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尘肺病占职业病总数90%
中新网4月25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4月25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建冬表示,尘肺病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报告数量最大的、最多的一种职业病,约占所有报告职业病的90%。接下来,将推动地方加大救治救助力度。
王建冬介绍,从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数量来看,现在噪声危害是第一大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危害排在第二;但是从报告职业病病例数来看,尘肺病还是第一大职业病。按照现行的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是一种归因诊断,就是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对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以及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这个检测结果要记入档案。所以等劳动者得了尘肺病,临床诊断了你是尘肺病,那么你在哪个单位从业的,有没有职业史,是不是接触了粉尘了,这叫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你工作场所的粉尘是不是超标了,就要看检测结果。再一个是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等。通过综合分析,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才能作出职业病的诊断。所以我们讲,职业病的诊断是归因诊断,也就是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有毒有害因素与其所患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定。
说到尘肺病,也就是说,劳动者接触的粉尘和你所患的尘肺病有没有因果关系,你是不是因为在职业活动中接触了粉尘,刚才我讲了法定职业病的四种条件,是不是职业活动中,是不是在企业,是不是接触粉尘,是不是在职业病目录当中。所以,职业性的尘肺病诊断,在医学技术上没有任何难题,主要难点在于劳动者接触粉尘危害后,到出现尘肺病症状,要经过几年、十年甚至三十多年以后,这是尘肺病的一个特殊的特点。因为这些病人多数是农民工,不少农民工曾经在多个存在粉尘危害的用人单位工作过,都接触粉尘,但是用人单位劳动关系难以确认,在临床诊断技术上,一点问题也没有,难就难在取得相关诊断证据,没法确定劳动关系,无法确认承担责任的用人单位,导致无法进行职业病的归因诊断。
针对社会反映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家讲的诊断难,其实不是诊断难,是劳动关系确认难,实际上是取得诊断证据难,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2017年、2018年三次对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均涉及到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制度的完善,力求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对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依法进行了全面修订,要求由用人单位承担提供劳动者诊断职业病所需材料的主体责任,劳动者只需要提供本人掌握的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比如工资表、工作证、用餐卡等等,这些自己保存下来的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针对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依法可以向医疗保障部门、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主要由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怎么办?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依法进行调查,并督促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资料。针对无法明确责任主体的尘肺病患者救助问题,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将尘肺病纳入30种监测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保持相关救治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目前特别是国家监测的三类户,也就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列入监测范围的这三类户的尘肺这一类救治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特别是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已经在28个省份依托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8个省(区)建设了829个尘肺病康复站。这个尘肺病康复站面向的服务对象既包括职业性的尘肺病,也包括农民工尘肺病,也就是无责任主体的尘肺病患者。刚才我讲了,已经为这些尘肺病患者提供了120多万次的免费康复服务。
同时,推动地方加大救治救助力度,尘肺病集中的地区也积极开展相关救助工作,制定出台了相关保障措施,特别是湖南省,从2017年开始建立了农民工尘肺病基本医疗救助救治政策。湖南省政府、省总工会每年拿出5000多万元来救助无责任主体的农民工尘肺病,大幅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福建、贵州等地将尘肺病纳入当地门诊慢特病病种报销范围,也有效减轻了尘肺病患者门诊用药负担。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地方制定出台更多的尘肺病患者的救助保障政策,在努力遏制尘肺病增量的同时,多措并举、分类救助,保障好尘肺病存量,维护好劳动者职业健康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媒体眼中的徽州》樊成柱:“光影非遗”放光彩
- 上月球种植物,太空花园离我们有多远?
- 高温防中暑 当心这两种情况
- “绝代芳华·梅艳芳”展览在港开幕 展出70组梅艳芳相关展品
- 广西龙门大桥通车 红树林保护举措有成效
- 云南铁路增开列车保障旅客周末出行
- “板车剧团” 唱起古老越调
- 1600年古堡邀客品地道“中国年”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临安:“忠孝文化”何以点亮乡村共富梦?
- 洪森:“一带一路”倡议给柬埔寨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 是乡愁也是风景!暑期漫步古镇 感受烟火人间
- 陈明昊梅婷联袂领衔 孟京辉作品《第七天》首次亮相北京舞台
- “诗画浙江”亮相第三十八届首尔国际旅游展
- 以“摇”迎新 “摇滚之城”石家庄解锁跨年新模式
- 网红“麦琪啦”带货的美国进口产品或为“假洋品牌”:商标注册在国内
- 黑河口岸首次进口散装粮食 可降低境内外企业运输成本
-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部署2024年春季学期食品安全工作
- 中国首次采用航空冰雷达技术开展冰川调查 获系列成果
- 美国一载危险品火车脱轨起火 清理现场时短暂发布避难令
- 文化中国行·浙江何为丨古老“玻璃花”再逢灿烂新花期
- 热门推荐
-
- 印尼巴布亚省5.4级地震超2000人受灾
- 广东已投40.7亿元开展绿美广东示范点建设
- (第六届进博会)塑造更强韧“生命链” 进博会聚焦畅通全球农业贸易
- 科曼多尔群岛发生5.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舞棍吊环“撸石” 浙江乐清92岁“练家子”硬核健身
- 爱逛博物馆、喜欢城市考古 印尼女孩王秀玲对“看不腻的上海”很着迷
- 青海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启动 民众近享医疗服务
- 人形机器人将“上岗” 专攻这些任务
- 中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 制氢规模达每年2万吨
- 中国民企接连投资助吉林特色资源发展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山东多地公祭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 上海洋山深水港将新建15万吨级LNG运输船专用泊位
- “羌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内蒙古打造三大应急救援基地
- 广铁集团迎端午假期返程客流高峰
- 中国建设银行与韩国IBK企业银行签署MOU合作协议
- 以旅游促经济,泰国推出签证新举措
- 实现“产、供、销、融”一体化 京东农业科技发布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景图
- 广东受洪灾影响停电用户超九成已恢复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