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引领中医药“走出去”
中医药各类标准已达3000多项,基本建立适合中医药发展标准体系框架
以高标准引领中医药“走出去”(大健康观察)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已有中医药各类标准3000多项,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持续优化中医药标准结构
“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表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遵循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形成了以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中医药国际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体系。可以说,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一方面,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药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期印发了《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了推动中医药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创新性举措——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推动中医药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深化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基础。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更加注重高质量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以高标准来助力高技术创新、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国医大师、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礼院士说,“我们各级各类标准已经有3000多项,内容包括中医药方方面面,基本架构已经达成了,下一步就转向要完善标准体系的框架,持续优化中医药标准结构,提升高质量标准的供给效率。”
张伯礼表示,要加大对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力度。“标准也要与时俱进,有的标准可能一年两年就得修订。”他说,“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很快,我们在标准的制定上应该借鉴、为我所用,把中医药的标准制定和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中医标准化与“三因制宜”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意义深远。
朱桂表示,推动中医药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中医药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有利于中医药学术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整体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有利于加强中医药的规范管理,提高中医药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好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应用,标准制定得好不好、科不科学,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接受检验。”朱桂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逐步建立并完善中医药标准推广与实施机制,发布中医药标准同步出台标准实施方案和释义,加强标准的宣讲、效果评价等工作,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有效实施。
比如,《经穴名称与定位》《腧穴定位图》《针灸学通用术语》《针灸技术操作规范》被广泛应用中医药教材中,并被翻译成俄文等外文版;首个ISO中医药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让全球对针灸针质量控制有了统一标准,带动了中医药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
中医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中医药标准化似乎与之相悖。对此,张伯礼表示:“‘三因制宜’是中医药本身的学术特点,也是临床救治的经验,讲究的辨证施治、个别化诊疗。但从大量的临床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共性的认识、特征和规范。”
张伯礼举例说,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书中,有很多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标准化的记载。
“例如舌诊、脉诊,例如药物采集的季节、时期等,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把大家共识的经验总结出来,所以中医药的标准化是有基础的。”张伯礼说,“当然,古代是根据临床实践慢慢形成的共识,跟现在建立的各种标准,在方法上不完全一致。我们现在建立标准和方法需要经过文献调研、临床调查、专家讨论,最后制定出一个初步框架,专家再寻求共识,最后再评价,是非常严肃的科研工作,时间快点也得需要一年的时间。”
规范世界中医药教育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至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了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近年来,与中医药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同步,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并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强大助力。“我们的标准要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中医药走向国际要靠标准来引领。”张伯礼说。
2009年,针对中医药标准化领域的国际需求和竞争,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动议并促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中国承担秘书处的工作。“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有23个积极成员和23个观察成员,下设2个顾问组和6个联合工作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说,“在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ISO/TC249目前已经发布了11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同时,中国支持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据吴振斗介绍,目前世界中联已经颁布中医药名词术语、临床技术标准、教育和健康旅游等143项国际组织标准,世界针联也连续发布了25项涵盖指南类、技术类和管理类等的中医针灸国际标准。“这两个组织也已经成为ISO/TC249的A级联络机构,活跃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前沿。”他说。
此外,针对全球各类学校使用的中医药教材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编纂了教学大纲,组织海内外专家编写了13本中医药核心教材,作为标准引领,有利于规范世界中医药教育。”张伯礼说,“这套标准现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保证了全世界中医药培养的人才是合格的,推动了中医药在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13日 第 09 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圆明园旁荒地建起城市公园
- 国家防总针对福建浙江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 国家医保局谈种植体集采:为患者省了40亿
- 积极构建全球零碳能源框架,国际人士称中国贡献令人瞩目
-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缴费吗?一图看懂
- 中非深化职业教育双边合作 助力非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宁马城际铁路关键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江西: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整体性跃升
- 锦绣中国年 | 新疆和田民众图书馆里体验书香“年味”
- 中国统一购房商贷最低首付比例为20% 对“限购”“非限购”城市一视同仁
-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发布:中国青年电影人集中出现
- 7月来中国超警河流较常年同期偏多120%
- 无法忍受!她发长文后辞职
- 布朗族古稀老人传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
- 甘肃推动简牍文化持续深入现代生活
-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在杭州发布 专家解读十大趋势
- 保护职场女性,不能光靠热搜
- 江西樟树六旬老人十余年如一日照顾患病丈夫 用爱诠释人间真情
- 吉林省多部门集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 贵州长顺县山火已扑灭 遇难人员身份确认
- 热门推荐
-
- 世界看两会丨多国人士:中国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 大连低空载客新航线成功首飞 缩短市区至海岛时空距离
- 上半年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1.13亿立方米
- 十三艺节传佳音,多部“上海出品”绽放精彩
-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
- 《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中国整体排名稳居第二 四领域世界第一
- 中老“友谊盾牌-2024”参演部队开展义诊送药活动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到来,如何度过就诊高峰?
- 国内首座污水资源化工程获“詹天佑奖” 每年生态补水2.4亿吨
- 戴国强:金融机构融资融智并举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 美国缅因州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造成至少22人死亡、50多人受伤
- 核雕非遗传承人王春晖:方寸间展现大千世界
- 别让“解压”网红玩具,成“坑娃”利器
- 哈铁端午预计发送旅客近180万人次 有望达历史峰值
- 甘鲁携手启双向游:文旅为媒邀客“沿着黄河遇见海”
- A股通信服务、贵金属板块周五走强
- 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融资逾21万亿元
- 电影《青年邓颖超》在邓颖超祖籍地首映
- 澳门媒体人乌鲁木齐感受多元文化交融之美
- 王石的联合国气候大会16年观察:中国企业正走向“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