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广西桂平“稻虾共作”蹚出乡村振兴路
中新网桂平10月25日电(黄锴 叶静静)时下正值丰收季,在广西桂平市南木镇中桥村一片金色稻田里,割穗、脱粒、秸秆分离、装车……一派秋收的忙碌景象。桂平市南木镇乾森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乾森一边收割稻谷,一边忙着晒田,等候时机上水养虾。
“你看,这些小龙虾与稻禾共生,现在已经在打洞繁殖了。”高乾森介绍道,他种植的晚稻收割要比去年早大概半个月,目前已收割稻谷约30亩。他的家庭农场今年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65亩,年收入约99万元(人民币,下同)。
“现在已进入稻谷秋收期,我们到各乡镇指导养殖户晒田、蓄水、培水,抓紧准备小龙虾繁殖的准备作业,争取今年提早出虾苗、提高效益。”桂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陈寿福说。
“散户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已成为我们村的主力军,由2022年的2户散户发展到现在的70户,稻虾综合种养带给散户的不仅是降低风险,同时还带来丰厚的红利。”桂平市南木镇中桥村支书蔡荣臻说,村里发展挖沟式、平养式和冬闲田养殖等多种“稻虾共作”模式,目前已发展稻虾种养4500亩,带动周边村镇发展稻虾种养1300余亩。
一稻一虾,绿色共生。目前,桂平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约8.2万亩,位于广西前列,稻虾经营主体324个,已带动33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稻田小龙虾年产量1.18万吨,产值约8.16亿元,亩均产值接近1万元。稻虾综合种养已成为当地稳粮增收、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稻虾综合种养的规模不断扩大,催生了前端产业链——虾苗繁育产业的发展。在蒙圩镇棉宠村农光互补的光伏板下,桂平市永珍小龙虾养殖基地已建成2000余亩的小龙虾“种苗繁育区”。
“今年预计能产出虾苗150吨左右,产值900万元。”据该基地负责人曹进飞介绍,利用“一地两用、渔光一体”模式发展虾苗繁育产业,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也能满足本地约4000亩稻虾种养面积的虾苗供应。
“虾苗繁育产业需要更多的‘新农人’参与。村里原来外出务工的6位年轻人,以‘入股+务工’形式加入养虾行列,在技术岗位上大显身手,一起把村里的稻虾产业做起来。”曹进飞说,目前在基地务工的周边村民约40人,人均月收入5000元至8000元。
聚企成链,方能蓄能成势。距离棉宠村约9公里的蒙圩镇曹良村,规划面积610亩的澳洲淡水龙虾产业示范区内,10栋育苗车间整齐排列着。
“这是广西第一个渔光互补项目,我们自主研发工厂化车间立体育苗技术,从种虾亲本培育、虾苗孵化到虾苗出品共14道工序,都自主把控。”广西新恒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文惕介绍说,今年不仅将产出1100万尾淡水龙虾虾苗,去年新引进的鲈鱼育苗项目进展顺利,预计12月可以出苗了,到明年4月约能出产鱼苗1000万尾,主要销往广西区外,预计增加营收200余万元。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桂平市大力推进“稻虾共作”全链条建设,已成为兴村富农、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三沙市“琼沙3号”轮党支部:安全护航海上“生命之舟”
- “科技种养大王”走向东盟的“蚝情壮志”
- 美国前驻欧洲陆军司令:北约还没准备好与俄罗斯作战!
- 西江流域2024-2025年度水资源统一调度启动实施
- 北京将开展50余场蜡梅主题文化科普活动迎新春
- 新闻观察丨加沙地带停火谈判为何难以取得成果?
- 国家统计局:4月中旬生猪(外三元)价格环比下跌1.3%
- 尹锡悦弹劾案首次庭前会议27日举行 将整理争议焦点
- 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研修营在沪举行 硕博及以上学员超八成
- 青海:今年土壤墒情为近年来最好 呈现“粮稳、油扩、菜增”趋势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国际社会确保阿富汗女性受教育权
- 云中锦书丨肯尼亚媒体总编:两度受邀赴华 家人与中国结缘
- (年终观察)山东从“新”出发 “新质生产力”成高质量发展热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国铁集团郑州局“五一”假期累计发送旅客超395万人次
- “丝路心相通”中柬友好物资捐赠活动在金边举行
- 12亿欧元!脸书母公司Meta因违规被欧盟罚巨款
- 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开市 3小时交易额破2500万
- 老龄化加速演进,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何发展?
- 中国财政部通报八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 热门推荐
-
- 南非多地因频繁限电计划大规模停水
- 海外华媒甘肃行:冶力关风情舞动 旅游让日子渐好
- 东莞举办跨国公司交流会 签约金额逾130亿元
- 诚信阳光让“鬼秤”无处遁形
- 个人养老金账户“被开户”?多家银行回应
- 文化观察:非遗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丰富“智造”内涵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业发展活力澎湃
- 7月运输生产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 新质生产力、新科技、新动能“加速跑” 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春天的故事”
- 秘鲁一监狱发生火灾致5人死亡35人受伤
- 青海黄南州成立70周年:生态底色更加亮丽,文旅成富民产业
- 浙江文化观察:文艺作品如何记录重大理论?
- 为什么要调整M1统计口径?央行解读
- 西藏拉萨“一杯咖啡”的社会气象
- “三只羊”退一赔三背后:牛肉卷卖出超4万单,发货公司7月已被罚
- 立秋别忙贴秋膘
-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 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11月在厦门举办
- 中国官方拟发布新规 有序推进基金投资顾问业务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访法:中法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不少共识