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暴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
今年以来,已出现多次地磁暴过程。有传言称,地磁暴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事实如何?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影响大吗?为何近年来地磁暴频频发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技术研发室主任宗位国对此进行了解读。
宗位国表示,空间天气和地球天气一样,也在平静和活跃间轮转,但周期更长,通常11年为一个轮转周期。2019年12月开始进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2023年以来,太阳活动明显增强,X级耀斑、太阳质子事件、大地磁暴等强爆发事件频发,频次和强度远高于第24个周期同期水平。
宗位国说,太阳比较活跃,这是地磁暴近年来频发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随着我国空天一体化监测站网不断完善,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对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测预报也更加精准、精细,监测产品对极光观测等助力明显,也让公众对空间天气事件的认识和关注度与日俱增。
“地磁暴的发生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对航空器和卫星轨道运行会有一定影响,但都可测可控。”宗位国表示,受地磁暴对磁场的影响,卫星空间站可能会因大气拖曳造成轨道高度有所下降,需加强对轨道的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轨道调控;卫星导航设备定位误差可能有所增大,但对公众日常使用导航等功能影响不大。
对于航空飞行来说,日常一次国内航班飞行的辐射剂量是2微西弗至6微西弗,跨越极区的国际航班辐射剂量稍高一些,大约为50微西弗,这个剂量是国家安全标准的几十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当发生大地磁暴或太阳质子事件时,航空辐射剂量会有所增加,但一次飞行影响不大,大家不用担心。(经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前5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38.3% 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
-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奥特莱斯2023年全年销售规模将有望突破2600亿元
- 蝴蝶或一亿年前最先在北美“现身”
- 宁夏首份预裁定决定书获签 外贸企业通关再提速
- 中国石化元坝气田累产天然气超300亿立方米
- 屋檐上的文脉|尊尊悬塑满堂彩,精雕细琢文脉长
- “整个白宫气氛很低落” 拜登与家人在白宫观看大选计票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启动《探索与抉择》移动剧场
- 中经评论:有效整治粮食“跑冒滴漏”
- 北约防长会持续渲染地区威胁 鼓动加大对乌支持
- 新编京剧《团圆之后》在京登台
- 成都铁路枢纽成都站至八里站间道岔升级改造完成
- 中方免签政策成效显著 希腊旅行社把握商机研发中国游新线路
- 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首个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 辽港医疗健康产业对接交流会在沈阳举办
- 2024全球数字贸易创新大赛决赛首日举行“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赛道决赛
- 空中“蓝玫瑰”高嵩:将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 桂林—仁川国际航线复航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对波音公司展开新一轮安全调查
- 能源革命与百姓生活摄影大展征稿启动
- 热门推荐
-
- 首套房贷利率执行范围再扩展 北京房贷新政今起执行
- 生命之痛报之以歌 电影《人间世》19日起全国公映
- (乡村行·看振兴)十四载“花事”之约 浙江桐庐“山花经济”上新
- 广电总局公布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
- 新型马桶涂料可节省一半用水
- 新一股冷空气明起将影响中东部 西南地区雨雪天气增多
- 全力抢修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基础设施陆续恢复
- 外媒:英德两国签署军事合作协议
- 中央气象台6月25日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 联合国重启旨在制定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的谈判
- 借力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 儋州洋浦逐步形成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 斯洛伐克当选总统宣誓就职 总理菲佐因健康原因未能出席
- 持续降雨将致英国局部地区出现洪涝风险
- 上海怎样实现大城幸福养老?政府、院校、企业、机构携手多维度展开探索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秘“科技特种兵”如何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 野外露营乱象丛生 专家提示应选择成熟、有规划的露营地
- 上海:探索“上海特色”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模式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去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约64万亿元 同比增23%
- 原创芭蕾舞剧《歌剧魅影》在上海首演
- 宁夏盐碱地里养“海鲜” 探索内陆地区“海鲜”养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