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气球”让噪声消失不见 新科技新举措解决扰民“老大难”
“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事关生态建设和百姓生活。今年1至8月,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投诉举报167327件,噪声类投诉举报99807件,占所有投诉举报量59.6%。
根据《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3年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等8个超大城市噪声投诉举报占总量的三成以上,显示噪声投诉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从投诉类型来看,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68.4%;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24.1%;其后为交通运输噪声和工业噪声。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 杨龙: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大,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工业、商业、建筑施工活动频繁,导致噪声源越来越多。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与商业、工业等功能混杂,住宅距离交通干线越来越近,也使得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明显。
防治噪声新科技
解决噪音扰民“老大难”
噪声,是基于人体感受的主观评价,只要对人造成困扰、使人产生负面情绪,就会成为噪声。为解决噪声难题,生态环境部鼓励进行技术研究和应用,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源头。近年来,一些噪声污染防治新技术不断涌现,产生了良好效果。
近段时期,经过西城区太平桥附近的北京市民,都会看到有个“大气球”盖在建筑工地上。
实际上,这个“气球”的用途很简单,它只是为了防治噪声扰民和扬尘污染。
施工项目负责人 李久双:噪声主要是因为夜间出土,这个相当于在工地基坑的范围之内,罩上了一个大棚,进行室内施工。
这个“气球”的全名叫做基坑气膜,是由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制成的,它长144米,宽74米,占地面积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由于它将施工机械全部罩进了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就很难散发出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附近居民 牛战津:以前噪声大,现在那些声音都消失了,噪声一下就降下来了。
记者来到工地附近的居民家里,已听不到很大的施工噪声。开着窗户时,声级计上显示的声音只有60多分贝,而这,还混杂了周围车辆行驶的声音。
北京市西城区住建委四级调研员 王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很多,特别是在噪声方面,可以做到降低80%,在扬尘方面,可以降低90%的扬尘量。
在成都市中心的人民公园里,每天都有一些广场舞爱好者,现在,由于安装了一套“智慧广场舞系统”,广场舞大妈大爷们再也不怕会产生噪声扰民了。
这套“智慧广场舞系统”,运用的是定向发声技术,也就是将声音控制在所需要的固定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广场舞音乐就会大幅下降。
广场舞爱好者:以前因为噪声太大,各方都在给我们打招呼,说不能在这儿跳,太扰民了。现在随便我们怎么弄,也不扰民,挺好的。
据了解,这样的定向传声降噪技术,除了被用在“智慧舞场”,还被用在“智慧喇叭”“智慧商业娱乐”等多种场所。
发挥社会治理合力
完善监测系统
解决噪声污染,除了运用“新科技”,更重要的是发挥社会各方的治理合力。生态环境部通过建设完善自动监测系统,已推动噪声污染防治体系初步形成。
在“噪声超标”的声音提示下,深圳这处施工工地上的工作人员解除了噪声产生的源头。
这套“远程喊停”的非现场监管执法系统,是深圳市刚刚建设完成的。它能获取建筑施工噪声、颗粒物污染等实时数据,还能通过深度学习和视频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出相关的施工违法行为,第一时间视频取证并“远程喊停”。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工作人员 李崖:进行警告喊话,对于喊不停的工地,第一时间通知基层环保所执法人员赶往现场进行控停,并将在线监控视频直接作为证据,用于后续的立案处罚。
深圳市民 牟女士:之前周边的施工工地发出的噪声非常大,自从安了噪声监管设备以后,我们这边几乎是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按照《“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要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生态环境部鼓励有条件城市,依托监测网络建设噪声地图,对噪声污染进行精准化管控。
江苏省苏州市是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城市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城市。就在前不久,苏州首批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常熟市投入应用,覆盖常熟主城区的“噪声地图”已初步建成。
苏州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经理 徐秋玲:声纹我们靠人耳可能很难直接判断,在我们大数据平台,可以识别出来是公共汽车的声纹类型。按照国家标准,针对5大类100小类的声音,进行声纹库的构建,并且实现自动识别。
在“噪声地图”的加持下,无论是广场舞、施工扰民,还是飙车炸街等,这些噪声污染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被精准捕捉,一旦超标还会触发预警机制。通过这样信息化、智慧化的管控手段,执法部门对噪声污染实时监测,还能实现地图的动态化展示。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 杨龙:在科技、手段、措施方面,通过推动噪声监测自动化、开展噪声地图应用来创新管理手段,来探索社会共治,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问题。
(总台央视记者 蒋晓平 杨小刚)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印尼“和平神鹰-2024”联演举行结束仪式
- 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启播
- 拒晚期癌症患者登机,航司有无更好办法?
- 锦绣中国年|坐马拉爬犁吃东北饺子 游客“神州北极”找北过大年
- 已致5人死亡!小林制药:问题成分或为“软毛青霉酸”
- 《烟火人家》:向上“共生”的家庭群像
- 遭遇联名“劝退”?白宫:拜登绝不会退出大选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丽水!
- 河北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中南部有暴雨个别地点大暴雨
- 画好园区“同心圆” 古城襄阳走出“百亿强镇”
- 女性题材剧创作需诚实的信念感支撑
- 国家声音资产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深圳举行
- 民调:拜登在五个关键州的支持率落后于特朗普
- 长三角区域城投企业聚力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 专家解析“一带一路”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 新疆喀什地区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逾640亿元 同比增长4.6%
- 广州近期雷暴天气频繁 部分河段潮位或超警戒
- 海口248米高楼存在多处安全隐患 官方通报整改情况
- 台风“帕布”给南海部分海域带来大风 海南岛将有降雨
-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为笔 绘就绿色丝路新画卷
- 热门推荐
-
- 天猫国际在进博会的“探新之旅”:进博展品也是双11新品
- 出境游恢复元气尚需时日
- 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去世 享年96岁
- 香港收藏家许礼平讲述国宝回归的故事
- 第十六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在拉萨林周县开幕
- 《繁花》:一颗打破惯常的“炸弹”
- 2024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2%
- 中新教育丨浙江高校成果登《自然·人类行为》 揭示如何培育儿童诚信
- 山东非遗传人创新守艺 提升传统文化“造血能力”
- 高温再上线 如何预防中暑?专家解答→
-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南航拟新开五台山至大连航线
- 中国自主量子算力已出口销售
- 非洲多国领导人赞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丰硕,希望加强与中国伙伴关系
- 陪诊师:做患者的“临时家人”
- 匈牙利批准瑞典加入北约
- 日本高温天气袭来 已有多人死亡,数十人送医
- 甘肃武威“万人压沙”:荒漠中织起“沙漠魔方”
- 王安忆:谁的批评都比不上我自己的严格
- 注意!此“安宫牛磺丸”非正规“安宫牛黄丸”却被当做救命药在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