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天谨防五种身体不适
莫鹏
近期高温连连,强对流天气也频繁光顾,中暑、心脏不适、皮肤瘙痒等身体问题也开始显现。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缪国斌提醒,高温高湿天气来袭时,需谨防五种身体不适,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健康风险。
1.中暑
防护重点: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到阴凉处休息
每逢湿热天气,中暑就是绕不开的话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通常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3种类型。
先兆中暑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患者体温升高至38.5℃或以上,表现为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细分为3种情况。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导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患者的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疼痛;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群,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意识丧失等,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患者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主要表现为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皮肤灼热,伴有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
湿热天气易引发中暑有3个原因。一是环境温度过高:当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30℃尤其是在无风环境中时,人体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过多,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加重;二是散热障碍:空气湿度大会导致人体汗液蒸发困难,散热受阻,穿着不透气的衣物、肥胖等因素会进一步阻碍散热;三是汗腺功能障碍:人体主要通过皮肤汗腺散热,但由于皮肤烧伤、药物作用(如服用西替利嗪)或其他因素导致汗腺功能受损时,热量在体内蓄积,增加中暑风险。
老年人和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为中暑易感人群,夏季应特别注意防范中暑及热射病。如果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水分,症状持续或加重者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应对措施】
1.摄入充足的水分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或进行体力活动时,应增加饮水量,或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淡盐水等。
2.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避免在12时到15时这个高温时段外出。如必须外出,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注意纳凉。
3.使用空调别忘定时通风 室内开空调消暑,别忘了定时为室内通风,使新鲜空气得到循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注意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中。
2.心血管疾病
防护重点:控制好血压血糖降低发作风险
从临床经验来看,高温湿热天气也容易引发心血管问题,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等,患者可能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当心血管系统承受过大压力时,还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夏季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诱发。一是血压波动:湿热天气易致人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当人从室外高温环境进入室内低温环境时,血管又会迅速收缩,使血压骤升,这种频繁的血压波动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负担。二是血糖、血脂水平变化:高温高湿环境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便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对于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血液黏稠度增加:人体出汗增多,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加快,如果补水不及时,黏稠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阻力增大,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还容易形成血栓。四是情绪波动:湿热天气易使人情绪波动,如烦躁、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令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应对措施】
1.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在夏季尽量保持室内环境凉爽、干燥、通风,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时,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频繁进出空调房导致血压波动。
2.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在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高糖的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
3.定期体检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等,要定期进行体检,掌握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是否控制良好。
3.皮肤红肿瘙痒
防护重点:注意防晒保持身体清爽
两种皮肤炎症是夏季的常客。其中,湿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疹子,严重时伴有渗液,易发于过敏体质、长期接触潮湿环境或有湿疹遗传史的人群。而日光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起水疱,易发于长时间户外工作和不注意防晒的人群,以及服用光敏性药物者。
天气炎热,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大量分泌汗液,这些汗液如果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当汗液与皮肤表面的油脂、灰尘等混合后容易形成污垢,这些污垢不仅堵塞毛孔,还会为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其大量繁殖。而细菌滋生和污垢堆积会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使皮肤变得敏感脆弱,此时如受到摩擦、搔抓等外部刺激,就更容易引发皮肤炎症。
【应对措施】
1.外出防晒回家洗澡 夏季保护皮肤的首要措施是外出做好防晒,建议采取戴帽子、穿长袖衣物、涂抹防晒霜等防晒措施。另外,每天回到家中,应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洗澡,以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但切勿用力搓洗,以免人为损伤皮肤。
2.穿着透气衣物 夏季建议选择棉质或其他透气性好的衣物,减少汗液在皮肤表面停留的时间,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3.避免过度搔抓 当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过度搔抓,可以冷敷或涂抹止痒药膏来缓解不适。
4.脾胃不和
防护重点:注意饮食卫生保护消化功能
炎热夏季,消化系统疾病也爱凑热闹。一种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突然的腹痛、腹泻,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另一种是消化不良,出现腹胀、早饱(吃一点就感觉饱了)、嗳气(打嗝)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消化系统疾病易发于饮食不洁(经常吃路边摊、外卖)、偏好高油高脂食物、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人群。而湿热天气累及消化系统的主要原因是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高温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降低肠道内的酶活性,导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消化吸收营养的速度减缓。另外,食物在湿热天气容易腐败变质,如果食用不洁食物,就可能引起胃肠道感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应对措施】
1.减轻胃肠道负担 夏季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2.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摄入过期、变质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且最好彻底做熟后再食用,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3.适当运动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但需避免在中午时分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5.关节炎
防护重点:夏季仍需保暖防受凉
在大家的印象中,关节炎在冬季高发,但其实该病在夏季发作或加重的情形并不少见,具体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甚至晨起关节僵硬等。
夏季关节炎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湿热天气影响到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免疫应答异常,这种异常反应可能会攻击关节部位的软骨和滑膜,进而引发关节炎。此外,高温和高湿环境还会使关节部位的液体平衡受到干扰,导致关节腔内积液增多,关节肿胀和疼痛。
【应对措施】
1.保持居住环境干燥 关节炎患者需尽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如有必要,可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来降低室内湿度。
2.空调房内佩戴护膝 尽管夏季气温高,但关节部位仍需注意做好保暖,尤其是在空调房内时,建议佩戴护膝、护腕等。
3.遵医嘱药物治疗 如果关节炎症状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但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作者单位:应急总医院)
来源:北京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提升肿瘤防治能力 中国抗癌协会多个培训基地落户重庆
- 中国音数协:数字文化产业正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 人文社推出《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
- 浙江武义画师绘乡愁:勾勒建造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美国债务违约日期延后?拜登:谈判将很快取得突破
-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直达西藏定日震中 空中抢险累计达17小时
- “取消公摊面积”,一周两地官宣!购房成本会降吗?
- 受道路结冰影响 G248线尼巴至扎尕那路段紧急封闭
- 外媒:西班牙遭遇30年来最严重洪灾 已致64人死亡
- 巴学者:中国消费生产双增长,有助缓解全球通胀丨两会·世界观
- 再获“国字号”招牌!新疆兵团这里“夜经济”为何能出圈?
- 正是边疆好风景——各界共谋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电影榜发布 年度十大电影出炉
- 广西侨眷的繁忙端午:美食店生意旺 东南亚风味粽走俏
- 各地不断优化接种服务 加快推进流感等疫苗接种
- “预制版”拉面会否让兰州牛肉面丢了“灵魂”?
- 科技赋能山东地质勘查向“绿”而行 钻机节能20%以上
- 数字技术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这个专题论坛提出四项倡议
- 热门推荐
-
- 7死、7伤!蓄意瞒报的弘霖煤矿,曾多次被指有安全风险
- 积石山震后房屋应急评估全面完成
- 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 【中新真探】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与这家公司无任何关系
- 元旦火车票即将开售!附购票日历>>
- RCEP生效2年 山西逾10亿元货物出口享惠
- 广东力量支援西藏震区抗震救灾
- 600余件(组)馆藏玉器集中亮相南京 展陈万年玉文化
- 张学良旧居大青楼三楼首次对外开放
- 北京发布暴雪预警!雪一直下到明早 建议错峰出行
- 江西万年:非遗赣剧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 法定假期无法转账 延迟付款是否违约
- 中新健康 |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出海”
- 练书法、学茶艺 中国文化“圈粉”国际网坛新星
- 便宜菜来了!这四地出手,你买到了吗?
- 武生名家亲授京剧《钟馗嫁妹》 “90后”青年演员传承献演
- 纪录片《起来》播出 溯源国歌诞生的历史
- 工信部加快推进元宇宙标准化工作
- 中方回应欧盟涉港言论:立即停止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张目
- 2022年欧盟发放近370万份居留许可创十余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