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带状疱疹潜伏身边 关注风险积极预防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李纯)今年2月27日至3月5日是第二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以“带状疱疹潜伏身边,关注风险积极预防”为主题的2023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圆桌会近期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指出,5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罹患带状疱疹风险显著增加,关注诱因、管理基础疾病、积极行动预防,是远离带状疱疹,从“长寿”到“康寿”的明智之举。
据介绍,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据统计,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杜雪平提醒,带状疱疹离人们很近,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尤其是有基础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罹患带状疱疹。“此外,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肿瘤、HIV、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或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疗的患者,也应当警惕带状疱疹的伺机而动,避免病上加病,导致治疗更复杂。”
数据显示,相比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疾病的风险增加。其中,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84%,心血管疾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34%,慢阻肺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41%。患带状疱疹会影响慢性病控制,糖尿病患者得带状疱疹会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慢性病患者得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强。
杜雪平建议,常在社区医院进行慢性病管理的人群,可向自己的家庭医生咨询自身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积极通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的调节,以及获得特异性免疫例如注射疫苗来进行提前预防。同时,发生带状疱疹后也要尽快咨询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获得尽早治疗。
“皮肤病有2000多种,带状疱疹是其中最疼的疾病之一。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带状疱疹的疼痛更甚于分娩。”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指出,尤其是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带状疱疹的发病趋势更为明显。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唐帅表示,疼痛是影响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侵害、损伤人体神经,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剧痛,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割、针刺、撕裂般,最高可达十级痛感,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人或女性有前驱痛的患者,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显著增高。
研究显示,10%至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约65%的60岁及以上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目前,我国约有400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至5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年。
崔勇强调,一旦发现有带状疱疹,一定要在黄金时间3天内就诊。应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期疼痛控制得越好,带状疱疹恢复得越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就越低。此外要注意,带状疱疹不是患过后就会终身免疫的疾病,痊愈后也可能复发。带状疱疹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干预进行提前预防,如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调整心情、睡眠充足的生活习惯等。同时,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措施。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步入长寿时代,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翻两番。同时,老年带病生存现象较为普遍。健康老龄化,不仅要延长生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减少老年人因身体衰老带来的各种疾病。带状疱疹作为中老年人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提高对带状疱疹等疾病的危害认知,积极行动预防,能够帮助中老年人尽早步入康寿生活。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备受各方关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指出,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慢病共存、免疫力降低等问题,是带状疱疹的易感人群,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提高中老年人疾病及疾病预防的意识。因此,在对公众进行带状疱疹疾病教育的基础上,要针对带状疱疹疾病进行“个性化预防”的深入科普。“个性化预防”未来会成为提高中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健康中国的关键一环。
“当然,我们还应该在基层社区卫生医院,强化全科医学队伍建设,加强慢性病的管理,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全程管理和预防服务,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以治病为中心”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观的转变及落实。”吴浩说。
据知,此次会议由健康报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基层卫生服务平台支持。(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32届广州博览会开幕 低空经济吸睛
- 一名塞尔维亚姑娘的“中国梦”与“中国情”
- 台商在江西:“赣州速度”的背后 是老区与湾区的双向奔赴
- (聚焦博鳌)探访“近零碳”博鳌: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官方通报商贩“以死蟹当活蟹售卖”:属实,涉事商户被清退
- 谍战故事的深度书写 余之言谈新作《行走的秘符》
- 高分考生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古人点的香是什么味儿?女制香师带你“闻香识敦煌”
- “0免赔”能否成惠民保升级新方向?
- 生态环境部发布2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 2024年大连中欧班列开行量平稳增长 运行效能持续提升
- 新疆哈密“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送电端开启架线施工
- 中国文字博物馆如何提升汉字文化国际影响力?
- 主要商业银行批量集中调整存量房贷利率 有人每月节省利息三千多
- 未成年人团队预约、实名注册防倒票 故宫国博多措应对暑期汹涌人流
- 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两名医学界专家获2023年玛希隆王子奖
- 广西友谊关边检站2024年交通工具查验量突破50万辆次
- 如何避免夏季常见病?听听三甲医院中医怎么说
- 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将进行拆解 首条环线十一号线将因此实现闭环
- 热门推荐
-
- 2024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
- 应对首个杨柳飞絮高发期 北京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
- 2023年1月至7月德国新太阳能装机容量已超2022年
- 各地开展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 充电桩下乡需加速 为乡村振兴转动绿色车轮
- 近千名中外青少年漳州古城上演“闽南语”快闪
- 重庆暴雨致11.6万户居民用电受影响 电力部门全力抢修保供电
- 加沙卫生部门:以军袭击加沙北部致87人死亡或失踪
- (两会速递)人大代表:年轻人养生要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的方式
- 生物设计如何跨界数字艺术?业者共聚探讨前沿发展
- 避暑游开启 黑龙江伊春携“森林里的家”南下揽客
- 美方高度关注歼35A和红19亮相
- 北京文化论坛:徐徐展画轴 频频添亮点
- 农业银行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
- 2024雷锋精神论坛长沙举行 让精神种子播撒全世界
- 【何以中国】这座博物馆,让来自罗马尼亚的她深深好奇……
- 8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479元 下调21个基点
- 今年灵魂砍价降幅可能趋缓?医保谈判两大核心规则征求意见,谁将获益
- (新春走基层)福建永定:小灵芝结出“山海情”
- 江西邀跨国公司投资兴业 共享重点产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