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络病理论结合现代科技创新 加快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8月20日,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广州举行,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大会。本次大会在国内20余个省市设立3000多个视频分会场,同时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视频分会场。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共享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守正创新对推动中西融合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到要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以“络病理论原创结合现代科技践行守正创新促进中西融合”为主题,展现了络病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
络病理论是吴以岭院士经过40余年的研究,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构建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形成指导临床疑难杂病、“脉络—血管系统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系统理论,属于重大理论原创,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学科传承创新作出了示范。
近年来,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等慢性病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提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研制出一系列创新专利中药,被列入国家多项指南、共识、教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致辞时表示,国际络病学大会到现在是第十八届,这十八届长盛不衰,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院士、专家的参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共同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真理,用现代医学证明这个药物、这个技术、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同时是安全的,就是科学的、可信的、合理的,就是可以推广、可以钻研的,这一点把大家连在一起。中医药的创新除了基础研究,还总结几千年来的理论经验及实践经验,通过提炼,创新出一些新的方药,再到临床去实践,确认有效再回到基础研究。吴院士团队研发的连花清瘟汲取了历代名方,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真正发挥了作用。同时,希望吴以岭院士团队对络病学的研究更加深远,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共同发展,加快中西融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在致辞中强调,吴以岭院士经过40余年的砥砺创新,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为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希冀中医络病理论持续加强创新能力,为守护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樊代明、张运、王红阳、丁健等专家通过线上方式为此次大会召开送来祝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业界专家学者对络病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络病理论与现代科学接轨,开展了大量的深入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本次大会的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张运、于金明、贾伟平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分别作题为《络》《CAPITAL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证据》《精准肿瘤学新实践》《血糖波动异常与津力达干预研究》的学术报告,针对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及在多个疾病领域的防治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在专家高峰论坛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河北以岭医院贾振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教授分别作重要学术报告,探讨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通络药物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发挥的作用。
大会还设置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论坛、脑血管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糖尿病论坛、呼吸论坛、抗衰老论坛等十余个分论坛,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医学专家针对络病理论在各个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据悉,国际络病学大会是海内外专家交流、探讨中医络病学领域最新进展和热点话题的大会,成为中医药学术交流与传播、国际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八届,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学者对络病理论开展深入研究,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甘肃武威平仄声里话凉州文化 激发年轻人创造力发扬传承
- 菲律宾首家中医学院举行首届毕业典礼
- 第十三届世界猪业博览会将在成都举行
- 韩国金海市一军方驻地发生爆炸
- 南京要为鸭血粉丝汤定团体标准
- 文明的坐标丨“人间天堂”杭州西湖
- 随笔:有钱打仗,无钱修路
- 能工巧匠“亮绝活” 用“一技之长”书写追梦人生
- “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规范普洱茶生产营销
- 将家长献血与孩子入学挂钩有违公平
- 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化妆品类货物出口业务实现零突破
- 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 中方呼吁有关方面逐步恢复谈判
- 黎以临时边界一带交火持续
- 正能量作品广获好评 优质内容呈现稳定产出之势
- 因电磁辐射水平超标 法国禁售苹果iPhone12手机
- 西安市喂子坪村山洪泥石流已造成2人死亡16人失联 抢险救援正在进行
- 特写:当豫剧“遇见”豫园 碰撞出“共鸣”火花
- (经济观察)新旧动能转换期 中国如何推动产业动能焕新?
- 2023年召回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本册类产品65万余件
- 中缅边境云南保山:两头功勋犬协同守边关
- 热门推荐
-
- 智能车“黑科技”汇聚中国智能车大会
- 中外代表安徽黄山共话RCEP合作发展新机遇
- 创新传统技艺 新疆非遗传承人让哈萨克族刺绣焕发新彩
- 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
- 非遗体验见证五千年文明
- 5月北京PM2.5月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9.7%
- 泰国16所高校中文系主任聚首研讨中文教育
- (杭州亚残运会)亚残运观赛空间开展助残公益活动 残障人士感受体育氛围
- 探访四川民族地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 政企共论节能降碳 山西关注绿色低碳未来
-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济南发布 近九成企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
- 非法拦截、喷胡椒水……45页报告揭露美国一州警方不当行为
- 多地聚焦重点方向出台政策举措——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提速
- 第二十一届西部农交会落幕 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达126亿元
- 销量百万的商品为何只有百条评论?
- 外媒:荷兰前情报局局长被提名为新一任首相
- 2023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达2530亿美元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追求民族元素国际化表达
- 广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十年外贸总额达3.7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