温烫伤的感觉并不明显,是属于渐进式的,不会觉得非常痛苦,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或者像烤红薯,不温不火,但是它里边全部烤熟了。皮肤会出现结痂,或者直接从皮下就坏死了。”
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售卖的“取暖神器”安全提示部分,均有标注“禁止直接接触皮肤”的警示。试想,当你把一个暖手宝放在手臂上,温度刚好,既不冷也不热,是不是感觉特别舒服?但正是这种“刚刚好”的温度,即45℃到60℃之间,因为不会触发我们的疼痛警报,反而让皮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伤害。庞威表示,这当中,除了电器本身质量的问题外,部分人为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是导致受伤的重要原因。
庞威说:“通常电热毯的安全使用年限为6年,如果超期使用就会导致内部元件老化,从而引发短路或起火。此外大家在对电热毯进行收纳时,喜欢将其折叠起来,这样的做法也会导致加热丝发生弯折,增加断裂风险。”
国家智能电网应用产品质检中心测试工程师江佳琴提示,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并且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
江佳琴表示:“购买‘取暖神器’时应该选择正规的渠道,并查看产品的规格、型号、商标是否跟说明书一致。购买电热毯的时候,因为电热毯属于‘3C’产品,所以需要注意是否有‘3C’标识。如果消费者对‘3C’认证有疑惑,可以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查询是否真实有效。品种和规格可根据个人选择进行购买。使用之前一定要先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关注注意事项,避免正常使用中的不当操作。”
皮肤科医生王宁丽进一步提醒,冬季使用取暖用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温度和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接触皮肤。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低温烫伤的情况,注意皮肤感受,如果出现温度过高或不适,应立即移开热源,并检查皮肤状态。
王宁丽表示:“低温烫伤跟其他普通烫伤、水火烫伤的解决方法一样。第一是冲,让烫伤的部位处在凉水下至少10分钟;第二,在烫伤的部位把衣服剪开,减少摩擦;第三是泡,泡在冷水中约3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第四是盖,有水泡或者坏死的二度以上的烫伤,建议用干净的毛巾覆盖,减少继发感染;最后是送,及时就医,避免继发感染,预防留疤痕。”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成都大运纪事)成都:保护利用好大运遗产 为城市长远发展留下财富
- 【新春走基层】乡村大集上的文化味
- 住建部持续释放利好,一线城市火速跟进
- 沈阳迎来第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8月亚洲制造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 PMI升至50.7%
- 重庆警方侦破一起特大商业贿赂案
- 四川原创话剧《苏母》启动创排 冀传承良好家风家教
- 全国家电以旧换新购买人数突破1000万
- 东西问丨中国花灯如何成为日本春节祭的风景诗?
- 茅奖作家张炜呕心十年推出新长篇《去老万玉家》
- 国家大剧院制作京剧《白蛇传》“十一”将迎首演
- 围绕“AI时代的中日交流”主题 中日青年展开讨论
- 中泰旅游订单量同比猛增
- 多地“老破小”火了 有房挂牌即售出
- 经济主题记者会丨今年要推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还要提振服务消费
- 自然资源不可随意取用 挖土取水也存法律风险
- 夜间锅庄舞让西藏青年收获快乐
- 葛剑雄:中华文明兼容并蓄 广泛吸收外来文明长处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全国秋收近八成 主产区尝试了这些“第一次”→
- 焰红石渚的世界工厂——看长沙窑彩瓷中的五色大唐
- 热门推荐
-
- 非遗闽剧沉浸式演出《明月照溪尾 福气满罗源》开演
- 安徽黄山向世界发出诗意邀约 共赴春日之旅
- (寻味中华|戏曲)藏戏唱响青藏高原600年
- 各地开展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 中老边境云南西双版纳、普洱新添两家口岸出境免税店
- 群英荟萃:2024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唱响“盛世梨园”
- 4岁女童上海浦东海边走失: 如落水,很可能被水流带离海滩
- 电影《沉默笔录》全球首映 章宇:希望更多年轻导演被看到
- 广西岑溪市清理牌子数量超3000块 “减牌赋能”为村级组织减负
- 兰州文旅“家珍”新体验亮相杭州:江南忆里“游”西北
- 趵突泉景区回应设“锦鲤减肥中心”:只是提醒不要投喂,帮鱼减肥是误传
-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拓海外市场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新春走基层)定格乡愁 浙江宁波温暖全家福送进水库移民村
- 电动飞艇或成交通新选择
- 浙江一乡镇3人去山塘玩耍溺亡
- 中国船舶集团外高桥造船六天完成八大生产节点
- 无锡历代名家书画精品展启幕 展品创作时间跨度近千年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念好“四字诀” 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今年前三季度出入境人数达1132万人次 客流量增长强劲
- 中国黄金协会:前三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同比降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