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催生“小胖墩”,乐享运动孩子该去哪儿?
暑期少了学校体育课的规律性锻炼,孩子在家很容易宅成“小胖墩”。如何让孩子在假期里依然保持适量的运动,成了不少家长的“当务之急”。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从家长为孩子报名体育培训班,到街道开启公益课堂运动课程,再到学校开放各类运动场馆设施,各方都在努力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满活力的假期。
犯愁:只吃不动催成“胖墩”咋办?
“放暑假还不到一个月,孩子身高没啥变化,体重却胖了5斤,脸都圆了一圈。”吕女士的儿子小海今年11岁,提起他暑假的变化,吕女士连连皱眉。
吕女士夫妻俩是双职工,孩子放暑假只好送到爷爷奶奶家照看。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孩子的生活作息也开启了“养膘模式”。虽然天气热,窝在空调房里的小海胃口却是出奇地好。他想吃什么,爷爷奶奶都会一一满足,再加上不运动,小海像“吹气球”一样胖了起来。“这么下去,等到开学了,体力精力能不能跟上都是问题。”吕女士很是担心。
“暑假吃得多,动得少,不长胖才怪。”冯女士的女儿开学后上初二,白天她和爱人去上班后,孩子在家处于“放羊”状态。“一放假,生物钟全乱了,早晨不起床,中午11点才开始写作业,吃完饭又是看电视、刷手机,一坐就是一下午,薯片、巧克力、饮料不离手。”冯女士无奈地说,上学的时候,孩子好歹还有体育课,放学后也能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动一动,运动量还算有保障。到了假期,每次让她下楼,都要做半天工作,孩子还“振振有词”:“外面要么下大雨,要么热浪滚滚,出个门都费劲。”
破题:乐享运动假期孩子去哪儿?
在一些家长为孩子不爱运动犯愁的时候,也有一些家长通过各种积极的“手段”让孩子在暑期里动起来。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体育培训班,有的支持孩子和同伴相约球场。此外,大、中、小学校开放的运动场所和设施,以及街道公益课堂开启的运动课程,也为孩子运动提供了更多便捷条件。
①报名体育培训
傍晚6时,气温仍有些高,在海淀区一所高校开放的篮球场地上,已经有五六个孩子迎着落日余晖在打篮球了。家住海淀区的王女士领着身背篮球包的儿子匆匆赶来,对王女士的孩子来说,暑假里一周两次、一次两小时的篮球培训班可以保证孩子有固定的锻炼时间,还能学习打球方法,是养成运动习惯的好方式。
“孩子们寒暑假想参加个运动,真的挺难的。”王女士感叹道。她的儿子该上初二了,从家里赶来练篮球,要开半个小时的车,并不算近。即便如此,王女士还是很重视孩子上篮球课。“现在是我带他来,他才能来锻炼,我要是不带他来他自己就不运动了。”
“我觉得学生运动太重要了!他能有个运动的爱好、健康的身体,比整天在家里玩手机强啊。”王女士说,作为家长,她非常关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对孩子成长来说,成绩好只是一方面。我告诉儿子,要选择一项喜欢的运动,养成锻炼的习惯。”
②伙伴相约运动
晚7时,朝阳区一小区附近的篮球架旁,小桔和他的朋友刚刚打了会儿篮球,坐在一旁擦汗。天气炎热,小桔脖子上挂着的便携风扇呼呼作响,再打半小时,他们就要回家写作业了。
“打球是一种放松,打球的时候很开心,很专注,一瞬间所有的焦虑都没了。”小桔说,上学期间,他住在学校附近租的房子,想要锻炼非常不方便。现在放暑假回到自家的小区,一周能和朋友们打上三四次球,别提多高兴了。
小桔和伙伴们都住在同一个小区,平时用微信约着打球。“我们打球的‘小团体’一共四个孩子,我们甚至都不在一个区上学,因为一起打篮球才越来越熟,成了好朋友,家长之间也都互相认识了,彼此还能带动着一起运动。”小桔开心地说,虽然即将升入初三,课业比较繁重,但家长还是很支持他在暑期里和小伙伴儿们相约着一起运动,释放一下压力,也保持一定的体能。
③参加公益课程
“我们来学第一个掌法,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第一个关节弯向掌心。看,像不像柳叶?这个掌法叫柳叶掌……”下午2时30分,在石景山区广宁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层多功能厅,来自石景山区武术协会的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学习武术掌法。
今年暑期,广宁街道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和第三方机构合作,面向社区青少年开设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课程,其中既包括羽毛球、体适能搏击、武术等丰富多彩的运动类课程,也包括朗诵启蒙、象棋、创意黏土等文化艺术体验课程,帮着家长花式带娃。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属体育系列的羽毛球课程,教练会教授羽毛球握拍法、发球技术等内容。课程信息发布不到一周,已经有五十多个孩子报了名,其他运动类的课程也很受小朋友和家长欢迎。”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
11岁的包媶在这个暑期报名了羽毛球课。包媶的妈妈严女士欣喜地说:“孩子假期本来就有运动需求,暑假还想约着小伙伴一起打羽毛球,看到街道正好开了公益羽毛球课,孩子就迫不及待报名了。孩子在这里结交了新朋友,学到了新技能,我们家长也更省心了。”
④利用开放设施
下午2时,记者来到北京体育大学,只需在门口登记,刷身份证就可以入校。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和田径跑道等各类运动场地均可免费进去运动。在气膜冰场内,有不少家长在门口的咖啡厅等待和休息。室内冰场上,有许多孩子正在练习滑冰,有的两人一组,由大人指导着,有的独自绕着冰场练习。一旁有一队小朋友穿上统一的冰球训练服,穿戴好护具,正跃跃欲试地挥杆。傍晚6时,各类室外运动场上打球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篮球场西侧的田径运动场地,有成年人也有孩子,正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家门口就有免费的运动场所太方便了,运动场干净、安全,也很正规,我们根本不用发愁假期带着孩子上哪儿锻炼。”正带着孩子练篮球的胡先生说。
除了大学敞开大门开放体育设施,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要求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积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记者探访发现,部分中小学已经在探索开放体育设施,助力孩子在假期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一七一中学在节假日和寒暑假面向社会开放了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场馆,对于想要在这些场馆锻炼的校外人员,学校会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收取一定的费用,吸引了周边众多中小学生和运动爱好者前来打卡锻炼。
汇文中学在课余时间对外开放的羽毛球馆也颇受学生、居民好评。除了周一至周五下午4时到6时,本校学生可凭学生卡免费打球外,工作日傍晚6时到晚10时,周末下午2时到晚10时,羽毛球馆面向校外人员开放,校外人员提前打电话预约即可有偿使用场地。
“放暑假还能在家门口打羽毛球简直太开心了,而且在学校里运动,家长也少了安全上的担心。”刚打完球的汪雨欣喜地说。
声音:营造良好条件氛围 让孩子愿意“动起来”
“小区里没有合适的锻炼设施,周边的公共体育资源有限,体育馆不仅难约价格还不便宜……”采访中,不少家长提到,孩子在节假日、寒暑假常常面临“无处运动”的尴尬,他们希望能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为孩子锻炼提供更多方便。
“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可能只靠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养成,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层面衔接。我希望家附近的社区能建些公益、免费的锻炼场地,虽然有的社区已经有了,但还是太少。”杨先生说。
王女士说,现在很多社区的运动设施还比较简陋,就是些单一的铁架子,很难满足中小学生锻炼的需求。像小区里的砖头地、沥青路不太适合运动,哪怕是跑步,都可能会伤到膝盖或是被绊倒。
王女士有时也会带孩子去高校体育场里锻炼,但大学里的场地和设施更多的是根据学校和大学生需求设计的标准化设施。王女士认为,公园、社区可以增添或改造些面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运动设备和场地;还可以请社区志愿者带着孩子参与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的锻炼形式更多样,营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让孩子们都能“动起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英国伦敦超70万民众共庆龙年新春
- 广西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 加快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 韩媒:韩济州航空一波音737客机因起落架故障返航
- 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42个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超143亿元
- “社会组织:推进普惠包容的发展”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红色旅游如何圈粉“Z世代”
- 小众腮红,你玩得转吗?
- 美司法部:特检官寻求本月以枪支罪名起诉亨特 拜登
- 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图姆因车祸去世 年仅24岁
- 最后一揽子安全援助计划?美向乌提供1.75亿美元军事援助
-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一轮结束:高市早苗、石破茂进入决胜轮
- 雷佳音张子枫张新成联袂演绎数学天才故事
- “悦享童年·公益阅读”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
- 守底线、促增收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 六成受访家长建议将课间活动纳入学校“双减”目标
- 《北京宣言》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正义与和平的希望
- 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在引领全球实现可持续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多地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 首套房贷首付比例低至两成
- 外媒:哈马斯代表团将前往埃及 对以色列最新提议做出回应
- 热门推荐
-
- 福建海事局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90个水上施工作业项目停工
- 中国人保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迅速应对云南镇雄县山体滑坡
- 陆海新通道跨境铁路重庆汽摩专列及跨境公路班车联动首发
- 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 单字数量逾四千
- 澳媒:中国买家回归推动澳大利亚房市复苏
- 今日秋分 | 叠翠流金
- 2024年铁路清明假期运输启动 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630万人次
- 云南首份《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 1-2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17050亿元 同比增长11.9%
- 中国A股周一遇冷 设备板块逆势走强
- 2023年新疆各级各类博物馆接待人次创历史新高
- 协同治理“强制扫码”
- 剧版《繁花》有望9月播出
- 冷空气发威 浙江积雪最深处达23厘米
-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一抗体或减慢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退化迹象
- 新疗法或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 新疆“网红公路”独库公路凌晨突发泥石流 已清理完毕恢复通行
- 中国贸促会:去年11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8.5%
- 政策暖风再吹 京沪楼市现“热周末”
- 热销“婴儿水”是新概念还是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