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当豫剧“遇见”豫园 碰撞出“共鸣”火花
中新网上海1月24日电 题:当豫剧“遇见”豫园 碰撞出“共鸣”火花
中新网记者 李贵刚
“虽然风格不同,但大家的心愿是一致的!”连日来,中国豫剧和上海豫园“携手相遇”,碰撞出“共鸣”的火花,这也让国家一级演员韩振业兴奋不已。
跨越70年的“重逢”
拥有近300年历史的豫剧,全国共有167个专业豫剧院团,民营院团达到了2100多个,号称“10万豫剧大军”,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
70年前,豫剧大师马金凤率先开启豫剧“入海(上海)”先河;70年后,当代豫剧领军人李树建再度让铿锵有力的豫剧响彻上海。
1月21日,历时3年筹划,“豫园·豫剧·遇知音”豫剧人李树建正式入驻上海豫园(简称豫园)。23日晚,随着“小剧场精华版《程婴救孤》”演出落幕,也预示着此次上海驻场演出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临近春节的豫园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当晚,豫园“海上梨园”高朋满座,名家荟萃,大咖云集。韩振业作为河南省商丘市豫东调传承保护中心(商丘市豫剧院)副院长也受邀参加此次活动。他说,“豫剧‘入海’是我们豫剧人翘首以盼很久的夙愿了”。
从21日至23日,“戏曲绝活展风采”“群星荟萃折子戏专场”“小剧场精华版《程婴救孤》”连续三场演出在“海上梨园”上演。此后每月,“豫剧人李树建”都将在“海上梨园”上演三场演出,开启古老豫剧在上海驻场演出新模式。
在韩振业看来,这也意味着这场跨越70年的“重逢”将在上海常态化进行,“豫剧能走到今天,李树建老师功不可没!”
其间,李树建还和河南30多个豫剧院团长在“海上梨园”席地而坐开交流会,共商河南戏曲人未来如何一起抱团在此进行驻场演出。
身兼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的李树建表示,自此后,“豫剧人李树建”只是一个符号,一个IP,呈现给观众的将是“跨剧种、跨流派、跨省市、跨年龄段”的盛况,给豫剧擘画更美好的未来。
传承共进的“切磋”
豫剧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上海是海派文化发祥地,京剧、沪剧、越剧、淮剧等曲艺文化在上海遍地开花。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豫剧既有传统性,又具现代性,这与豫园倡导的东方美学不谋而合。
记者注意到,在“戏曲绝活展风采”“群星荟萃折子戏专场”演出中,除了豫剧名家云集,沪上名家也纷纷登台助阵。就连知名“老戏骨”王丽云也直言,“难得一见”。用李树建的话说,这是一次交流互鉴之旅。
“文化连接心灵,艺术沟通世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黄东升在致辞中表示,豫剧是黄河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此次豫剧“入海”一方面为上海观众提供了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情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借鉴海派文化传承弘扬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拓展创新“艺术入海、文化出海”的新模式、新平台,这对于豫剧艺术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此次驻场演出,还是今后常态化演出,上海当地的多种剧种也都将参与其中,与豫剧同台“切磋”,交流互鉴,传承共进。
上海豫园湖心亭总经理兼“海上梨园”主理人王毅文说,“海上梨园”汇聚了多个种类的戏剧演出,豫剧入驻之后,进一步丰富了上海这一国际化都市的演出形态,同时为豫剧培养更多的国内和国际观众,让豫剧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得到淬炼和提升,真正实现“豫剧入海,文化出海”。
豫剧“出海”的“共鸣”
作为此次入驻上海豫园的一场重要演出,23日晚上演的小剧场精华版《程婴救孤》,引人关注。
众所周知,《程婴救孤》是李树建“忠孝节义”四部曲中的首部剧目,先后走进美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等数十个国家,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驻场演出,李树建刚收的“洋弟子”刘黄河(中文名)也前来捧场,为活动增添了“国际味”。
今年21岁的刘黄河来自马达加斯加,2023年9月来到中国,就读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2月,她因爱上豫剧,拜在李树建门下。
“我很乐意将豫剧带到我的国家,让家人们都跟我一样喜欢它。”刘黄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非洲,很多人喜欢中国影视剧,豫剧并不多见。
曾赴非洲3个国家演出的韩振业深有同感道,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新老艺术家对豫剧的传承,豫剧已取得跨越式发展,还被西方观众赞为“东方咏叹调”。但豫剧在国际舞台的曝光度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地方和民营院团难得有走出国门的机会。他希望借助此次入驻上海,为豫剧开拓更多国际舞台。
在入驻上海之前,为将豫剧推向国际舞台,以李树建等为代表的中国豫剧人,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不断开拓豫剧国际市场。其中,李树建曾带领《程婴救孤》登上美国百老汇舞台、好莱坞杜比大剧院,创造了中国戏剧首支荣登百老汇和好莱坞的“双料”剧目。
上海是许多戏曲名家的成名之地,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是在上海一炮打响,进而开展全球巡演,将中国戏曲艺术带到世界。豫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60余年历史,是上海热门景点。近年来,豫园策划的花展、灯会等文化活动享誉海内外,每天都会接待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各界人士也在此间表示,此番豫剧常态化入驻上海,让中原文化和海派文化擦出“共鸣”火花,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豫剧“出海”,让豫剧走上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进程如何?低空经济串联产业协同发展
- 《读者》编辑转型“说书人”:讲插图辛酸事 小故事暖人心
- 北京房山打造四大产业集群 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抱团”发展
- 伊朗总统签署命令实施有关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法律
- 《迷失之城》将映 桑婆、钱老板组“欢喜冤家”
- 有聊|新科“飞天视帝”王雷:真正的流量是人民的检验
- 新疆巴州河流进入丰水期 各级水电站满发助力电网迎峰度夏
- 焦点访谈:适老化改造 让养老变享老
- 湖南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突破十万亿元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 国家药监局公布7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桂平“稻虾共作”蹚出乡村振兴路
- 乡村小学创新教育交流会举行:聚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 跨国公司加码投资河南 签约逾300亿元
- 高尔夫球手莫莉娅、阿瑞雅获泰国“公共外交奖”
- 中新真探:糖尿病人不能吃甜味剂吗?
- 中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工信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今年前5个月河北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7%
- (神州写真)“集章游”悄兴 中国城市借势推文创
- 黄金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卖黄金的如何淘到“第二桶金”?
- 热门推荐
-
-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万亿元
- 印尼财长称2023年该国经济仍将强劲增长
- (新春走基层)春节后江西密集举办招聘会 多样招聘花式送岗留才
- “一九”寒意尽显!冷空气又将来袭 降温日历看哪里气温会创新低
- 上海今年全面推进健康促进机构内涵建设 将出规范 定标准
- 外媒:济州航空官网首页刊登声明,向所有受务安机场事故影响的人员致歉
- 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76.4%
- 村集体经济实现多点开花
- (新春走基层)中国导乐师助更多女性回归自然分娩
- 长三角示范区首条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主体结构贯通
- 一月份哈尔滨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七次打破纪录
- 甘肃天水“芳香经济”春来早:“南花北种”提品质
- 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
- 《“一带一路”的友谊:中国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新书在京首发
- 千年皮影雕刻工艺加持中国服装品牌 非遗人走出推广新路径
- 多国积极探索低碳农业之路(国际视点)
- 湘台青年人才交流会启动 共创平台助力青年成长
- (中国新貌)共富路上,中国残疾人的生活新奔头
- 福建青年教师摘得金钟奖桂冠:旅意七年 弥足珍贵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辽上京遗址皇城内首现大型南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