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这些谣言也该降降温了
本报记者 陈 曦
刚刚过去的8月,酷暑难熬,许多人被高温折磨得苦不堪言,每天靠躲在空调房里“续命”。不过,烈日骄阳并没有影响到谣言的活跃度,它们依旧在网上兴风作浪:空调制冷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今年是未来十年中最凉爽的一年、降温喷雾零危害……
随着今年三伏天的结束,全国各地也都有了一丝秋季的凉意,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8月的谣言逐一进行盘点,让秋风给它们去去“热度”。
空调制冷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
真相:设置的温度越高、耗电量越小
过去一个月中,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让空调成了许多人的“保命神器”。不过,很多人在吹着空调的同时,也心疼着“哗哗”流走的电费。网上一直流传着“空调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的说法,而这个节电“偏方”,很多人都尝试过。
对此,国网天津电科院环保专业负责人郑中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空调设置在26摄氏度最省电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空调耗电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耗电量和空调设定的温度有关。曾有人进行过测算,空调制冷温度如果由26摄氏度降至25摄氏度,耗电量会上升47.89%;如果空调设定的温度从27摄氏度降到25摄氏度,那么耗电量将暴增134.35%。因此,只有将空调制冷温度调高,耗电量才会下降。“也就是说,空调设置的温度越低,耗电量越大。”郑中原表示。
其次,不同匹数和能效的空调,耗电量也有所不同。一级能效的空调比三级能效空调更省电;匹数越高的空调,制冷越快,但耗电量也越大。
最后,空调耗电量大小还和室外温度有关。若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增加一定的耗电量。通常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差在4摄氏度左右时,空调比较省电。
郑中原介绍了两个空调省电的小窍门。“把空调叶片调至向上吹风,由于冷空气重,会下沉,因此比直接往地面吹冷风,更容易将凉意扩散至房间内。此外,在开空调的同时还可以搭配使用电扇,借助电扇将冷风扩散到房间各个角落。”郑中原说,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快速将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减少空调运转,从而节省电量。
今年是未来十年中最凉爽的一年?
真相:论文研究内容不涉及未来温度预测
今年夏天,关于高温的话题一直没断过,最高温纪录一次又一次被打破,让人“热不堪言”。8月底出现的一条热搜“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中最凉爽的一年”,更是吓坏了网友。发布相关消息的自媒体称,该结论来源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篇论文。该论文称,未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将进一步增强,这也会进一步导致极端天气的产生。
随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亲自下场”辟谣称:该论文研究的是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不涉及未来10年温度预测问题,更没有提出、也不支持“今年是未来10年中最凉爽一年”这一结论。
“要对本世纪末的长期气候变化进行预估,必须借助气候模式,但是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模式结果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其官方微博发文称。
虽然没有“未来10年中最凉爽的一年”之说,但是今夏的热,却是实实在在的。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截至8月15日,此次我国高温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40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
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情况,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曾解释道,“北极变暖放大效应”是加剧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极端天气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熙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夏季极端高温的一个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辐射强迫变化所导致的全球增温。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线,造成地表的持续增温、全球变暖。
降温喷雾零危害?
真相:有爆炸或引发火灾的隐患
“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这是今年三伏天人们出门的真实写照。被烈日炙烤的,不只有人还有车。汽车在似火的骄阳下晒一会,车厢内就像蒸笼一样,让驾驶员和乘客难以忍受。为了缓解高温,不少开车族在网上购买了降温喷雾,一些买家称将其喷在车内可“急速降温且零危害”。那么,它真是安全的“降温神器”吗?
“降温喷雾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降温效果,主要是利用了水雾蒸发吸热的原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网上销售的降温喷雾,其主要成分是水,还会添加少量乙醇(酒精)、薄荷脑及其他有机物质。由于水和酒精会“吸附”物体表面的热量,因此待其蒸发后热量也就随之被带走了。“这和打针前在皮肤上涂过酒精后,我们会感觉到凉意,是一样的道理。”张生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能迅速降温的喷雾是由液化石油气制成的,其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丙烷的沸点为零下42.1摄氏度,丁烷的沸点为零下0.5摄氏度,它们在高温环境中可瞬间气化吸收大量热,让物体表面迅速降温,最低可使局部温度降至0摄氏度以下。”张生表示。
尽管降温效果不错,但降温喷雾并非人们所说的零危害,反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液化石油气和酒精都属于易燃易爆品,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危险事故,成为灾难的导火索。”张生提醒道,特别是夏天车内经太阳暴晒后温度较高,把易燃易爆的降温喷雾放置于车内很可能引发爆炸,此外喷雾遇到明火也有可能引发火灾。
张生建议,公众应尽量避免选择含有液化石油气或者二甲醚等极易燃成分的降温喷雾产品。在使用以水和乙醇为主要成分的降温喷雾时,需确保使用范围内无明火,如在车内使用,使用后应及时开窗通风,防止车内易燃成分积聚过多、引发安全事故。
洗杨梅掉色是因加了染色剂?
真相:是其富含的花青素让水变了色
天气炎热让不少人没有胃口,而杨梅因其味道酸甜,让不少人食欲大增。
但是在清洗杨梅的时候,很多人发现,洗杨梅的水很快会变成粉红色、紫红色或淡粉色,也因此传出了“洗杨梅掉色是因杨梅加了染色剂”的说法。
对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检中心(杭州)常务副主任王强表示,给杨梅染色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杨梅无外果皮包裹且果肉外露,若想给它染色只能将其浸泡在染料中或者对其喷洒染料。但是喷洒很难实现均匀上色,而浸泡更会加速杨梅腐烂变质。除此之外,增加染色环节,还会增加成本,没有实质意义。
如果没有用染色剂,那么洗杨梅掉色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梅果肉富含花青素,而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性极强,我们看到的粉红色、紫红色或淡粉色,就是花青素溶解在水中的颜色。”王强介绍道,杨梅果肉的细胞壁比较薄,当用水冲洗杨梅或搓洗杨梅时,很容易造成细胞壁的破损,花青素随之流出,将水染上了颜色。
王强建议公众可以把杨梅浸泡在淀粉和盐混合的水中,盐水可以刺激果蝇幼虫自动跑出,而淀粉可以吸附幼虫和其他杂质,浸泡约20分钟后,再用清水将杨梅冲洗干净即可。
搜索
复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联航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在休斯敦降落时冲出跑道
-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为香港紫荆书院学生访问团举行欢迎交流活动
- 三生(中国)黄金宝为其新书举行学术启动仪式并发布三生赋能模型
- 新疆温宿县2024年“龙行龘龘迎盛世·凤舞翩翩贺新春”春节联欢晚会精彩上演
- 上海旅游节闭幕:接待市民游客3876.74万人次 对话全球展国际都市形象
- 杭州“低空+”场景上新 解锁低空生活多样打开方式
- 2024年前11个月 重庆民营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268.5亿元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屯留农村提升“软实力”: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
- 按套内面积计算不影响房屋总价
- 商务部: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的势头
- 成都登跨年夜目的地前十的背后:外地游客成都跨年
-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 江苏省委驻睢宁帮促工作队借“光”生“金”助力乡村振兴
- 北京房山区:81户窦店镇苏村村民住进安置房
- 印尼工商会主席:中国企业在印尼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 北京发布今年首轮拟供商品住宅用地清单
- 中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政策首日 杭州口岸迎首批免签旅客
- 韩国调查部门再次传唤总统尹锡悦 或考虑申请逮捕令
- 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粉丝”机场尾随艺人被警方处罚
- 丹麦首相回应特朗普:格陵兰岛是“非卖品”
- 热门推荐
-
- 湖南蓝山皮具箱包出海加速 打造“中国皮具箱包创新之都”
- 多部门: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银发主题购物节
- 巴西圣保罗华商聚集区发生火灾 逾500商铺损毁
- 国际识局:政府被议会推翻,总理将辞职,法国怎么了?
- 造车新势力2024成绩单:理想年销超50万辆再夺冠,多家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
- 俄将撤销对普里戈任的刑事立案 “瓦格纳”部队撤回野外营地
- 一季度雄安新区投资同比增长15.4%
- 大连普兰店区发生3.7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和房屋毁损情况
- 吉林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逾500名选手展“绝活”
- “巴金书房”吸引读者打卡 文学大师“读书观”启发今人
- 工信部:今年上半年拦截涉诈电话14.2亿次和涉诈短信15.1亿条
- 专访《独行月球》总制片人刘洪涛:关于“麻花”上月球
- 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完成工程建设 探索绿色降碳
- 南非多个旅游胜地因恶劣天气被迫关闭
- 西安:“临潼秦文化展示区建设研究”课题发布 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升级
- “最严”国标更益于中国宝宝 倒逼市场转向品质竞争
- 大型现代川剧《大千世界》在成都上演 将沿大千足迹全国巡演
- 新疆“网红公路”独库公路乌苏辖区迎来降雪 交警坚守一线执勤
- 国家发改委:将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