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产品,你选对了吗?
本报记者 桑雪骐 文/摄
秋蚊子更加凶猛,近日驱蚊产品又迎来了一波销售高峰。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无论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类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按照农药管理,必须在标签上注明农药登记证号和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号。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售驱蚊喷雾产品标签上缺少相应的信息。
一些进口产品无中文标签 无农药管理信息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看到,如今网售的驱蚊剂品种非常丰富,产品除强调专业性、有效性外,还更多强调安全性。比如一款澳洲品牌驱蚊剂,不仅标称“50年专业防护全家”,还重点介绍了其极简低敏配方,驱蚊成分安全低毒;一款德国进口品牌产品强调其植物驱蚊,不含避蚊胺;还有的国产品牌驱蚊剂在销售网页上特别介绍了“植物防护3.0时代”和农药配方的1.0和2.0时代的区别,并强调“本产品均由草本植物萃取,不含化学成分”。
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之所以在《意见》中再次强调驱蚊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依法应当按农药进行管理,是因为近几年一些产品以纯天然、生物提取等为噱头,一些进口产品更是连中文标签都没有,更别提农药管理信息了。这些产品往往没有经过毒理实验、代谢实验等,却常常被消费者买来用在孩子或者孕妇身上,存在安全和健康风险。
2022年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中第二条明确规定: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其中,预防、控制蚊、蝇、蜚蠊、蜱、螨等卫生害虫的物质,也属于农药的范畴。
“卫生杀虫剂是针对卫生害虫的一个农药类群,对其毒力等安全性有更高要求。”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解释道,通俗地说,只要是杀灭、驱避蚊虫的物质,无论这个物质是合成的还是天然的,都属于农药范畴,需要经过效果和安全性等检验、评价论证后,在农药检定部门登记后,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寓福堂”无农药登记证 “蕉下”网页标称“防蚊”产品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网上随机购买了7种驱蚊喷雾产品,发现部分产品并未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农药信息标注。比如在销售网页上特别强调“植物驱蚊温和舒适”的“寓福堂牌云南本草蚊不叮喷剂”,该产品由江西众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记者在其外包装上未找到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文号和农药标准等信息,其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为赣卫消字(2017)第C005号。
记者在代购网店购买的“德国DM驱蚊水”,其销售网页上同样特别强调了“植物提取不含避蚊胺”,主要成分标注为“柠檬香草/香茅精华(植物萃取)”,但这一产品外包装上没有中文标识。
此外,记者还购买了网红品牌“蕉下”生产的多功能防护喷雾“小手雷”。这款售价近百元的产品在外包装上回避了驱蚊字样,不仅是产品名称中没有,产品说明也含糊其辞,只是注明“给予肌肤户外安全防护”,而未具体标注是驱蚊驱虫还是防晒。不过,这款产品的销售网页名称标注为“防蚊虫止痒花露水小手雷”,同时在其官方统一销售网页介绍中注明了“防叮、止痒、消包”“一瓶多效不止于蚊”,并在问答页面中特别解释称“本品同时具备驱蚊、止痒和消包三重功效”。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认为,这款产品虽然在产品名称和说明中回避了驱蚊字样,但是从产品的其他宣传和问答环节来看,的确表达了产品具有防蚊和驱蚊的功效。
驱蚊产品需安全性评估 消费者谨慎选择
“驱蚊产品在登记时,根据有效成分的来源不同、剂型不同、使用方法不同,需提交的资料也有差异。对于新成分、新剂型和新的使用方法,除提交驱蚊效果检测报告外,一般都要提交毒理学、健康风险评估、环境安全风险评估等安全性评估资料,确保登记的产品对人和环境的安全性。”刘起勇表示,进口产品也应在我国农药检定部门登记才能在我国销售。那些没有进行相应登记的产品,因为没有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报告,是存在安全风险的,不应在市场销售。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类产品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驱蚊效果不确定性。
“驱蚊产品标签上须有农药登记证号,这是在我国登记的合法产品的标志,是经过实验室药效试验认证和安全测评的产品,产品效果和安全性有保证。”刘起勇提醒消费者,选购驱蚊产品时,应选用在我国相关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产品。
●消费提示
驱蚊产品售价较低可能为化学合成精油
今年6月,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科学选购和使用驱蚊产品。
在选购过程中,除了看标签认许可外,还应注意有效驱蚊成分的浓度应在10%以下,同时婴幼儿在使用时还应注意控制使用频率和喷雾覆盖范围;在选购带有芳香气味的外用驱蚊产品时,消费者要看清其成分和含量。虽然柠檬草、驱蚊草、香茅草、丁香、薄荷等天然植物及其精油确实具有一定的驱避昆虫的功效,但是因其具有易挥发的特点,因此建议这类驱蚊产品仅在蚊虫不多的环境中短时间(2小时以内)防蚊时使用。
天然精油通常价格较高,如售价较低,大概率使用了劣质化学合成精油,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引起过敏,安徽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起,坐着动车去老挝!
- 德国向乌克兰移交20辆“黄鼠狼”步兵战车
- (聚焦中非合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中非南南合作造福儿童
- 电影票房破45亿!2024年暑期档持续升温中
- 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北京出版集团与北京科协展开战略合作
- 千年古城展“新”韵
- “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发布均为传世文献未见的佚籍
- 西班牙洪灾已致158人遇难
- 为《千字文》续新篇章 周兴嗣短篇文学作品推优发布
- 电商包年、好友拼团、花卉市场……你更愿意去哪里选购鲜花?
- “一张清单”激发市场活力
- 2023年福州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80余起
- 【中国那些事儿】加纳学者:中非合作打造双赢关系 多元发展赋能非洲未来
- 快捷通关促入境游市场复苏
- (身边的变化)内蒙古史大姐的30年小镇创业路
- 青海省集中销毁400吨货值1.7亿元的侵权假冒商品
- 北京6月1日进入汛期 房山门头沟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 通讯:探访在“国门学府”研习书法的留学生
- 进博面对面丨“进博会是独一无二的进口平台”
- 从消费者到地方都需戒掉槟榔的“成瘾性”
- 热门推荐
-
- 张南高速湖北宣咸段正式通车
- 米糠、麦麸重回餐桌 你吃不吃?
- 山东法院服务保障农业强省建设 构建特色粮食安全司法保障体系
-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暖意渐浓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北影节,让大众尽享光影盛宴
- 广西分享出海故事“圈粉” 助企业“走出去”
- 2024年我国贷款利率稳步下行
- 广东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
- 专家教授任“科技副总” 浙江宁波名校强企“双向奔赴”
- 拟定起乘价4元!上海发布轨道交通市域线票价机制方案
- 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激发经济回升向好新动能
- 中国驻德使馆就德方借网络安全问题公开指责中方表明严正立场
-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 出土简帛记述的秦汉时代
- 岁末车企销售进入“冲刺” 市场价格竞争能持续多久?
- 美方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 中国贸促会发声
- 开“情侣关系证明”?退票不该这么难
- (聚焦中非合作)国际人士:非中携手推进现代化至关重要
- 内蒙古草原铁路中秋假期发送旅客4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