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杯冰咖啡 咖啡成瘾这件事你怎么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喝咖啡这件事,成了大家默认的工作生活“标配”。
从从前的细细品,到如今将咖啡当饮料喝,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近日,重庆晚报记者询问了部分咖啡爱好者,大家都说,咖啡成瘾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工位上有杯咖啡才安心
王瑞如在渝中区从事品牌公关工作,26岁的她,几乎每天都疲惫于各类关系维护和危机公关的处理,尤其最让她苦恼的,是不定时制作各类技术含量较高的PPT汇报方案。了解她的同事都知道,王瑞如对冰咖啡有执念,无论天气如何,每天不低于两杯冰咖啡。
“没有咖啡的日子,我肯定是过不去的。”王瑞如形容,最近3年,各行业都在狠抓品牌影响力,有的查漏补缺,有的走向专业化,有的重新对品牌作全方位梳理,以至于从事品牌营销相关工作的同行,都跟她一样,突然感觉到压力剧增。
“为拿到每个月的绩效工资,完成各项KPI指标,真是累得喘不过气。”王瑞如说,但凡有杯咖啡放在办公桌上,她浮躁的心都会稍微安定一些。
边码字边喝拿铁最减压
“来杯热拿铁!”35岁的韩女士是重庆一名媒体人,长期在外奔波采访,但凡遇到咖啡馆,她没准就会去买上一杯。
2018年以前,韩女士只喝奶茶,但随着体重“控不住”了,她开始尝试喝咖啡。从起初咖啡“七分糖”到“三分糖”再到现在的“无糖”,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韩女士说,最初爱上喝咖啡,无非是它对控制身材很友好。但现在爱喝咖啡的理由有所不同,毕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内耗较大,总需要一个寄托品。在她看来,咖啡能承载这份寄托。
“同样的,在家也好,在公司也好,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点一份咖啡外卖,收到后就开始动笔,边喝边写,似乎文字创作的‘痛苦’都会减少好几分。”韩女士说,每当一杯咖啡见底,就意味着稿件顺利完成,这种工作状态,是最舒服的。
考研路上的那杯冰美式
谈起喝咖啡的爱好,赵茂提起了自己的考研经历。
赵茂曾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法学生,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并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坚定选择了二次考研。备考期间,她重新购买了相关题册,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出现在江北区观音桥的一家自习室里。跟她一样努力备考的,还有她手里的那杯冰美式。
“我承认一战备考的时候有些偷懒,比如学累了就趴在桌上睡觉,特别是每到下午1点的时候,眼皮子就在‘打架’。”赵茂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为了二次考研能如愿以偿,她每天平均要自学10个小时以上。若是没有这杯冰美式,她可真的有些撑不住。
“想起那段经历就头疼,每天温习至少7本法学书籍。”赵茂说,回想起来,不知是咖啡真的提神醒脑还是心理作用,总之喝上一口,浑身就充满能量。
就这样,那杯冰美式陪伴她度过了考研生涯。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她如愿考上了重庆大学。“说来也奇怪,现在每天一杯冰美式的习惯,还真戒不掉了!”赵茂说。
谈业务喝咖啡成功率高
重庆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咖啡的流行,咖啡的功能似乎不仅仅局限于提神醒脑,它的社交属性逐渐凸显起来。
在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工作的陈女士说,由于岗位特殊,白班、夜班大家轮着来,把咖啡当水喝,似乎成为了日常。但工作之余,她更喜欢约闺蜜去人气咖啡店聊天,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拍照打卡。
“把自己美美的照片上传到网络社交平台,与大家分享探店经历。线上、线下社交两不误,以咖啡会友,何乐而不为呢?”陈女士说。
刘雨欣在重庆一家制造型企业工作,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她观察到一个现象,大家对咖啡馆情有独钟,几乎隔三差五就会约客户在咖啡馆沟通业务。
“或许因为那里氛围较为轻松,所以双方聊起来比较愉快,业务谈成的几率也相对高一些。”刘雨欣说。
专家说法
“咖啡成瘾”是无意识形成的情绪调节模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钱丰:
所有形成依赖的东西,都投射了一定的情感依恋。“咖啡成瘾”是生活中一个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有一定功能性,比如有人感觉压力大时喝咖啡,来缓解焦虑和压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心锚效应(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属于条件反射里面一种形式),因此有人看到办公桌上有一杯冰美式就条件反射似的没那么烦躁,这和有的人闻到特定的香味儿就会感觉很放松是一个道理。
“咖啡成瘾”从心理学上分析,是一个人在无意识形成的情绪调节和缓解情绪的固定行为模式。如果喝咖啡对身体和生活没有影响,可以继续。但是,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情绪压力,如果长期只依托于某一种物质来缓解情绪,可能会形成物质依赖,因此建议多发展其他的方式来调解情绪。
喝咖啡要适量 不然对胃肠有损伤
国家高级营养师、原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临床营养科主任刘莉:
咖啡含有咖啡因,咖啡“提神”的功效也深受欢迎,但喝咖啡也要适量,建议一天250~300毫升即可。咖啡喝多了可能对胃肠有一定损伤,还会影响食欲。另外,咖啡最好不要在晚上喝,越喝越兴奋,这就助长了熬夜,长此以往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此外,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老年人、孕妇、胃病患者、维生素B1缺乏者、癌症患者等也不宜喝咖啡。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记者 张春莲 柏雨欣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玛纳斯》,千年史诗焕发生机
- 深中通道加速大湾区互联互通
- 山西晋中推出文旅迎新十大系列活动 邀海内外宾朋过大年
- 广西越南经贸热络 多领域“双向奔赴”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突破20亿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
- 北京图书订货会启幕 台湾图书受关注
- AI字幕精准解说 抖音亚运会无障碍直播间观看人次超273万
- 乳腺癌患者家庭关爱暨嘉年华活动举办 多方力量助力患者重归社会
- 乌官员称俄袭击乌克兰已致3人死亡 俄方暂未回应
- 欧洲旅行商参访丽江 携手拓市场谋共赢
- 中国特有濒危物种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稳步增加
- 专家倡导建立闭环、加速罕见病治疗领域临床转化研究
- 日本官宣“首相夫人首次独自访美”,宣称彰显日美“前所未有亲密”
- 文化中国行丨传世古建:到正定隆兴寺领略宋式美学
-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何振良:光明之城向未来
- 赖声川故乡的“戏剧小镇”激活年轻人戏剧梦想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刘永好:民营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逐步成为重要力量
- 盐城“好大叔”8年代驾挣16万元 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风采
- 业界人士研讨数智司法创新 推动AI在司法领域创新应用
- 热门推荐
-
- 湖北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2743件
- 青海700余名“税费管家”为12万户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 海南着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家能源集团多措并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14亿元
- 云南暂停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财政部:2024年全国财政运行可实现收支平衡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已就西方继续对乌供武做好准备 G7将确保对俄制裁取得成效
- 保护高原植被 拉萨拉鲁湿地、南山公园成立森林消防站
- “徽商长三角总部中心”落户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 美国马里兰州一购物中心发生枪击致1人死亡 枪手在逃
- 数智化升级加速,能源领域驶入“自动驾驶”时代
- 担忧监督员挑选公平性 美法官驳回司法部与波音就坠机事件认罪协议
- 大学教授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 浙江金华促科创“发芽”
- 葡萄牙前总理科斯塔获得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奖
-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访问日本少林寺拳法总部
- 第四届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
- “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指数2023”发布 北京、杭州、上海列前三
- 阿拉伯国家民众对美国日益失去信任
- 江苏盐城建湖一店铺发生煤气罐爆炸事故 致1死1伤
- 埃及同欧盟签署74亿欧元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