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市医院发热门诊已增至303家
本市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全市在院诊断新冠感染者数量及核酸检测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期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昨日,北京市第43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目前全市医院发热门诊已由94家增至303家,全市全部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全市349家正式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发热诊区,为有发热等11类症状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市民若出现发热等症状时首选居家休息、合理用药、自我康复;居家治疗不见好转时,首选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就诊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昂介绍,疫情的快速发展导致医疗服务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压力。据统计,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月5日至11日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数1.9万人,较上一周上升6.2倍。李昂表示,针对市民近期反映较突出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难问题,迅速部署全市发热门诊和诊室扩面增容,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均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增派人员力量。
李昂表示,目前,全市医院发热门诊从94家增长至303家,全市全部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其中24小时开诊的235家,可接诊发热儿童的100家。同时,全市349家正式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发热诊区,为有发热等11类症状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李昂说,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减弱,广大市民无需对病毒“谈虎色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不要恐慌,首选居家休息、合理用药、自我康复。居家治疗不见好转时,可首选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联系家庭医生寻求帮助。病情较严重、超出基层诊疗能力的患者,根据病情至辖区二、三级医院就诊,必要时转诊至市级定点医院。
目前,各区已公布本区家庭医生(团队)及其负责提供服务的社区(村)范围和联系方式。如果居民尚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可通过社区网格化服务途径,及时联系查找本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将根据您的症状和相关情况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同时,对于辖区高龄、行动不便等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人,在开展健康评估的基础上,社区医务人员可提供上门巡诊或协助转诊。
120接听受理坐席紧急扩容
据介绍,近日本市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12月9日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对12月9日的120急救电话呼入分析显示,咨询和重复拨打电话的约占八成,要车电话约占两成,要车电话中涉疫人员非急危重症转运需求持续升高。李昂介绍,为了应对电话呼入高峰,北京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调整接听调派模式,优化调派流程,调整人员班次,补充力量增加120接听受理坐席。要求各区成立非急危重症转运专班,设立救助转运电话,保留爱心车队、转运专班,统筹调配非急救转运车组,分流非急危重症需求。同时,加大120急救电话应用场景宣传,鼓励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自驾车等方式就医。
在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下,12月11日,120电话24小时呼入量较前一日下降约18%。李昂表示,本市将继续全力以赴支持120急救服务,保障急危重症救治需求,推进就医咨询服务,也希望市民继续理解支持和配合,合理使用120急救电话,咨询就医、非急危重症等情况不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热线。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等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全市互联网医院44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67家,可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为感染者提供健康咨询、远程诊疗、转诊指导等服务,推进开展重点人员情况摸排。
新冠用药目录推荐108种药品
近期,很多市民在医疗机构和药店排队开药购药,购药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的药品品种。为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市卫生健康委组织药学、临床和中医专家,结合北京市气候特点,参考本轮疫情用药诊疗实际,制定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目录单独发布)。用药目录是对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用药的完善和补充,将清热、解毒、排湿等功效的中药具体到药品品种;采取中西药分开的原则,针对发热、咽痛等6类中医诊断症状推荐67个中药品种,针对咳嗽咳痰等4类临床症状推荐41个西药品种。
李昂介绍,108个中西药药品都有各自的治疗特点,也有很多OTC(非处方类)药品,市民可以在医院以外,根据自身症状需求从零售药店、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购买,根据说明书合理使用药品,没有症状不要吃药。如症状加重或在居家康复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疑问,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疗并进行用药咨询。
“为了避免大量人群集中感染导致疫情高峰,对正常生产生活和就医秩序产生较大影响,在现阶段我们仍需尽可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扩散,通过适当的防护和管理措施减少疫情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影响,有序、平稳实现防控策略的转换。”李昂说,请市民朋友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使全社会能更快更好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文/本报记者 王斌 赵婷婷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十一”假期成都地铁全线网累计运输乘客3888万人次
- 湖南祁阳机械化作业为“双抢”按下“快进键”
- 近万件“硬核”科技产品亮相广东佛山
- 专家:儿童安全座椅成交通事故中的“救命椅”
- 90后女子立遗嘱 为何将房产留给同事
- 日媒:日本石破内阁集体辞职
- 春运首日中国铁路发送旅客1039万人次
- 2023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超80亿元
- 俄罗斯一架米-8直升机坠毁已致6人死亡
- 优化科技金融供给 建行有实招
- 放榜!10余省份公布2024公务员省考笔试成绩
-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35载:拓展世界高原医学研究领域
- 北京发布第四轮拟供项目清单 13宗地建筑规模126万平米
- 河南上半年网上零售超2200亿元 同比增长17.8%
- 出现阳性感染者楼栋如何消杀?“十问十答”告诉你→
- 丝路千年大数据揭秘茶咖融合的前世今生
- 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开启 “东盟特色”螺蛳粉成新赛点
- 情景歌舞剧《奔腾向海》演绎“海上福州”发展故事
- 谍战叙事中的生活化表达 电视剧《潜行者》热播
- 日媒:日本原子能机构茨城设施确认2处放射性物质污染
- 热门推荐
-
- 岸田文雄携官员摆拍试吃福岛海鲜,边吃边夸:非常美味!
- 浙江宁波民主评议“快问快答”: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
- “第二届中韩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交流会”在首尔举行
- 能源革命与百姓生活摄影大展征稿启动
- “天地人和·大道不孤——卢禹舜中国画作品展”在海派艺术馆开展
- 中新健康 | 青海医者肿瘤防治宣传周倡导科学防癌
- 宴会结束时,桌上很多菜动都没动
- 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第三届空中丝路国际航空合作论坛举行
- 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4.74亿
- 王毅会见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
- 未按教学大纲教学 “打游击”式校外体育训练隐患多
- 印尼中苏拉威西省西北海域发生5.6级地震
- 【小陇画报·303期】麦积山石窟:绝壁上的美丽佛国
- 交通运输部:9月1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1亿人次
- 外科医生手绘医学画作“出圈”
- 在语言文字盘点中回眸与展望
- 中美青年携手共行“厦门实践” 奔赴可持续发展未来
- 新疆喀什:戈壁滩上养出澳洲淡水龙虾
- (第六届进博会)外企谈进博:进博会在推进全球罕见病诊治上彰显其“共赢”价值
- 美国再度上演“血腥周末” 美民众已对枪击案件频发感到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