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打好一日三餐保“胃”战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乍暖还寒的初春是胃病高发时节,那么,早出晚归的上班族,该如何安排一日三餐,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胃呢?
早餐要护胃 最好选择热食,慢点吃
早上建议大家吃热食。对于很多上班族而言,新的一天从起床开始就忙忙碌碌,很多人喜欢简单一点,比如面包配牛奶。这样的搭配看似营养,但是初春早晨的温度相对较低,胃还没有真正“暖”起来。此时如果摄入较冷的饮食,会使胃气受损。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孙刚介绍,早餐搭配要适当“杂”一点。一小碗热腾腾的山药粥、大枣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适量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如鸡蛋、豆制品、瘦肉等。
最后,吃早餐时最好慢一点。不少人为了赶时间,早餐即便是趁热吃,也会吃得较快,这样食物不容易消化,影响营养的吸收效率,对食道和肠胃也都会造成刺激。
午餐要养胃 不要边工作边吃饭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每天的午餐大多会选择叫外卖或自带饭盒。外卖中一般绿叶蔬菜较少,而偏于油腻,味道也比较咸。最好在叫外卖的时候提醒对方多放些蔬菜,少放些盐。自带饭盒的蔬菜最好以块茎类蔬菜为主,因为隔夜的绿叶菜的营养成分较容易流失。此外,不要边工作边吃饭,以免影响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孙刚主任建议大家短暂的午休后吃上一个水果,不但能够补充多种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午饭食物的消化,并有提神醒脑、增加工作效率的效果。
晚餐要“松”胃 不要吃得太撑吃得太晚
“不少朋友喜欢在晚上聚餐,往往会吃得过多,时间久了,体内脂肪越积越多。”孙刚主任指出,晚上聚餐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造成失眠、记忆力减退和肥胖等,甚至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要在晚上给自己的胃“松”一下,不要吃得太撑。此外,晚餐时间不宜过晚,最好在晚八点之前。这样做便于食物消化,还有利于预防脂肪肝、尿路结石等疾病。 通讯员 杨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证监会:近期上市公司未出现“扎堆减持”和大量违规减持现象
- 黑土地上的新农人韩凤香:带领村民科学种田致富
- 台风“三巴”可能在北海到雷州半岛一带沿海登陆
- 谁将成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
- 广西柑橘等品牌获中国贸促会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助拓海外市场
- 最高罚500万!丽江规范五一旅游市场价格严惩“旅游刺客”
- 中国驻柬埔寨使馆凭吊中国维和烈士
- 2024微博文化之夜再临郑州 多元多维赋能文旅发展
- 澳媒: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检测到XBB.1.16毒株
- 从小手拖到无人驾驶 山东农业机械生产迈向高端化
- 向家坝灌区瓦房头渡槽最大单跨浇筑成功
- 《大江大河3》开启“新征程”,董子健透露角色变化
- 收藏学习!个人所得税汇算服务与风险提示十三案例
- 东盟经济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数字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 西洽会看变化:一件展品的“高”“新”之路
- 瓦伦西亚的“水之道”
- 新漫评:美国逼近财政悬崖 上演疯狂操作
- 及时为社会抚养费“老赖”摘帽,很有必要
- 严莉莉谈企业家精神:肩负使命,坚韧不拔
- 买回来的肉突然“跳”起来?别怕,恰恰说明它很新鲜
- 热门推荐
-
- 马来西亚手风琴艺术节落幕 中马青少年开展音乐交流
- 贵州长顺县山火已扑灭 遇难人员身份确认
- 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5月20日在广东茂名举办
- 自然资源部:2022年中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5年前下降18.9%
- (新春走基层)浙江横店:超3万名影视工作人员“不停摆”
- 震后发出第一道求救信号 他们走出悲伤“忙着好好生活”
- 见证“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结硕果
- 鰼部酒谷出佳酿 一杯君品醉南国——习酒·品酒师项目走进羊城广州
- 美国众议院未通过对国土安全部长的弹劾案
- 财政部: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结构性的
- 原创音乐剧《飞天》首演 敦煌艺术跃然舞台
- 滑雪场如何从“一季火”到“四季热”?
- 中泰共建的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揭牌
- 我国摩托车产业稳中有增仍需释放需求
- “老头乐”退场,老人出行咋办
- 印尼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 同比增长4.95%
- 招商证券谢亚轩: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稳步回升
- 低温津贴为何年年呼吁仍年年“遇冷”?
- 乌媒: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
- 26个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落地北京昌平 预计5年营收超7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