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中新网上海5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能举重物、能做营销、能送外卖……各类特色机器人亮相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
- 北京楼市回暖 单月二手成交逼近1.5万套
- 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首次夜间彩排
- 2日夜间起华北霾减弱消散 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 西班牙因阿根廷总统不当言论召回驻阿大使
- 重庆阴条岭发现苦苣苔科新种 命名巫溪马铃苣苔
- 5月31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行走加查 探寻镶嵌在美景中的非遗文化
- 10月中国PPI环比下降0.1% 降幅明显收窄
- “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山西和顺邀客游太行 文旅康养体验清凉夏日
- 4月MLF延续量缩价平续作 资金面宽松态势未改
- 7月26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30个点
-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为澳大利亚公民审发五年多次商务、旅游、探亲赴华签证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 湛江启动海上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琼州海峡客滚船将停运
- 三门核电成全球核电行业首个“灯塔工厂”
- 台风“马鞍”预计25日登陆广东
- 日本7.6级强震已致6人死 核电站燃料池水溢出!
- 甘肃平凉“沉默乘客”在城与乡的双向奔赴
- 热门推荐
-
- 莫让露营经济“来去匆匆”
- 聚焦改革与世界,“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将召开
- 一城文韵满城新丨解码长城“基因” 砖石间为每座城池找到归属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 从这座小桥出发,徐霞客踏上“万里遐征”【山水篇】
- 仅2人获救 韩客机失事前6分钟详情公布 幸存者问:发生了什么?
- 官方通报烤肉店给肉串竹签喷漆:涉事商家已停业整顿
- 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发布
- 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力量 《亚洲银行家》率国际银行团走访同盾科技
- 雪域高原上的青春面孔
- 内蒙古发现龙形蚌饰 填补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空白
- 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被终止议员资格
- 图览丨中外“双向奔赴”!“五一”黄金周,旅游业到底有多热?
- 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梨园飞歌” 将“美美与共”照进现实
- 扬州中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场“推介会”获全国法院推广
- 是“权利”不是“恩赐”!无障碍环境如何“从无到有,到有效”?
- 山西忻州:挖掘展示长城资源 保护利用促文旅融合
- 图览|美媒预测:2024年美国大选初步得票结果
- 广东防风应急响应降为Ⅳ级 仍需防范次生灾害
- 第五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 抖音青少年模式推出寒假频道 收录超过50组知识类内容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