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警惕!青少年女性“藏”起来的健康隐患
13岁的女孩小希(化名)很难相信,她长达10年之久的“反复下腹疼痛”问题,原来是卵巢发出的“求救信号”。小希的父母更是未曾想过,当初3岁时孩子口中的“肚子疼”,实际上源于“右附件囊性包块,和右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女童也可能患上妇科病?作为小希的主治医生,九三学社社员、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健康管理体检科主任医师胡菊兰解释说,“与大众普遍的认知不同,妇科疾病的发生没有特定的年龄限制,并且青少年女性患者的病情往往更具有‘隐匿性’。”
妇科疾病为何隐匿?对生殖健康知之甚少的青少年女性应该如何自查?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这不仅仅是小希父母的疑问,也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胡菊兰,试图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
妇科门诊里的“特殊群体”
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女性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所患的妇科疾病也具有特殊性(多为“妇科慢性病”),是妇科门诊中的一类“特殊群体”。而这些多重的“特殊”性质,也让青少年妇科疾病容易被忽视。
“许多人对青少年女性的妇科问题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小姑娘不会有妇科疾病。但其实是因为小姑娘们的妇科毛病都‘藏’得比较深”,胡菊兰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妇科问题被忽视、病情被延误”的现象,尤其容易在青少年女性中发生。
胡菊兰所说的“藏”,并不是指疾病难以被发现,而是指受环境、文化多方面影响,患者主观地“隐藏”、忽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她分析,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女性往往对妇科生殖健康常见问题了解较少,缺乏妇科健康意识;另一方面还与家长有关,“老一辈的父母很少将孩子的身体不适与妇科问题联系起来,就像小希父母在女儿患病10年间,也没有考虑过孩子的腹痛是否与妇科疾病有关。”
这些让妇科疾病“藏”起来的原因,通常意味着更高的风险,胡菊兰说,“青少年妇科生殖健康问题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对她们的生育力、以及整个生命周期健康的累积影响很大。”
以“卵巢肿块”在青少年女性群体中的发病情况为例,胡菊兰介绍,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卵巢肿块的年发病率为2.6/100000,虽然大多数卵巢肿块为功能性囊肿或良性肿瘤,但与此同时,附件扭转的发病率也高达46%,情况严重的话,将直接导致卵巢坏死,影响女性生育力。
在胡菊兰看来,及时识别青少年女性的发病情况,对保留其生育功能至关重要。“处理青少年妇科疾病方面,应该有‘长期管理’的理念。而在这个过程中,仅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远远不够,更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及其家属主动关注妇科问题。”
从校园开始关注妇科问题
对于青少年女性来说,初潮是身体发生明显变化的第一步。而在胡菊兰眼中,这也标志着青少年女性需要开始关注妇科问题。
“女性发生初潮后,控制月经的中枢轴就建立了,而随着每月一次的月经来潮,妇科疾病的潜在风险也会逐渐显现。”胡菊兰补充,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大多在父母的监护下成长,因此,也要求父母主动引导孩子认识身体的变化,并给予她们正向的帮助。
有了正确的认知后,想要减少妇科疾病隐患的发生,其实并不困难。结合胡菊兰的临床经验,在医院进行腹部妇科彩超检查,就可以发现至少80%的妇科疾病隐患。
这种检查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可以看清子宫、卵巢的形态,价格低廉且无创伤性,使妇科生殖健康问题在青春期、少儿期即可诊断,胡菊兰表示,“经腹超声是儿童、少女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最佳手段,可以最大限度改善负面的身心影响,保护她们未来的生育力。”
为了让腹部妇科彩超在青少年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最大化,在今年,身为南昌市政协委员的胡菊兰写下了提案《将腹部妇科彩超纳入初一以上女学生健康体检》,提交地方两会。
提案中建议:在一年一度的学生健康体检中,将经腹超声(子宫附件)纳入初一年级及以上女生必检项目之一,对体检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学生学校要督促其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做好后续追踪及健康指导,形成政策制度-医疗服务-社区-学校-家庭的系统性合力。
“要减少青少年妇科疾病隐患,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以及个体化的长期管理,是关键。” 胡菊兰建议。
青少年自查的“两大标准”
除了定期体检筛查外,胡菊兰提出了青少年应关注的“两大标准”:一是经期是否正常;二是是否有痛经状态。
她解释,“很多人误认为经期不调、痛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过多干预,但在临床实践中,有40%到60%痛经的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有30%月经不调的女性,发现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胡菊兰强调,因此,一旦出现经期不调或痛经的情况,患者就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两大标准“失常”下出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典型的“妇科慢性病”,“慢性病的特点是虽然没有特效药,但通过干预治疗,症状就可以被缓解。”胡菊兰说。
然而,她也分享了一组数据,“许多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从症状出现到最终诊断,平均时间约为6.4——11.7年。”在现实中,由于认知不足,青少年内异症的诊断常常被延误,而这意味着病情将会持续加重,甚至导致未来育龄期的不孕。
在胡菊兰看来,想让青少年妇科疾病“无处可藏”,需要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联合学校-家庭-医疗部门的力量,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助力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
而作为妇产科医生,胡菊兰说,“我们可以深入学校开展科普讲座,将妇科生殖健康相关信息、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避孕和性传播感染、咨询服务等整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把女性健康知识普及开来,使健康中国行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刘益伶报道)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今年11月4日入冬 较常年偏晚4天
- 美国对俄罗斯超500名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
- 中国经济主引擎加速回暖
- 何为“最美”?5位“最美医生”代表谈体会
- 社保缴满15年就够了吗
- 裸露钢结构助力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呈现建筑之美
- 美媒: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至少2.75亿美元武器
- 哈尔滨机场“五一”假期预计运送旅客近30万人次
- 天津港发布“港口大模型”等多项港口数字化转型成果
- 保险服务者的哲学,都藏在这些点滴里
- 多地宣布!这笔钱提前发
- 上海医疗援青:先进技术“带土移植” 提高受援方“造血”功能
- 孟买巨型广告牌倒塌致12人死亡
- 海南文昌加快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
- 中国国家能源局: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
- 艺术奏响“共富曲” 浙江“光影故事村”讲述老街新事
- 强冷空气入粤 广州降温超10℃ 预计12月内还有4次冷空气影响
- 尼泊尔数字支付交易量激增 二维码支付受青睐
- 广东发布提振和扩大消费“27条”
-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近1.5亿吨
- 热门推荐
-
- 伪满皇宫博物院“博物馆之眼”艺术宫开馆
- AI眼中的中国|人文山西,承千年文脉
- 央视频车载版正式发布
- 商家宣传内容制造容貌焦虑被罚
- 为与中国合作,这位拉美国家女总统跨洋而来!
- 青春闪亮达沃斯
- 寒假作业岂能因“财”施教
- 文化中国行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正式开馆!全景式展现宋画之美
- 广东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5月起陆续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
- 天天阅读日丨6月推荐给你的这些书,读了几本?
- 清明假期天津重点监测企业总客流量同比增33.6%
- 中国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
- 山东泰安东平发生交通事故 已造成11人死亡
- 义乌龙元素产品频繁上新!挂历、工艺品热销,商家卖到缺货
- 同比增长111.1% 福建宁德口岸新造船舶出口火热
-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李甲栈师徒传承展“瓷海扬帆”
- 广西“鱼米之乡”:抢抓农时插秧忙
- 看8分钟失眠一个钟头?睡前刷手机的杀伤力远不止于此!
- 《孤注一掷》成中国影史点映票房冠军 暑期档“红火”继续
- 重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286.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