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家健身“三部曲”
家,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健身场所,在家里运动有利于养成坚定不移的健身习惯。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家锻炼既舒服又相对安全,并且节省路途时间。那么,老年人在居家环境中进行运动健身,要如何进行呢?下面,一起来体验居家健身三部曲吧。
第一部:徒手健身篇
徒手操,是没有锻炼经验的老年人居家健身开始的好选择。在家找一块相对宽敞的场地,有充足的照明,保证空气流通。穿运动鞋、轻便的衣服,选择10个左右上肢、下肢等大肌肉群的徒手动作练习,每个动作做8~12次,做3组,每组之间休息1~2分钟。每天利用30分钟左右进行徒手操锻炼。锻炼后进行相应肌群拉伸。当然,在锻炼过程中可以放些提升锻炼氛围的音乐,或是利用一些高质量的健身视频进行学习。
第二部:能力加强篇
随着您能力的提高和锻炼习惯的建立,您可以购入一些必要的小型健身器材啦,以便进一步提高居家锻炼的健身效果。在选购居家健身器材时,可以从小件、便宜、易上手的器材开始。运动垫、哑铃、弹力带、按摩棒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垫可以是地板垫或瑜伽垫。当然,被子床单或者大毛巾也可以作为运动垫。哑铃可以选择几种不同的重量,如0.5、1、3、5千克。还可以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当做哑铃,如把塑料瓶装满水或是沙子,家里的油桶等。弹力带储存起来方便,占用空间小,也是理想选择。按摩棒可以在运动后进行全身的滚动按摩,有利于运动恢复。
在上一阶段动作的基础上,加入哑铃、弹力带等进行力量增重训练。每个动作的组数和间隔时间根据自身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在自己能力范围允许的条件下,增加一些垫上动作,增强核心肌肉的能力。每周锻炼的次数遵循隔天锻炼原则。老年人如果有姿势变换过程中的头晕等情况,垫上动作要格外注意安全。
第三部:创建团队篇
如果您居家锻炼的频率和强度都非常好,感受也不错,那么发挥您家庭领导能力的时候到了。可以组织家里的老伴儿、孩子、甚至是邀请闺蜜一起进行锻炼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艾媒咨询张毅点评SHEIN赴美交表:IPO前估值有机会冲得更高
- 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将于服贸会期间举办
- 澳大利亚悉尼中学生参加“茶和天下”雅集文化体验活动
- 生活成本飙升 超过100万名英国儿童接受食品救济
- (新春见闻)福建福鼎:美景“流量”变发展“增量”
- 长期资金入市迎来窗口期 多措并举助力规模增长“加速度”
- 上半年全国社会组织共招聘高校毕业生7.3万余人
- 青海一在建隧道塌方 救援正在紧张进行
- 好评中国·锦言锦句丨弦歌不辍,那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
- 江西新余“1·24”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被严肃查处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闻喜和美乡村新颜:药花飘香、产业振兴
- 中国“枫景”|黑龙江百姓遇到烦心事怎么办?拨打12348!
- “来上海看美展” 2021年上海美术馆全年接待观众621万人次
- 探寻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发展新方向 《冲锋》研讨会在京举办
- 东西问|张勃:端午节,如何冀望清平安康?
- (杭州亚运会)亚运“带火”海洋运动 民众假期忙“赶海”
- “春运母亲”的变化,是努力的最好回报
- 退役军人广西边疆“守灯”30载
- 中新健康|来自雪山之巅的表白
- 定了?美以领导人讨论对伊报复计划 以防长:打击将“出人意料”
- 热门推荐
-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试运行引韩国各界担忧
- 上海海关发布36项新措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 守护食品安全须速度与力度兼具
- 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 中消协等四协会联合倡议 住宿业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
- 百余件汉代文物山西展出 再现两汉时期巴蜀地区繁荣景象
- 8月中国社零总额同比增2.1% 部分大宗消费回暖
- 医药反腐风暴持续,两名院长同日被通报
- A股兔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三大股指均涨超1% 成交额继续破万亿
- 湖北竹溪:父子接力守护古树留住乡愁
- 中国经典舞蹈《千手观音》“梦回”敦煌扬“丝路精神”
- 美媒:美国纽约市警察局或将吊销特朗普隐蔽持枪许可证
- 世卫组织:因气候变化等因素,猴痘等地方病的暴发变得更频繁
- 白城至延吉、沈阳首开直达动车组列车
- 大型原创话剧《八百里高寒》大兴安岭开启全国巡演
- 北京十堰童心汇聚 守护南水北调“大水井”
- “野山”徒步危险频发 安全问题何解?
- 新疆“冷资源”释放“热消费” “囤冰雪”走俏
- 中国科学院庆祝建院75周年:出版新书讲述75个首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