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出炉 12省份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中国天气网讯 6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不少人直呼“热度爆表堪比三伏”。这样的热度还在持续,今天(7月11日)我国正式入伏,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今年三伏有多长?会比前期更热吗?哪里将开启“伏”汤蹈火模式?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看哪里中暑最高发。同时帮你认清三伏天五大养生误区,科学防暑不“踩雷”。
今年头伏期间华北高温先消减再发展 南方部分地区桑拿天超长待机
6月以来,我国北方华北、黄淮等地经历多轮高温天气,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江南、华南等地则多以闷热高温天气为主。三伏还未到来就已经这么热,今天入伏会不会更热?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桑拿天超长待机。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头伏期间,比较容易中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一带、江南华南一带以及新疆地区。
“头伏期间,华北平原高温将经历先消减再发展的过程。”王伟跃表示,11日至12日,华北平原高温逐渐被雨水浇灭,14日起这一带高温再发展,且从干热转为闷热。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陕西关中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2℃,加上湿度较大,不时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现身,较易发生中暑。
尤其在天津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局地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7℃,白天体感闷热,午后又十分暴晒。同样是炎热,新疆中北部和南疆盆地、吐鲁番盆地一带头伏期间主打干热暴晒,局地最高气温或达40℃,上述地区极易发生中暑。
“江南、华南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头伏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以闷热天气为主。”王伟跃表示,头伏期间,江南、江淮、华南等地多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7~9天,上述大部地区都较易出现中暑天气,其中长江中下游、江南大部以及华南中部和东部等地易发生中暑。湖北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部和北部、福建西北部、广西西部、海南岛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4℃,部分地区有37℃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同时最低气温也多在26℃之上,加上相对湿度较大,极易发生中暑。
总体来看,上述地区头伏期间暑热扑面而来,大家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谨防中暑和热射病。
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西藏、贵州、云南等大片区域最高气温多在32℃以下,天气总体较舒适,不易发生中暑风险,属实令人羡慕。
2023“加长版”三伏日历来了 连续第9年长达40天
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今年是“加长版”三伏天,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
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今年的三伏也就是“加长版”的40天。
三伏天科学养生 避开这五大误区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防暑降温成为重中之重,网络上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但并非适合所有人,避开以下五大误区,助你科学养生。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中很重要的外治疗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治疗肺部、骨关节等方面疾病,以及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虚寒型体质等人群。孕妇、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用三伏贴治疗。另外,贴三伏贴需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进行用药。
误区二、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
绿豆是寒性食物,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酷热天气下,冰凉的绿豆汤成为不少人喜爱的消暑佳品。但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尤其是阳虚体质、湿气较重、四肢冰凉、易腹胀腹泻人群都不宜多喝。
误区三、防暑不怕凉
三伏天里,很多人都只关注如何防暑,喝冷饮、吃冰镇西瓜、洗冷水澡……炎炎夏日里这些消暑方式好惬意,但过度贪凉容易损害机体功能。例如,外出大汗归来,毛孔正处于张开散热的状态,在空调冷气或凉水的冲击下,毛孔会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散发,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而大量饮用冷饮,也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身体不适。
误区四、伏天就要“以热制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有些人喜欢“以热制热”,通过促进身体排汗来达到消暑目的。体质虚弱畏寒、腰背和手脚易发凉、免疫力较低的这类人群,适合在三伏天用热水泡脚、喝姜枣茶、喝羊汤、晒后背、贴三伏贴等“热养法”让身体热起来。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热制热”,内热体质人群如果采用“热养法”可能会导致上火,易出汗人群则可能因出汗过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
误区五、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热爱健身人群即使烈日炎炎也依然坚持锻炼,以提高身体耐热力,但大汗淋漓会损耗体力和津液,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血液粘稠而引发的心梗、脑梗等疾病。即使年轻人也需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以免中暑。
中国天气网温馨提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都将处于“热热热”的感觉中,希望大家都掌握科学的养生知识,健康过三伏。(策划/杜冰冰 数据支持/王伟跃 设计/魏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地商家因“拥有最终解释权”被罚
- 利用几何规划算法 自主挖掘机器人筑了堵石墙
- 探访澜沧江-湄公河上“中国第一港”:提质升级迎复苏
- 几十亿元立项工程烂尾,“造景冲动”为何停不下来?
- (新春走基层)文创赋能 福建宁德畲家年货走俏新春市场
- 香港建筑师阮文韬:跨过深圳河 逐梦大湾区
- 山西首座碳中和加油站投营
- 科技创新为影视产业添薪加火
- 俄罗斯“进步MS-21”货运飞船出现密封失效现象
- 外媒:一名哈马斯领导人在遭以色列关押期间死亡
- 天文大潮+寒潮大风为何会加剧咸潮
- 广西“三月三”催生消费热 商家深挖过节仪式感
- 丽江探索旅游城市发展工业新路径 成云南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 不少老楼加装电梯存在后续管理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出台指引
- 日本粉丝惜别大熊猫“永明”“樱浜”和“桃浜”
- 辽宁大连突降暴雨 造成两人意外死亡
- 波司登连续26年助力中国登峰事业
- 安徽黟县夏日文旅消费升级 开启“亲水”体验游
- 辽宁大连:17家航空公司新增加密30条航线应对暑运高峰
- 民俗专家:春分“立蛋”意在留住春天,孕育吉祥
- 热门推荐
-
- 让长城说出自己的秘密
- 美国声称俄罗斯试图干涉美总统大选 俄方:荒谬
- 巴西学者:中国的扶贫理念对二十国集团里约峰会具有启迪意义
- 救治不了的美国银行们,到底怎么了?
- “机器”写的作文真不行
- 韩最大在野党暂缓提请弹劾韩德洙
- 山西晋城邀八方来客感受太行山上独特年味
- 四川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石棉段建成 沿线景区将迎客流高峰
- 嫦娥六号返回 “神舟家园” 四子王旗再迎“泼天的富贵”
- 唐风晋韵中触摸历史,诗经山水间放空心灵 山西曲沃邀客晋都行
- 辽宁新春戏曲晚会:名段名家齐聚展现中华传统文化
- 跨雄商高铁唯一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完成迁改
- 欧盟向苏丹认捐1.9亿欧元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
- 全国晚稻播栽近九成
- 全国大部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黄淮以南气温偏低
- 中新真探:空心菜是抽筋菜,吃完会抽筋?
- 女子玩“密室逃脱”左脚被踩3处骨折
- 外企在中国|上海英国商会执行会长邓斯图:外企将中国作为拓展全球业务的基地
- 年轻人出游喜欢被“文化味儿”填满
- 湖南推动水果促农稳定增收 水果第一产业产值约3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