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三度心脏换瓣 医生:高龄并非再度心脏手术的禁区
中新网广州11月11日电 (蔡敏婕 廖胜杰 张灿城)今年72岁的庞伯近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人生中的第三次心脏手术。暨大附一院副院长、心脏血管外科张晓慎主任医师称,虽然高龄病人再次换瓣有一定风险,但是只要进行详细的患者条件判断、围术期流程制定、手术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准备等,再次心脏手术不是“禁区”。
庞伯十多年前因为心脏二尖瓣疾病先后经历了两次正中锯开胸骨的传统心脏瓣膜手术。如今,原来更换的人工生物瓣膜逐渐出现衰败,失去了正常的功能,随之出现了三尖瓣的极重度返流。庞伯感觉心慌、气促越来越明显,近几个月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水肿到了膝盖,寸步难行。
刚入院时,庞伯不仅不能平卧,呼吸很费力,肝脏已经增大到肋下三横指,而且经过检查,发现存在极其严重的肝功损害。
张晓慎查看病人后表示,正常人的肝脏在肋下是触不到的,说明庞伯目前正处于急性心力衰竭时期,循环淤血严重,从而导致肝功能不全,首选综合治疗控制心衰、恢复主要器官功能后再考虑手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庞伯身体的各项重要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满足了接受微创手术的标准,并接受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心脏手术:胸腔镜下二尖瓣再次生物瓣置换术以及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手术。术后八天,庞伯康复出院。
生物瓣膜的主要优点是手术后患者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避免了抗凝不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普遍用于老年瓣膜患者,但生物瓣膜最主要的缺点是远期“衰败”。
张晓慎介绍,生物瓣膜的衰败是指瓣膜在人体内工作一段时间后,瓣叶必然出现钙化、僵硬,甚至撕脱,严重时导致狭窄、返流的现象。生物瓣膜衰败的速度取决于接受换瓣者的年龄和人工瓣膜的压力负荷:接受生物瓣置换的患者年龄越轻,衰败越快;患者血压高出正常范围越多,生物瓣衰败也会加速。
张晓慎解释,瓣膜退化、冠心病等因素是导致老年瓣膜疾病的常见病因,目前在老年人瓣膜置换治疗有两个重要问题,第一,部分老年患者身体条件差,手术并发症增多、术后恢复慢,甚至不耐受传统开胸心脏手术,病人对手术治疗普遍存在抵触心态;第二,伴随人工生物瓣膜衰败,需要接受再次心脏手术的基本上也是高龄患者。
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国经济和卫生水平的巨大进步,伴随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比例增高以及生物瓣膜应用的增加,老年患者心脏手术治疗(包括再次心脏手术)需求的绝对量也将增多。
“受益于心脏外科手术方式及体外循环等各种技术的日趋成熟,年龄因素已逐渐不再是手术首要禁忌症,但再次手术需考虑组织粘连等问题,手术难度必然增加。”张晓慎说。
张晓慎表示,随着微创手术水平的进步,胸腔镜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日趋成熟。他表示,通过胸腔镜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生活质量提高等优点,是符合适应症的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选择之一。(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杭州登榜“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背后:让信用融入城市生活
- “伊儒会通”时代价值与当代实践研讨会在浙江衢州举行
- “中国绿色生态马铃薯之乡”的国际合作
- (新春走基层)广铁集团多措并举,全力保障铁路动脉畅通
- 第六届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开幕
- 朝中社:拉丁美洲将不再是美国的“后院”
- 原创新药美国上市后 和黄医药在上海启用“创新药生产基地”
- 《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二季开启 打造中国孩子自己的传统文化幻想世界
- 3月上海邮轮口岸出入境邮轮将达30余艘次
- 纷纷标榜“美食第一” 外卖平台上“吹牛”的真不少
- 2009年以来冬季最强雨雪冰冻来袭 多部门多地方积极部署应对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致谢加拿大“当代白求恩”赴华义诊
- 联结五洲四海 首届世界南少林咏春拳大赛总决赛于福清闭幕
- 全力保障夏粮丰收 河南各地及时做好小麦夏管工作
- 广西南宁破获一起超300万元走私卷烟案件
- 马斯克就台湾问题答美媒:中国大陆就是要统一,无需解读言外之意
- 重庆建设枢纽港产业园 着重发展先进成套装备等产业
- 外媒:多名巴基斯坦清真寺爆炸事件嫌疑人被警方逮捕
- 上海:借赛事选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 强降雨致部分路面坍塌 辽宁已转移14553人避险
- 热门推荐
-
- 福建2024年外贸进出口1.99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 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云藏”受众覆盖全球76个国家(地区)
-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亮相桂林艺术节上演明朝版“绝地求生大逃亡”
- 冷空气继续东移南下影响我国 东北地区局地降温剧烈
- 陕西发布暴雨蓝色及强对流黄色预警
- 海南部分高速公路路段通行受阻 正加紧抢通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22千米
- 西藏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一站式通关服务助力经济发展
-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进入“重运营”阶段 自动充电机器人等亮相展会
- “喜效应”点亮幸福生活
- 汇聚54家参展商 2023JINGART艺览北京今日启帷
- 中新健康丨工伤申请有时效吗?人社部回应
- 菜篮子,保供增收门道多
- 第三轮输配电价改革开启 电网企业彻底告别“吃差价”
- 工信部:中国钢铁长期定位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 美媒:非法入境朝鲜的美国士兵被美军拘留 面临8项指控
- 【寻味中华|饮食】火晶柿子:林中有丹果 压枝一何稠
- 国际最新研究:全球旅游业碳排放2009至2020年每年增3.5%
- 西湖龙井开采在即 杭州设临时收寄点助春茶采销
- 约定的午餐土鸡火锅变蛋黄派 “低价×日游”都有哪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