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体验今年新趋势:重口转清淡 色彩要鲜艳
过去一年,人们在“五感”上的体验偏好和趋势出现了变化。从味觉来看,辣、甜依旧“能打”,但随着健康愈发受到重视,清淡饮食或将成为新的日常。
从视觉和嗅觉来看,鲜艳的“多巴胺”色彩和花香、木香成为今年的流行趋势。
口味层次丰富 带来深度味觉体验
当面临满足口腹之欲的需求时,人们倾向于通过食物来消解不确定感,寻找安全感和熟悉感,通过食物来治愈身心,获得愉悦感,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023感觉体验洞察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3年喜爱的口味提及率前两位分别为辣、甜。令人“无辣不欢”的各种辣味食品,高脂高糖、口感绵密的烘焙糕点,油脂充足、香味四溢的烧烤炸串,以及香浓顺滑的芝士,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纵享型风味。
几乎所有菜肴都可以使用辣味来增加风味层次和提升口感。辣口这道让人沉醉的痛觉感官体验,不仅可以舒缓情绪,还能带来放松的愉悦感。由于辣椒素的抗氧化、抗炎等特性,辣味也对健康有一定积极影响。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不同地区的辛辣风味兴趣提高,像墨西哥辣椒、韩国辣椒、古巴辣椒、中国花椒(乱入的麻)等等。
甜味则给食物带来香甜和轻柔的口感,能够激发愉悦情绪。它在各地的美食文化中广泛存在,是人们喜爱的味道之一。然而,过度摄入甜食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和牙齿问题等健康问题。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糖分摄入量,追求更健康的饮食选择。这种变化在烘焙行业表现为食品制造商研发出更多低糖或无糖的产品,并探索使用健康替代品来增甜的方法。健康意识的转变也催生了市场上关于减糖选项、咸口替代品和小份零食化新产品的出现。
除了辣和甜,2022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酸也登上了短视频平台味道相关内容点赞量数量的第三名,酸辣、麻辣、甜辣也位列前八。
酸味是一种尖锐和酸爽的味觉感受,常见于柠檬、醋和某些水果中。它给食物带来清新和活力,能够刺激味蕾和食欲。酸味也用于调味,增加食物的层次感。然而,过度食用酸味食物可能对牙齿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兼具酸味和辣味的酸辣口味则带给人们一种酸爽、辣热的味觉体验,大大提升食欲。
2023年口味趋势 要健康和创新
分析认为,随着人们对健康愈发重视,清淡饮食也许会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日常。但依旧需要重口味的饮食来刺激感官,获得短暂的欢愉。
2023年的口味趋势首先是拥抱健康。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如人们开始关注饮料产品成分的来源,寻求支持免疫力、改善睡眠和减轻压力的产品。“成分党”促使饮料公司推出更多的“健康产品”,如以“0蔗糖0脂0卡”为概念的气泡水等。
第二大趋势是享受快乐。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食材的产地,并从中挖掘出差异化的风味,如丹东草莓、云南油柑、江门香水柠檬等。并且,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促使柑橘类水果备受追捧,因其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健康成分。在2023年,酸味仍将持续流行,并通过不同柑橘类水果的混搭实现创新,带来更丰富多彩的酸味体验。
追求创新也是重要的口味趋势。尼尔森发布的一项人们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近一半(42%)的人们表示喜欢并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对新奇风味的食物持开放态度,尤其对新口味的产品充满期待与好奇。随着尝新意识极强的新一代登上消费市场主舞台,曾经传统的单一风味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食品饮料开始追求复杂且令人耳目一新的风味体验。
“多巴胺”鲜艳色彩今年受宠
除了味道,色彩、香味和调性也是创造体验感的重要因素。
从配色缤纷的“多巴胺穿搭”,到全网火热的“多巴胺美甲”“多巴胺文案”“多巴胺饮品”……刚刚过去的夏天,大胆欢脱的色彩传递着快乐的信号,“多巴胺”成为顶流。
颜色一直是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不可忽略的因素。2023年,根据人们的偏好,黑白灰、红、大红、黄、蓝、紫、绿、橙、蓝灰、粉红和青色成为人们最喜欢的颜色。人们更喜欢少暗淡、更亮暖、更自然和更活力,对于鲜艳、自然、清新和温暖的色彩更感兴趣。
香气对于某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同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个人护理和香水等产品。今年,人们最喜欢的香气为“花香”和“木香”,对于“东方香”“绿叶调”和“柑橘香”的偏好增加。
调性是产品和服务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今年,人们更喜欢现代简约、欧美、中式及中国风的复古和自然温馨的调性。不过,国人对中国风的偏好有所减退,现代简约风潮渐渐兴起,而复古风潮并未落幕。
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陈斯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岸学者“金色谷地”论热贡艺术传承与创新
- “千名港澳青年湖北行”活动启动
- “北溪”管道被炸,美国欠世界一个解释
- 沙特宣布将自愿减产石油措施再延长 国际油价应声上涨
- “风云三尺——春秋吴王僚剑特展”在无锡开展
- 彭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动力是改革
- (微观亚运)火炬手陈美兰:将婺剧的“火炬”代代传下去
- 华丰煤矿突水事故被困人员全部找到 搜救工作已全部结束
- 中消协消费提示:未成年人理性“吃谷” 谨防消费陷阱
- 三峡电站投产20年 累计发电逾16000亿千瓦时
- 受外来沙尘影响 北京PM10浓度明显抬升
- 西藏札达边境管理大队多措并举保障务工人员平安返乡
- 闷热天气持续 空调各类需求高涨
- 江西九江举行九派诗会 百余名文学爱好者共赴萤火之夜
- 福建福州:持续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 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 2025年天津“迎新春慈善助困”活动启幕
- 山西省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中国南方区域电力现货交易年底将覆盖五省区
- 韩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随时准备部署10万亿韩元股市稳定基金
- 民航局回应国际民航连续发生空难:要求强化鸟击风险防范
- 热门推荐
-
- 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召开 专家展望“十四五”中后期发展
- 特朗普乘坐飞机因机械故障被迫改道 竞选团队发布视频
- 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山东青岛开幕
- 8000万元消费券等你来抢
- 这些误解让食品添加剂“很委屈”
- 贵州普安龙吟镇山火两名扑救人员不幸牺牲
- 上海专家成功为男子摘除直径35厘米、重达11斤的肝脏特大血管瘤
- 首部RCEP与中国城市关系的图书发布
- 海南一医院发布虚假“抗癌功效”广告被罚超125万元
- 国家发改委:切实维护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的权威性
- 泰国推出高端旅游产品计划吸引全球游客
- “湾区新秀”肇庆首批产业“熟地”面向全球招商
- 北京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12月1日起实施 用完自己的可以使用家人的
-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百万房贷月供降800多元
- 江苏盐城一公交车运营时起火 未造成人员伤亡
- 一辈子都吃罐头 能保证营养够不生病?
- 上海大剧院出品昆曲《浮生六记》首次赴京呈现精纯 “南昆风度”
- 最高奖励30万元 辽宁发布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
- Re:Think 202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小微企业周主会议在蓉举行
- 赶赴出海“新热土”,中国医疗创新航向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