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戴耳机睡觉致耳朵流血 你戴对耳机了吗?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文娜 实习生 王希凡
近日,一条关于“19岁女生戴耳机睡觉致耳朵流血流脓”的新闻引发了关注。山东青岛19岁女生小张因右耳疼痛伴有流血流脓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外耳道炎。如今,耳机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挂件”,但不恰当的戴耳机习惯正在悄然损害我们的听力,如何做好预防?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李琼瑛进行了解答。
耳朵脆弱,听力损失不可逆
据报道,小张自述每天戴蓝牙耳机近十小时,上周睡觉时右耳戴着蓝牙耳机,起床之后就有些疼。两天后,耳朵连同下颚、右耳疼痛难忍,后来右耳开始流血、流脓,甚至听不见声音了。
“根据热搜事件的描述,戴耳机后耳朵流脓,应该是由于耳机压迫外耳道引发炎症导致。”李琼瑛介绍,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对耳朵的损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易引发外耳道炎症,就如新闻中的张同学。耳机对外耳道皮肤的摩擦压迫,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充血、肿胀,加上睡觉时右侧卧体位,局部压迫更甚,进而加重皮肤的损伤,由此引发耳痛、耳鸣,甚至流脓等情况。此外,因为洗澡进水、油性分泌物等情况,耳道内难以保持时时干爽,戴耳机时耳道内便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容易导致病菌滋生,从而导致炎症感染的进一步加重。
以上现象对耳部造成的损伤还是可逆的,停止不当使用耳机的行为,通过积极治疗能恢复健康。然而,若长时间处于强噪声(大音量的音乐也是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听力将无法恢复,需要格外注意。
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症状来提醒自身可能出现了问题,只不过很多时候被大家所忽略。比如能听到别人说话却总是听不清楚说什么,说话时会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声音,在看电视时会把音量开得比较大,有些单耳听力受损者会习惯性地偏头听声音等等,其实都是听力受损的表现。
耳机种类繁多,都需合理使用
目前市场上耳机种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比如入耳式、挂耳式、头戴式,还有骨传导式。这么多类型的耳机,哪种对听力损害更小?“无论是哪种耳机,只要是长时间高音量使用,都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无一例外。”李琼瑛指出,对听力造成损害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不正确的耳机佩戴习惯。
在传导方式上,入耳式、头戴式等耳机属于气传导,骨传导式耳机属于骨传导。人类的听觉系统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以及听神经。外耳负责收集声波,中耳负责把声波传递给听神经,再传到大脑神经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气传导需要经过外中内耳三个部分,才能完成声波的传递,而骨传导直接跳过外耳收集和中耳传导部分,直接通过颅骨抵达耳蜗神经接收。
不少人认为骨传导耳机对听力没有损害,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耳机对于听力的损害,属于一种噪声的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所以一旦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无论是什么类型耳机、什么传导方式,听觉系统损害都难以避免。但李琼瑛介绍,从卫生和舒适度的角度来说,骨传导耳机相对具有优势。
怎样合理佩戴耳机?李琼瑛表示,国际上已有公认“60—6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突聋”年轻化,治疗须及时
最近,热播剧《装腔启示录》女主角唐影因为高强度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患上了突发性耳聋。这一情节引发了网友热议,究竟什么是突发性耳聋?李琼瑛解释,突发性耳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耳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发性耳聋近年来出现了年轻化趋势,过度疲劳、高度紧张、睡眠不足、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等原因都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如果在72小时内出现听力突然下降,并且下降超过30分贝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延误治疗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永久性耳聋。
李琼瑛提醒,这几类人发生“突聋”的风险相对更高:中老年人,或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经常熬夜、有睡眠障碍的人以及过度疲劳者;工作生活的环境较为嘈杂的人;口服耳毒性药物者(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
李琼瑛建议,避免突发性耳聋,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尽量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尤其是少用入耳式耳机;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洗澡、游泳时尽量保护好耳朵,及时处理进水;进行定期体检,如有耳鸣、耳闷时要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首先是不去或者少去噪声大的环境,如歌厅、KTV、燃放烟花鞭炮等地方。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可以用手指头塞住耳朵做好保护,防止过大的噪声震破鼓膜、听骨链等耳部结构。
对于长期接触噪声的职业人群,务必正确佩戴隔绝噪声的保护耳罩或者耳塞。防护装备是减少噪声对听力影响的有效方式,合适的防护耳罩或耳塞可以减轻外界噪声,降低对听力的伤害。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前4个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8%
- 上海多部门召开“商会批次贷”工作推进会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1月国产网游审批信息 115款游戏获批
- 南航拟新开五台山至大连航线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内外兼修 “世界白茶发源地” 福建福鼎做足“福鼎白茶”发展文章
- 近2万文艺工作者参与第13届中国艺术节 15部剧目获文华大奖
- 借“十五冬”之风 辽宁深化国际冰雪经济合作
- “男子被流浪猫绊倒投喂者赔24万元”案再审宣判:公司承担80%,投喂者20%
- 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美国隐瞒在俄乌冲突中的军事人员投入
-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伙伴城市“朋友圈”继续扩大等十大成果
- 北京疾控发布五一假期健康提示:这些情形或场景应佩戴口罩
- 红腹角雉频现湖北竹山堵河源保护区
- 中国台州—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经贸交流会举行
- 中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开幕 产业国际化受关注
- 广西最大水上服务区——平陆运河钦州水上服务区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新阶段
- 国际识局:从丝绸之路走来,中阿这样缔造“南南合作”典范
- 我国数据领域相关企业超19万家
- 中国邮政正式发行《鸽》特种邮票
- (经济观察)满洲里口岸信息化建设助力中欧班列发展
- 中新教育丨王树国出任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理事 已接受校长职务邀约
- 热门推荐
-
- 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船名“爱达·魔都”正式发布
- 中国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
- 秋冬季护肤 常见误区请注意
- 激扬青春 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 (寻味中华丨戏曲)南腔北调汇新疆曲子
- 柬埔寨副首相:澜湄合作缩小新老东盟国家的发展差距
- 无人车首次跨江:萝卜快跑贯通“双谷”,AI+汽车培育新质生产力
- 中新健康丨广大考生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专家支招
- 两部门调派力量物资装备支援湖南华容县决口险情抢险救援
- 俄专家:日本向美国购买导弹将引发地区军备竞赛
- 广东茂名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开建 助力零碳产业发展
- 北美票房:《黑亚当》带北美周末票房坐“过山车”
- 四川雅安境内有危化品车辆发生自燃事故 目前现场处置完毕
- 四川遂宁桃花河发现旧石器时代又一重要大型旷野遗址
- “2023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上海公布
- (改革进行时)从侨乡晋江看民营经济向“新”而行
- 第四届黄河之滨艺术节开幕:民众足不出户可享受“文化盛宴”
- 上期所:增强一线监管能力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西安“的哥”护航学子“赴考路” 考生:考上理想大学回馈社会
- 当雷暴天气遇上花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