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亲近自然 90后家长捧热“森林教育”
观察气候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用看起来危险的工具收割果蔬变成“盘中餐”;水塘挖泥鳅、捡松针生火……在森林幼儿园,孩子们的一天充实而愉悦。
当90后成了育儿主力军,自然美育成为新育儿观。这一届宝宝的成长多了鸟语花香的陪伴,有了更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户外活动减少
城市儿童患上“大自然缺失症”?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如今的孩子们对技术、语言工具驾轻就熟,却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知之甚少,使用工具、玩火、玩水因为有风险甚至成为“禁忌”。
曾有国外的作家用“大自然缺失症”这个词描绘现代社会的孩子们与大自然缺乏联系的现状,也有医学专家认为孩子脱离自然会造成感官的逐渐退化,是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远离自然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发达国家盛行的森林幼儿园,如今在国内也收获了90后家长的认可。森林教育起源于北欧国家,其实践模式来源于“森林教育”的理念,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它也被称为自然教育、野外教育、环境教育等。它提倡“解放天性、亲近自然”,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当然,森林教育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法律约束等因素影响。而“森林幼儿园”这种回归自然的教育模式在丹麦、德国、北美发达国家流行已久,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也早在十几年前开始学习效仿。
90后家长“身心需要自然”
幼儿森林教育升温
近年来,中国的自然教育机构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以北上广等大城市较为集中,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工作领域以亲子、儿童教育和自然体验为主。自然教育机构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等开展着自然教育活动,森林幼儿园在各大城市不断落地。
近一年,北京牧野森林成长园的许君老师明显感受到有更多家长对大自然、森林教育产生兴趣。“疫情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切身体会到对自然的渴望。久居室内、长时间网课,家长和孩子的活动受限,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明显的不适。于是想到让孩子回归自然,生命状态会更好。”但让有些家长困惑的是,很多孩子却并不一定回到自然就爱上自然。“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如果从出生起一直没有机会浸泡在大自然中,从中找到乐趣和感受到生命在自然中的活力,就没法和本能对自然的需要产生链接。”许君这样解释这种现象。如何让孩子重新和自然连接起来?她认为,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足够长的时间,浸泡在自然中,在自然中玩耍。
与传统幼儿园相比,森林幼儿园开放的环境让孩子每天大多数的时间在户外活动,看蚂蚁搬家、兔子打洞、母羊生崽、小鸟筑巢……春天跟着老师们一起下地插秧,秋天忙着掰玉米、收红薯、摘花生……观察大自然的神奇,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孩子们通过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发展身心,观察力变得敏锐,学习及探索动机也源源不断。
户外用双手接触大自然
室内学习遵循爱好
北京牧野森林成长园创办人肖军介绍,森林教育以自然为教室,自然材料为教具,加上各类自然现象和突发事件组合成灵活的森林课程。怎样安全使用工具、搭建等户外技能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核心技能。
水、火、刀具、绳索等对孩子来说有风险的东西,如果单纯与之隔离开来,孩子不能接触、使用,就无法意识到危险。“比如,老师会带孩子观看农场园丁如何使用修枝剪,然后示范给孩子看,修枝剪如何锋利。在这样的操作中,孩子慢慢认识到了风险,就会自然而然的按照规则去使用所有的工具。”肖军举例。
再以用火为例,首先,老师会带孩子去捡拾松枝当柴火,这个过程孩子学会按照大小给柴火分类;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学习用打火石将不同的火绒引燃;最后从小到大,按井字形码放柴火,让火焰逐渐旺盛。这个“用火”的过程锻炼了孩子双手的协调、手臂的肌肉,并且提高了专注力。当然,这些教学都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例如用火有专门的区域,需在教室外面的篝火塔内进行,每位老师最多仅负责5个孩子,在确保孩子的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支持他们探索和学习的需要。
美工区、语文数学区、厨艺区、建构区……在室内,各个学习区摆放着不同的学习材料,“召唤”着孩子们来互动、学习。在这里,大部分的教学围绕着孩子这个“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老师不会根据课本内容来安排课程,而是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不同的学习区域去探索。例如建构区,会有标准积木、日字架、弯板等等各种建构材料;美工区中会准备水彩颜料、蜡笔、蜡块、各种纸、剪刀、陶泥等,以及能用来绘画、做手工的材料……孩子在一天的自主探索时间段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这时,老师在一旁主要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提示和指导;也会适时给孩子提出问题和挑战,促使孩子拓展现有的能力和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森林幼儿园的发展也受到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以牧野森林为例,虽然有校车,但因为地处房山,城区的孩子往返还是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老师也不建议居住距离太远的孩子加入。不过,周末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距离带来的困难,仅参加一定时期内的周末课程,学习特定的内容,成为不少年轻家长周末育儿新选择。
文/本报记者 陈斯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医美行业套路深,这些坑你别踩
- 中贝中医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成启用
- 湖北黄石多名穿制服人员殴打村民?官方:正调查核实
- “80后”妈妈推轮椅送儿上学的背后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吃干榨净”一只果,何以致富一方人?
- (经济观察)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八字基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 广西乡村旅游将打“差异化”牌 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体验
- 新一届欧洲议会召开 梅措拉再次当选议长
- 中新健康 | 口腔“静脉不插管”,让儿童告别牙科恐惧
- 祁连山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庆祝成立70周年
- 超龄就业受伤,算不算工伤须“具体分析”
- 广西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
- 涉美诚月饼有关情况,广州花都区最新通报
- 新春走基层|滑雪场上过春节!冰城“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 “伊斯兰国”一高级头目被美军击毙 曾策划多起恐袭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山东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 中新健康|专家:多发性骨髓瘤诊疗应多学科联合“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
- 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主塔封顶
- 鼓声里的临汾:锣鼓主播办“村晚” 威风锣鼓添年味
- 上半年广西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投资378.7亿元
- 热门推荐
-
- 探访山东马氏柴烧技艺 寻传承千年的“制瓷密码”
- 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中安两国员工坚守岗位 保障施工进度
- 广州南沙三民岛恢复正常供水
- 南国书香节启幕 展出“世界最美的书”
- 美国再向乌克兰提供3.5亿美元军事援助
- 中宝协:2023年我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规模约8200亿元
-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栾丰实:为何四千年前的中国酒器,能做得“薄若蛋壳”?
- 《我的阿勒泰》戛纳首映 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
- 冯其庸先生的收藏
- 鲜花消费日常化 中国年轻人把春天“带回家”
- 青海省调相机规模化、数字化建设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双11”男性消费力超过宠物:“成箱买茅台、五粮液”
- 宁夏固原出台24条措施力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广西降雨内涝致多人被困 未来三天强降雨仍将持续
- “聪明”车上路需把好地理信息安全关
- 金观平:提升专精特新核心竞争力
- 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是不是缺钙“惹的祸”?
-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近日出炉 湖南患者或11月用上降价药
- 扶残先破障 湖南正式启动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