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关心,真的是对方需要的吗?
心理聊吧邮箱收到一封倾诉邮件,描述了自己关心职场中年轻人却被嫌弃的经历:“同事发了条朋友圈:身边有人患有‘关怀强迫症’怎么办,并配上了三个翻白眼的表情。没想到我的热心会让同事有这样的恶感。”心理专家表示,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不同、需求不同,避免“关怀强迫症”,不只适用于同事之间,同时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交往,看到别人的需求,给年轻人和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片广阔天地。
倾诉:同事发的朋友圈让我很难过
同事发了条朋友圈:“身边有人患有‘关怀强迫症’怎么办”,并配上了三个翻白眼的表情。而中午,我才跟她聊了会天,谈到我觉得她工作中对客户的态度有点不妥。看到她发的话,我当即心猛地一沉,赶紧上网搜了下解释:关怀强迫症,指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喜欢关怀别人,不去关心别人就觉得难受,这种关心和关怀还强迫别人接受,以此来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心理满足。
我一条一条地翻着评论,不少人代入自己,也有不少网友在吐槽同事——“我好像就是,有时候我都觉得我超过了那个关怀的程度,什么能帮的都想帮忙,不叫我帮忙就是不喜欢我了”“我同事估计就有这个症状,嘴巴不停地吧唧吧唧就不干实事”“可能是我同事了,我发现她特别喜欢开导别人,懂点东西就开始叭叭叭,其实没几句是对的,但关键她不这么觉得,她觉得拯救了别人的人生”……
想到那位同事可能在影射我,有点难过。我一直是个面冷心热的人,随着年纪增长,看着办公室新来的小姑娘小伙子,有种看晚辈的感觉,很喜欢年轻人的活力,看到他们初入职场冲劲十足,也看到他们工作中包括待人接物上的一些不妥之处,总想着提醒一两句,希望他们走得顺一些。开口之前,也会字斟句酌,意思要表达到位也要关照到年轻人的面子和情绪,并没有指望获得什么回馈,他们愿意接受我的意见,我很开心;忽略我的建议,我也没问题,毕竟有年龄差,我的经验也不一定就真的完全适合他们。
没想到会给人带来这样的“恶感”,我很难过。 小M
解析:避免“关怀强迫症”,不只适用于同事之间
从这封信中,我能感觉到来信者的难过情绪,TA没有想到自己的善意给对方带来了“恶感”。
在以往的经验中,“关怀”和“关心”别人,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一直是受社会嘉许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互相关心和帮助。但是,如果一个人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使别人依赖于自己的关怀,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对人与人的关系产生破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了。
来信者是出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提醒了一下。TA还注意了“表达到位也要关照到年轻人的面子和情绪”。那为什么被关怀的年轻同事会反感呢?
首先,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如果两个人属于两代人,年龄的差距、生活的经历、时代背景和接受的教育等不一样,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差距就更大了。
其次,两个人的角度不同,在关怀这件事上,一个是关怀者,一个是被关怀者;一个是付出者,一个是接受者;一个可能出于同情,那另一个就是被同情者。
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需求不同,这也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来信者的需求是,“看到他们工作中包括待人接物上的一些不妥之处,总想着提醒一两句,希望他们走得顺一些”,这是帮助的愿望。“并没有指望获得什么回馈,他们愿意接受我的意见,我很开心……”“开心”体现了情绪价值,也就是说来信者的需求是助人为乐。后面说“忽略我的建议,我也没问题”。真的会一点问题都没有吗?一旦对一件事有期待,事件没有向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怎么也会有些失望吧。来信者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关怀不是被忽略了,而是被嫌弃了。年轻同事有什么需求呢?从来信者提供的有限信息,只能看出TA的需求是,不想要别人的“关怀”。从TA朋友圈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这种感受还能得到一些人的共鸣。职场中的年轻人确实有成长的需求,但有些前辈的主动关怀,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越界的行为,是不尊重人的表现。这样的行为不会获得他们的认可和尊重,“我发现她特别喜欢开导别人,懂点东西就开始叭叭叭,其实没几句是对的,但关键她不这么觉得,她觉得拯救了别人的人生……”信中提到的这条评论,也表达了这样的不满。比起分享经验,他们更需要的是自己去摸索、积累成长经验值。更何况有些经验也未必是有用的。来信者也意识到了,说“毕竟有年龄差,我的经验也不一定就真的完全适合他们。”《中年的意义》一书中说,中年人不是靠“经验”胜过年轻人,而是靠中年时期才积累到的“洞察力”,也就是成长的智慧,所以,年轻人成长真的需要时间和空间。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得改变“一切都是为了他好”的观念,换一种思维模式:“我这么做,他是否真正需要。”一定是对方的真正需要,而不是自己认为对方有用、只是对方还没有发现、以后早晚会发现的需要。觉察自己关怀他人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是为了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获得心理的满足吗?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心理满足,是自己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吗?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把注意力从别人的身上放回到自己的身上,也许会挖掘出很多宝藏,这也是成长的智慧。
来信者因为这件事有了负面情绪,其实负面情绪也是有价值的,可以提醒我们需要有些改变。人们都是一边试错,一边朝着更优的道路纠正。与他人的关系出现问题也可以看到正面的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察与思考,形成新思想和新理念,重新建立一种舒服的关系。
避免“关怀强迫症”,不只适用于同事之间,同时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交往,看到别人的需求,给年轻人和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片广阔天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对商业拍摄说“不”,故宫也需要“减负”
- 携程全球合作伙伴峰会景点玩乐分论坛举行 共探全球创新合作新机遇
- 访杭州文物修复师:“好像收到一封800年前南宋来信”
- 毁灭性打击!加沙北部最后一个主要医疗设施遭纵火袭击
- 2023年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进出口额超700亿元
- 去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40.62万件
- 《玫瑰的棋局》开播
- 房市热度回升!税收新政策实施5日减税84亿元
- 伊朗称以军空袭致4名士兵死亡 部分地区遭受“有限损失”
- 山东现代农业装上“科技芯” 乡村振兴增添新引擎
-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利率稳定在4.1%
- 新西兰环境保护部:黄眼企鹅或将在二十年内局部灭绝
- 小城文旅受追捧 在慢游中深度体验别样生活
- 紫金山天文台:宝瓶座δ南流星雨即将浪漫来袭
- 上海南京西路如何打造“千亿商圈”?丰富高质量消费供给 加快高能级消费品牌集聚
- 武当山风景区8月30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 7月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供水供电形势偏紧
- 建议为耐药结核病患者免费治疗
- 周柏豪:“披荆斩棘”打开自己 不把问题留到明天
- 一次别样的出行 四十名大凉山孩子打卡上海携程
- 热门推荐
-
- 内蒙古“网红”村支书开直播讲政策 走上惠民“新赛道”
- 机票退改难,旅客“后悔权”岂能打折
- 安理会未就巴勒斯坦正式加入联合国达成共识
- (第七届进博会)中粮集团进博会“购物车”更多元 签约规模超百亿美元
- 图览丨与中国携手走过“黄金50年”,这个东南亚国家也爱过春节
- 中秋假期哪里最热门?交通情况如何?数据大盘点→
- 浙江宁波企业春节“不打烊” 政府出台八大措施稳企留工
- 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海内外2048名青年博士走进太原
- 《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发布
- 【应急救援基层行】中化舟山队:锻造国家危化救援的尖刀
- 聚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中国钢铁行业着力解决控产能扩张等三大行业痛点
- 聚焦水生生物保护 专家为长江禁渔“把脉问诊”
- 年内超千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市场 财险寿险机构皆呈“净流出”态势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问日本
- 周鸿祎:人工智能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 酸甜苦咸鲜……还有?科学家或发现第六种基本味道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湖礁湾岛:荒废渔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 “城隍信仰的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 招商银行:创新产业转移金融服务模式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 俄称击落乌军“风暴之影”导弹 乌称击落俄军苏-34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