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口罩”有望加固抵御病毒防线
你能想象得到吗?只需轻轻喷一喷,就能在鼻子内“戴”上一层“口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的科研人员创制了一种“鼻内口罩”,能够实现对病毒的拦截并让病毒失活,可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研究显示,在小鼠、人鼻腔数字模型、人呼吸道仿真模型验证中,“鼻内口罩”均表现出显著的防护效果。
什么是“鼻内口罩”,其防护原理是什么,和普通口罩相比它有什么优势?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在鼻腔处设置一道“关卡”
气溶胶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鉴于病毒气溶胶可以通过鼻腔侵入人体,研究人员设想,是否可以在鼻腔处设置一道“关卡”或“护盾”,即涂上可以有效拦截病毒甚至灭活病毒的涂层?基于多年的生物剂型工程研究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马光辉和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魏炜团队创制了“鼻内口罩”。
实际上,“鼻内口罩”是一种嵌合细胞囊泡的温度敏感型凝胶。它由表面高表达病毒受体的微米级细胞囊泡,嵌合在携带正电荷的温敏型水凝胶中构成。在室温状态下,它呈现液态并可以喷雾的方式进入鼻腔中。当液态的“鼻内口罩”进入鼻腔后,在人体温度的作用下,可以很快地由液态转化为凝胶态,从而在鼻腔中形成一层凝胶防护层。
“该防护层能够通过拦截和诱捕这两种作用,阻止病毒气溶胶进入肺部,并且能够使病毒气溶胶中的病毒失去感染能力。”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过程工程所副研究员王双说,当病毒气溶胶被吸入鼻腔时,该凝胶防护层中的正电荷凝胶能够拦截并吸附带负电荷的病毒气溶胶颗粒,从而阻断其向下游气管及肺部的传播;而嵌合在凝胶中的微米级细胞囊泡,能够进一步借助表面高表达的病毒受体,诱捕病毒进入囊泡内部使其失活,以此保护鼻腔上皮细胞不被病毒感染。上述两种作用协同,可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制备了多种不同浓度、不同配比的水凝胶。通过考察它们的喷雾性能、温敏性能、气溶胶吸附性能等,我们最后筛选出了一个多方面均有良好表现的凝胶配方。”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过程工程所博士生胡校铭说。
通过小鼠的病毒感染模型与病毒传播模型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鼻内口罩”可以有效保护小鼠鼻腔和肺部免受病毒气溶胶的感染。
此外,研究团队还借助3D打印技术获得了人体鼻腔实物模型,并将其与人肺类器官模块(模拟肺组织)和气流管道模块(模拟呼吸气流)连接,构建了集成化的人呼吸道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团队证明了“鼻内口罩”能够有效降低不同病毒气溶胶对于肺类器官的感染率。
以内化方式遮蔽病毒感染蛋白
与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病毒感染不同,这项研究主要聚焦于病毒气溶胶。“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拦截病毒气溶胶并诱捕病毒,从而阻止病毒气溶胶感染的新思路。这为病毒气溶胶防护领域添上了一块新的拼图。”王双说。
在以往的研究中,科研人员主要利用纳米级细胞囊泡,或者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修饰的纳米颗粒作为病毒“诱饵”。这种病毒“诱饵”能够借助其表面携带的病毒受体与病毒进行结合。但由于其内部尺寸太小或无内部空间,因此它不能内化病毒,仅能遮蔽病毒的一部分感染蛋白,导致病毒还有感染细胞的可能性。
王双介绍,在本研究中,团队制备出微米级细胞囊泡作为病毒“诱饵”。它的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能够通过内化的方式遮蔽病毒的感染蛋白,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微米级细胞囊泡表面的病毒受体完全来自病毒的宿主细胞,而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必须借助宿主细胞膜表面的病毒受体。因此,这种结合不会由于病毒发生突变而丧失。这也就意味着微米级细胞囊泡内化病毒并使病毒失活的能力不会因为病毒变异而失效,能够适用于病毒的不同变异株。
这项研究创新性地将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拟(CFD-DPS)技术,与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据的3D重构技术运用到病毒气溶胶鼻内防护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还首次构建了人呼吸道仿真模型,来模拟真实人体在呼吸作用下吸入病毒气溶胶的过程。同时,研究借助计算机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从多角度为“鼻内口罩”在人体上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提供了有力证据。魏炜认为,研究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人呼吸道仿真模型等创新模型,为病毒防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给特定人群带来额外防护效果
相比普通口罩,“鼻内口罩”具有一些明显优势。胡校铭介绍,在使用部位上,普通口罩是佩戴在面部的;“鼻内口罩”是施加在鼻腔内部的。在防护机理上,普通口罩主要发挥物理阻隔作用,将病毒拦截在呼吸道以外,但不能使黏附在口罩上的病毒失活;“鼻内口罩”不仅能够拦截病毒,而且还能进一步使被拦截的气溶胶中的病毒失去感染能力,降低病毒感染细胞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将“鼻内口罩”与普通口罩联合使用。普通口罩用以物理阻隔大部分病毒气溶胶颗粒,而“鼻内口罩”能够进一步将通过口罩缝隙吸入的病毒进行拦截、捕获并使其失活。
“必须强调的是,目前这项成果仍属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实际的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王双说,如果“鼻内口罩”的临床疗效验证很好,未来它的推广能为哮喘患者等不适合或不习惯佩戴口罩的人提供一种额外的选择,从而能够提升公众的防护意愿,降低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同时,“鼻内口罩”与普通口罩联用,还能为医务人员等经常出入高浓度病毒气溶胶区域的人群提供额外防护,有望大幅降低病毒气溶胶对他们造成的感染风险,为他们的健康提供额外保障。
更重要的是,鉴于该体系构建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未来在应对新发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时,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基因编辑等手段,使已有的工程化细胞表达该病毒对应的病毒受体。这样就可快速制备出针对新发病毒气溶胶的“鼻内口罩”,以迅速响应新发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降低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速率,减少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巴山“灵芝夫妇”:从“出山”就业到创业出海
- 塞外江南水镇“新夜态” :夜生活打卡地变身“出圈”新引擎
- 11月11日央行开展133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厦门成立“金融支农联盟” 政银企合作服务乡村振兴
- 南非卫生部提示民众加强猴痘疫情应对
- 福建稳经济观察:霞浦旅游着力为游客“输出生活方式”
- 首届中国健康产业大会医疗“黑科技”带来就医新体验
- 福建芳华越剧院携优秀剧目献演南京
- 法国国民议会举行政府不信任动议投票辩论
- 宠物医院诊疗行为不规范问题备受诟病 专家建议加强行业监管细化诊疗标准
- 世界遗产图片展为何落地杭州?
- 人社部:逐步实现社保卡全国“一卡通”
- 律师称尹锡悦20日将不出席公调处调查
- 中国邮政《越剧》特种邮票在杭州发行
- 长期戴眼镜会变金鱼眼?未见得
- “解压神器”为何受青睐
- 当古老非遗遇上美丽风景 传统手工艺品成热门旅游产品
- 今年春运买火车票有什么新变化?这份购票攻略请收好
- 安徽旌德谷雨时节开犁:农耕文明与现代化农业同框“吸睛”
- 江西南昌再添一座高铁站 完善交通网络护航经济发展
- 热门推荐
-
-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开发绿色转型
- 北京发布15条措施引导用工双方协商调解矛盾
- 厄瓜多尔玫瑰、荷兰郁金香……进口鲜切花京城斗艳
- 2024东亚文化之都青少年宁波交流活动收官 共绘“海丝繁花”
- 数量创5年新高!今年贺岁档新片超过70部
- 2024母基金年度论坛厦门启幕 聚焦“产业投资”
- 用歌声唱出中毛友谊的动人故事
- 景区降价提质是大势所趋
- 首届数字文旅生活节福州开幕 “畅游八闽平台”小程序正式发布
- 造价堪比高铁2-3倍 磁悬浮列车经济账如何算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告诫:医美机构“十不准”
- 海南发放2400万元“机票+免税”消费券
- 台风“格美”未来走势怎样?还将影响哪些地区?
- 云南冬暖花开活动丰富 邀游客赴滇过别样春节
- 中新健康丨10年病死率可达90%!曾到包虫病流行区域人群需进行肝肺等部影像学检查
- 高温袭穗:应急响应升为Ⅲ级 今日最高温或达37℃
- 山东青岛借助数字科技让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活起来”
- 美国藤校青年的“枪杀CEO”之路
- 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 无人机使用在俄乌冲突中日渐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