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研学消费大揭秘:九成家长花费在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超5万元!孩子们真的需要吗?专家解读
暑假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时期。在这个“网课时代”后的第一个暑假,许多家长选择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夏令营、研学旅游等项目,希望孩子能在假期里增长见识、培养兴趣、拓展社交。但这些项目的费用也不菲,有的甚至高达数万元。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暑假消费背后的家长需求
据新京报教育新闻部推出的网络调查,这个暑假近九成受访家长消费在5000元以上,七成家长消费在5000元至2万元,五成受访家长暑期消费超1万元,更有甚者,一个暑假的累计花销超过5万元。在这些账单中,动辄上万的研学项目、指向“远方”的远途出游,每一项都价值不菲。
那么,这些家长为什么要为孩子花这么多钱呢?据红星新闻采访了多位家长,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增长见识、在社交场合中培养开朗自信。在这个“网课时代”后的第一个暑假,出国旅行或者参加夏令营都成为了可能。
在此背景下,这成了这些年轻家长们经历的第一个“天价花销暑假”。
比如,浙江省杭州市的戴女士花了7万余元,为她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选择了为期14天的牛津夏校项目。她认为,开学在即,儿子和同学交流暑假见闻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能实现她所预期的“开朗自信”。
北京市朝阳区的三年级学生家长邓女士也抱持同样的观点,“对我来说,没有必须要有结果,并不是暑期花了钱,开学就要变得更优秀。”
邓女士为女儿支付了4万元的暑期账单,项目涵盖云南、贵州的旅游,以及英语课、陶艺课、架子鼓课程等。她认为自己是以培养兴趣、不荒废假期为目的,是“比较松弛的教育心态”,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和那些为数学和英语得高分的父母有本质区别。”
暑假消费中的“天价”项目
在各种培训班里过暑假似乎成为了大多数孩子逃不开的选择。在非学科类培训方面,近五成受访家长选择了艺术类兴趣班,三成家长报了科学类兴趣班,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家长给孩子报了体育类兴趣班。这些培训班的收费也不低,一般都在几千元左右。
而更加费钱的是研学旅游类和夏令营类项目。超四成家长认为研学旅游类花销占比较大。在研学机构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科技馆,进入主打体育培训或综合培训的各种夏令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暑假,出行不再受限,让孩子走出去见世面也成了不少家长的选择。
但这些项目的价格也让人咋舌。比如,上海徐汇区的吴女士为女儿支付了4万元的暑期账单,项目涵盖云南、贵州的旅游,以及英语课、陶艺课、架子鼓课程等。
北京市朝阳区的徐女士暑期消费的大头是给孩子报夏令营,12天包食宿2.5万多元。“孩子马上要初二了,我觉得青春期的孩子社交还是很重要的,不能成天在家玩手机,想让她感受没电子产品的快乐。”她表示。
暑假消费背后的教育问题
暑假消费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教育问题。一方面,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需求和期待不同,有的希望孩子能在假期里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希望孩子能在假期里培养兴趣和社交能力。另一方面,市场上针对孩子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能真正满足孩子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有的只是为了赚钱而忽悠家长。
因此,家长们在为孩子安排暑假活动时,需要理性看待,不要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认为,“对家长来讲,暑期消费是市场行为,消费得起就消费,和学习成绩、学科成绩、竞赛名次关系不大。我不认为它是一种‘内卷’。”
但他同时强调,“面向青少年提供的这些服务,符不符合他们的发展规律?这些孩子在经历这么高的教育消费后,获得感如何?研学团提供研学课程,如何保证质量,市场怎么去监管或者认证?我觉得这是将来要做的事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只有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发展有更多了解、对其成长发展的需求更加明确,花的钱才会更有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余清臣表示,“从自然规律角度来说,夏天过热、冬天过冷,这些阶段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专注的学习;另一方面,教育越来越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要分期、分阶段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务,在完成特定阶段任务后要有做转换的间隔,假期是学习和教育阶段的转换期,这一时间非常重要。”
他建议,“放假之后,应该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安排假期生活。但现在还是由家长来管理,把孩子的整个假期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看到别的家庭报什么班、去参加什么活动,也让自己孩子报这样的班、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样会导致家庭负担比较沉重。”熊丙奇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孩子假期多少需要花点钱,但假期过得是不是有价值、有意义,是不是与学生成长发展相适合,跟花了多少钱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发展有更多了解、对其成长发展的需求更加明确,花的钱才会更有效。”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郑君玲也表示,特别理解家长的培训和考级焦虑,“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家长们难免身不由己,但跳出圈子往更大了看,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红星新闻、新京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规模枪案反复重演,美国却放松了枪支限制……
- 河南保税物流园区“双11”业务同比增长超九成
- 泰国推出高端旅游产品计划吸引全球游客
- 广东逾130个镇街遭遇暴雨 深湛铁路部分列车晚点
- 摄影家刘世昭:在骑行中“定格”运河 把流淌的故事讲给未来
-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选择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 北美票房:《阿凡达:水之道》稳居北美周末票房榜首
- 二手交易持续走俏 低碳循环“绿意”满满
- 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90元 上调196个基点
- 美国纽约州货车撞人事故造成至少8人受伤
- 俄别尔哥罗德州州长:防空系统启动,摧毁多个空中目标
- 今年民航客运量有望创新高 预计全年达7亿人次
- 强降雨致河流水位上涨 福建光泽县紧急转移被困群众
- 还漓江“美貌” 广西实施漓江风景区杆塔线缆迁建改造工程
-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3634亿元
- 北上广深全部“认房不认贷”,楼市将迎“金九银十”?
-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今天开幕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推出舞剧《天下大足》 张翰等人领衔
-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低产田”打出“高产粮”
- 首次进京 史依弘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即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 热门推荐
-
- 下线!交付!发车!徐工顶级“巨无霸”三箭齐发
- 以总理称戈兰高地将是以“不可分割部分” 俄罗斯回应
- 俄外交部:已向美国大使馆提交抗议照会
- 广西力邀外商和投促机构携手拓市场
- 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冒顶 6人被困
- 京津冀江苏有大雾 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有雨雪天气
- 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额近400亿元
- 全球洞察|瑞士学者:欧洲汽车业的首要问题不是中国,而是欧盟委员会的错误决定
- 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将投资13亿欧元在德国新建生产工厂
- 陕西咸阳碱滩发现战国晚期秦人平民墓地
- 长春秸博会观察:新技术推动产生“绿色财富”
- 重庆渝遂高速复线缙云山隧道左线贯通
- 浙江衢州强降雨防御:转移超7500人 4座船闸关闭
- “龙华禅食”飘香美国首都华盛顿
- 作家马伯庸:美食是中国人最大的公约数
- 百名文化学者齐聚江西修水 共话“江西诗派”传承发展
- 国家知识产权局: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达480.5万件
- 薪酬纠纷未决 英国再掀罢工潮
- 日本御岳火山连续两次喷发 烟柱高达1100米
- 恐龙博士出“新课” 邢立达:要有足够的亮点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