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中新网上海5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看见他者To See The Other”回顾展开幕
- 江西都昌:王家湾村的“乙巳之喜”
- 吉林前郭借势那达慕展民族特色 迎秋游热潮
- 上海“大板房”成套改造项目启动 吸纳民智圆民众“安居梦”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药材变“药财” 致富有“良方”
- 游族网络创始人林奇被毒杀案一审宣判
- 《百年德化》面世 再现郑州百年商业文化
- 山东至河南再添一条直通高铁
- (神州写真)“Z世代”手艺人技能大赛显身手
- 刘德华:幸运能与众多优秀导演合作向世界展现中国电影
- 宁夏校地合作推进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 (投资中国)GE医疗陈和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粮仓”
- 豆芽添加违禁物毒性大?专家称未发现致癌证据
- 美媒:美国政府对机密文件泄露程度不知情
- 家长身高1米6,却想让孩子长1米9 吃药长高 没用也没好儿
- 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在重庆武隆举行 60支队伍上演精彩角逐
-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9%
- 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品馆”卖的都是东北货?
-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从无到有 他用十万张照片记录深中大桥背后故事
- 热门推荐
-
- 北京拟立法促进乡村振兴 支持建立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
-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开展攀岩训练 提升山岳救援实战能力
- 支付宝发布全新智能车机产品“领航”,让车机接入AI大模型
- 拒绝屏摄还需形成共识与默契
- 云南丽江“亮剑”旅游乱象 暑期游客接待保持高位运行
- 南宁海关推出广西首个针对RCEP技术壁垒的研究成果
- (乡村行·看振兴)致富有“蜜”诀 江西广昌乡村振兴添“薯”光
- 中欧班列(义乌)今年开行破1000列 创历史同期新高
- 2023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逾1.9万亿元
- 江苏“智造”电动两轮车走红海外中高端市场
- (新春走基层)夜间高铁上的“护航员”: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巡检
- 野生动物雕鸮暴风雨中获救助 放飞重返大自然
- 胡先煦谈报考国家话剧院:完全遵守规定 未享受或行使过任何特权
- 【世界说】美国今年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或超2021年峰值!
- 新一轮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有何亮点?专家分析→
- 联合国工发组织总部举行Global Call 2023全球方案征集启动仪式
- “盲人律师”王慧:做盲人朋友的“眼睛”
- 午休时间也能上“兴趣班”?“青年午校”了解一下
- 汕头公益饭堂坚持8年发放免费餐
- 前11个月河北外贸“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同比增长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