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古祠堂 千载永流芳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4月的川西,眉山三苏祠春意盎然,游人如织。人们在此感念一代文学大家的旷世才情,也为“一门父子三词客”读书正业、孝慈仁爱、为政清廉的优良家训家风深深打动。
踏入三苏祠,古木参天,百年银杏、千年黄葛,透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自元代改宅为祠,于明末毁于兵火,到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上模拟重建,千百年来,三苏祠始终是历代文人雅士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如今的三苏祠,占地106亩,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苏宅古井、苏宅丹荔等遗迹,陈列有三苏家训家风、生平成就、东坡书法碑刻等,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称其“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悠悠古祠,三面环水
三苏祠的主体建筑,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的清代建筑群,其与西蜀园林相融合,形成了“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形式,整座祠堂构建在三面环水的一座半岛上,坐北朝南,在一中轴线上组成三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又有自由变化,从而形成了不严整对称的格局。
四合院的第一进院落为飨殿和东西厢房。飨殿建筑面积250多平方米,为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供奉着三苏父子塑像。步入四合院的第二进,则会见到一个肃穆雅致的园子,园中有“丹荔飘香”的荔枝树,还有一口苏宅老井。这口老井是保存至今的苏家遗迹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祠堂内所有生产和生活用水,几乎都依赖这古井。
园中另一处珍贵遗存是荔枝树旁的一株古老荔枝树化石“并蒂丹荔”。据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苏轼丁忧除服,续娶王闰之,即将还京。老友蔡子华等在苏宅庭院内种下一棵荔枝树,叮嘱苏轼常回家看看。但世事难料,苏轼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宦海羁绊,万里流放,苏轼始终以豁达面对人生浮沉,以热忱对待百姓疾苦——这样的精神,便是三苏风骨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是父是子,文献一家
在文人祠堂中,意味深长的匾额楹联非常多,三苏祠也不例外。透过这些匾额楹联,我们能够穿过岁月悠悠,读懂历代文人名士对三苏父子人品文品与苏门家风的高度赞扬。
在三苏祠前厅门楣正中有一匾,上书“文献一家”。“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原指典籍与贤者,此处指的是三苏父子集文学圣贤于一家。跨过前厅,来到飨殿前,人们一眼就能看见悬挂在正中的“是父是子”匾。这里的“是”,在古汉语里是“这样”的意思。“是父是子”意为有这样伟大的父亲,就有这样优秀的儿子。三苏父子家学渊源深厚,苏轼兄弟的成就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当年苏洵考试落榜之后,回到家中,闭门谢客,整整十年间,父子三人共同学习。飨殿前还挂有三副对联,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这副长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上联赞誉他们的杰出成就依然雄视千古,不同凡响;下联赞誉他们的人品气节,以及即便历经磨难依旧能激浊扬清、保持高尚的可贵情操。
景行行止,墨香依然
三苏祠虽被誉为“南州胜迹古祠堂”,千百年间,却多次遭受破坏。2013年4月,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距离震中80公里的三苏祠受灾严重:16处文物建筑受损,地面沉降,山体垮塌。地震“新伤”叠加历史“旧病”,三苏祠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工程由此拉开序幕。历时近3年的维修工程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修复”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同时对祠内路桥、山体、水系、植被、人文景点等进行综合整治,按照“祠堂区恢复故宅家庙,纪念馆现代手法布展”的原则,对纪念馆展陈改造提升。
在三苏祠主体建筑西侧有一处长亭,名为“百坡亭”。“百坡”之名,取意于东坡《泛颍》一诗:“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寓意出现更多东坡式的杰出人物。亭上的匾额由吴伯箫题,抱柱联“谟议轩昂开日月,文章浩渺作波澜”,意为三苏父子经世宏论如日月光耀千秋,文章豪迈俊逸,汪洋恣肆一泻千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千百年来,不断有景仰三苏的文人雅士来到古祠拜谒三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5日 06 版)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启程 大熊猫“宝力”“青宝”将开启10年旅居生活
- 菲律宾交通团体再次举行罢工 抗议公交车辆现代化计划
- 合肥至连云港海铁联运班列鸣笛首发
- 激活文化资产价值 深圳文交所版权认证平台发布
-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
- 英国伦敦发生枪击事件致1死2伤
- “民宿贷”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 “西藏人人健康”系列公益活动在拉萨开展
- “五一”假日消费活跃 大宗消费稳步增长
- 拔尖人才培养 高校如何“健行”?
-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发布 每餐应保证足量动物性食物摄入
- 重庆石柱黄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抓住代际转换窗口期,推动通信产业持续领先
- 元旦广东旅游市场持续复苏 泡温泉大受欢迎
- 列支敦士登公投反对禁止赌场提议
- 新闻1+1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怎么防?怎么治?
- 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西藏东南部等地仍有暴雪
- 浙江发布中国首个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
- 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召开 助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 生态及避险搬迁 今年已有三万多户搬新家
- 热门推荐
-
- 跑腿小哥P账单 多收顾客百余元
-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文化日”在京开幕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
- 一票玩转三城、出游更便利 豫鄂两地推出跨省高铁旅游计次票
- 追着花儿看新疆 | 沙漠玫瑰竞相绽放 “花海经济”带动产业发展
- 安徽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日本应停止勾连北约的错误政策
- 注意防暑!北京今起三天持续高温 午后阵风可达6级
-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预计2024年新兴经济体加速复苏
- 2024澜湄国际影像周:六国嘉宾获赠源头活水 见证“同饮一江水”
- 沈阳故宫观众人数突破300万 创1926年以来历史新高
- 浙江文旅观察:烟火气腾飞,文旅业好日子来了吗?
- 江苏连云港灌河口海域两货船遇险 25人全部获救
- 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式开通运营
- 海内外青少年“做十六岁”体验闽南成年礼
- 塞内加尔总统萨勒称将于4月2日离任
- 血糖手表绑在茄子上也能“测”出数据?虚假产品大揭秘
- 韩政府评估称:中国在多个重点科技领域超越韩国
- 今夏浙江用电高峰段预计电力供需偏紧 电力企业多措迎战
- 4500年前的“水稻”在山东日照对外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