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成新农村人结婚标配,没车在村里就没面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农历腊月二十九,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常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开出租车的洪周,带着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回农村老家过年。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在城里开车畅通无阻,车刚开到村口,竟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路拥堵。
车流之中,他仔细看了下路上行驶的车辆,既有漯河本地的豫L和豫Q车牌,也有邻近地市的豫K、豫D和豫C,时不时地还能看见为数不少的京沪粤浙等外地牌照的车辆。
“3年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着去年底‘新十条’出台,在外漂泊的游子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很多人选择自驾返乡。”洪周说。
但意想不到的是,除了返乡车辆,当地牌照的车在路边也停得满满当当,很显然,当地购买车辆的农村人越来越多,汽车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入农村,成为今年春节农村的新气象。
农村婚车婚房是标配
“嘟嘟,嘟嘟!”洪周思虑之间,对面驶来一辆崭新的北京现代ix35将汽车喇叭按得震天响。他将车窗落下,原来是邻居老杨。
“我家里做饭急着用酱油,就开车去村口的超市打酱油,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你。”老杨笑眯眯地打着招呼。
老杨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家传木匠,最近几年一直在郑州从事装修生意。俩人虽多年未见,但“乡里乡亲”一见面依然如故。
“你打个酱油都要开着车去?太奢侈了,什么时候买的新车?”洪周乐呵呵地问。
“刚提的,才3天,12万元,分期付款,首付5万,剩余的尾款4万由儿子来还。车主写的也是儿子的名字,这就算是以后给儿子准备的婚车。”老杨说,趁着春节过年在家,可以开两天,过完年出去打工想开车都开不成了。
“疫情期间还能买辆新车,生意不错嘛!”洪周打趣道。
“你别说,疫情期间,装修行业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只要材料备足备够,即便是小区封闭,也不影响施工。再说我们干的是搭班搁伙计生意,不存在所谓的老板和雇工。不管是谁联系的生意,大家拼班儿一起干。干完了,平均分钱。多的时候每天可以收入七八百元,少的时候每天也能分个一两百元。平均下来每天能挣个三四百元,生活还是有保证的。”老杨一边说话,一边惬意地吐了一口烟圈。
老杨48岁,虽然还未到知天命之年,已经开始筹划未来的养老生活。“年龄大了,再干几年,不打算再外出打工了,准备回家流转承包几十亩地。”老杨正说得兴高采烈,手机响了,话筒里传来妻子洪亮的声音。
“怎么买个酱油都得半天……”老杨快速向洪周道别,开着新车一溜烟跑了。
洪周到家刚坐定,邻居李水仙就串门来了,开门见山说的话题是她家新买了一辆汽车。
“我大儿媳妇年前花12万块钱买了一辆比亚迪纯电动汽车。二儿子已满19岁,刚拿到驾驶证,也筹划着想买一辆车。现在买一辆新车吧,由于是新手,没驾驶经验,磕了碰了不划算,打算先买一辆二手车,等结婚的时候再买一辆新车。你给参谋参谋买什么牌子的二手车合算?”李水仙说。
“现在买车不用急,特别是买二手车,更不用着急。”洪周向她接着解释,“最近卖二手车的比买二手车的多。现在二手车市场里囤的车,没有一个不急着卖出去的。而且由于新车一个劲儿地降价,二手车市场以后肯定也会受影响,车窝在他们手里,车价会随着车龄增长不断贬值。尤其是车辆保险到期了,还得重新购买新保险,所以这年头最着急的是二手车市场的车商。你别急着买。”
他彻底说服了李水仙。“行,先不买吧,以后我的任务重着呢,除了买车,还要给二儿子在城里购买婚房。现在的农村孩子结婚,婚车、婚房是标配。你看,农村家里的房子盖得铁桶炮楼一样,在城里照样还得买婚房。”李水仙乐呵呵地说道。
农村机动车驾驶人年均增量超过1300万人,已达2.89亿人
回顾20年前,汽车在国内还算是奢侈品,甚至在城市,一个普通家庭很少能拥有一辆家用汽车,更不用说农村了。
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购买汽车。
看下这组数据。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0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64亿人。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7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923万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从少数人的奢侈品逐步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以及普通家庭的消费品、必需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城市购买车辆的增多,我国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争相购买汽车的现象,汽车在农村市场仍有着巨大的销量潜力。
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城乡经济统筹均衡发展,机动车和驾驶人增长重心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从驾驶人增速看,10年间东部地区驾驶人增速为9.7%,中部地区为10.3%,西部地区为11.9%,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增长迅猛,年均增量超过1300万人,目前已达2.89亿人,占全国驾驶人数量的57.8%。此外,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8亿辆,其中汽车1.4亿辆,分别占全国的50.2%、44.1%。
农村市场的潜力不可小觑。
洪周分析:“现在如果农村家庭没有汽车,在村里就会感觉没面子,而且年轻人谈婚论嫁,也需要车子。村里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娶媳妇都困难。除此之外,农村用车主要是走亲戚,从农村到城里走亲戚串个门,差不多都得几十公里,在农村没车,真不方便。”
在洪周老家的镇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村人,也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回老家才开开车过过车瘾,过完年之后,把车放家里又出门打工赚钱了。这些打工人为何不能开着车出去打工?
“外出打工的农村人挣的都是小钱,如果再带着一辆汽车出去,在城里光停车费一个月就得好几百,再加上油钱和日常维护,这笔钱一年下来可不少呢,既不划算也不方便,所以将汽车放到农村家里,过年回来开一开过过瘾,既有面子又很方便,何乐而不为呢?”洪周说。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绿色产业双创大赛总奖金逾百万元
- 桂林漓江遇超警2.65米洪水 防御提升为I级应急响应
-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提醒:加强防范持续暴雨自然灾害
- 湖南桑植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 40余名传承人献唱推广桑植民歌
- (聚焦三中全会)韩文秀: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出现积极变化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90后”养蜂小伙探索致富新“蜜”诀
- 16000人齐跑深圳南山半马
- 十年磨一剑 国际互联网小镇如何走向世界?
- 中秋假期第一天 全国交通出行平稳有序
- 国际识局:打造武器堡垒,触角伸向亚洲 北约峰会遭抗议
- 广西南宁宾阳县发生房屋倒塌 已致3人遇难
-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获新成果 中国科学家首揭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
- 广东消委会推动整改在线平台预订酒店不可取消问题
-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核实的公告
- 计算机知识与科学思维的盛宴 “图灵宇宙”系列即将推出
- 俄乌局势进展:英国将向乌提供远程无人机 南非重申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
- 山西大同:用技术“金钥匙”打开农业“现代门”
- 前8个月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3%
- 柬埔寨计划在中国澳门设立商业中心
- 浙江上虞首个音乐节“五一”假期上演 促旅游创收2.59亿元
- 热门推荐
-
- 四川:积极应对新一轮降雨过程 41528人提前转移避险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启动“丝路未来青少年行动”
- 两岸音乐家联袂厦门跨界演绎古典与流行
- 在时光的长河里,让非遗绽放新彩
- “机车奶奶”骑行36000公里 走过大半个中国
- 202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闭幕
- 新疆油田重油公司超稠油油藏转驱泄开发以来累产突破百万吨
- 浙江常山新乡贤“扎堆回乡”:花果飘香山村产业旺
- 解码高考志愿填报“生意经”: 张雪峰的课排到2025届
-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泰国赛区举行决赛
- 香港夫妇关注内蒙古自闭症儿童 连续5年捐资捐物
- 欧盟调派近500名消防员和7架消防飞机应对希腊野火
- 作家马伯庸:希望能够写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儿童如何防治?
- (新春走基层)福建连城:客家“拔龙”闹新春
- 财政部: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9%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再增2家
- 卵巢“延迟退休”维护老年健康
- 广州首条地铁环线实现贯通
- 澳门企业家:与祖国同频共振,感受濠江两岸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